只是單純好奇,大量投錢能加速數學學科發展嗎?

又比如集全國之力,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能證明某些數學猜想嗎?


數學研究相對而言花錢不多,主要花費也就是人力成本和差旅、會議成本。

但是數學科研人員仍然需要申請經費,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員,必須要多申請經費。

因為在世界範圍內有成規模數學研究的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中國,根據評論法國除外),申請到科研基金/經費的級別、數量都是高校進行學術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基本也是對正式教職的硬性要求。美國中國都需要申經費才能拿到穩定研究職位(tenure),純教學崗不算。年輕人申不到經費基本沒法在數學界生存。數學教授也是年年寫grant proposal,和其他學院並無二致。

以為「數學研究不需要經費」順便推論出「數學教職好找」是一種天真的錯覺。有志於從事數學研究的中學生、本科生,對這種社會常識也應該了解一下。


1.大量投錢,數學肯定能得到更快的發展。所以,各位富豪,有錢沒地方花的話,不妨多投入基礎科學的發展,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比如為大學數學院每個教室配備四個黑板,為每個數學院建設獨立的自習室,請各個方向大牛來講授一些前沿數學,籌資聘請更多優秀國內外博士博士後來國內任職,購買學術期刊資料庫,提供更為快捷便利的可以訪問外網的網路…

2.數學的發展是依賴人類當前對數學的認識的,有些猜想現在不能證明,可能真的是工具還不夠強大。(這不是一時半會急於求成所能達到的,時代造就英雄,但人類的歷史不是英雄的歷史,是無數人代代努力奮鬥的結果。)

所以,沒有先進的工具,集大量人力物力也不行。


那就要看你買什麼質量的假髮了


幾年前偶然間看到我川大數學老師研究經費,低得我都不敢相信。。。

偏應用類或者有合作的比較多,大牛可能上百萬,其他教授大概每年1到5萬(2012年左右)。

我們學院每人每年幾十塊活動經費都沒處花,老師們經常為如何搞活動花出去傷腦筋。研究經費,活動經費必須有正常的項目申報,不然不給花,非常嚴格。我參與過學院的一些經費申報,川大數學可以說少有的非常清廉的了。學院熱愛的運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也不費錢啊。所以結論就是一般研究不費錢,如果偏應用,可能會花些錢,但也不會很誇張。當然,如果可能我還是希望提高教授們的待遇,純數學是沒什麼項目的。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在我看來,這也是很多本土青椒抱怨工資低的原因。科研本來就是一項很難迅速變現而且付出極大的工作,如果不是內心上真有著抱負,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錢對數學界科研界最大的好處是保障了科研人員生活的能力,在科研人員物質匱乏的時候,大量科研人員會將自己本來就被跑項目,評職稱佔用的時間再度分給教育兼職,甚至分給高中數學初中數學類似的教育兼職,這是對做科研極為不利的。事實上很多科學家做大問題,大猜想是也從完全拿到了tenure track 才開始的,當然科學家也是人,在保證不了生活的條件下,沒有人會想著孤注一擲去做科研,而到了能滿足生活物質條件的情況下,一般是子女問題,各種問題都解決了的情形,這個時候一般至少50歲了,再去想這些問題,首先學習能力已經落後了,體力,思想都落後於巔峰時代,再去攻克做出來可能性大打折扣,像最近的Atiyah爵士,我是能理解他的,把這種問題交給他,比交給些年輕的碩士博士生良心的多。

至於說要用錢提高硬體對數學發展有沒有好處的,至少對基礎數學發展很難有直接應用,其實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當年學習圖論時候,老師跟我們八卦了一個故事:當年Erdos開會的時候,曾經做過一個關於Ramsey 數R(s,t)的演講,這個東西非常難算,目前只算到了s=3,s=4的幾種情況,然後當時Erdos開了個腦洞,如果現在有遠超我們科技的外星人來侵略地球,要求我們三天內算出Ramsey數s=5的情況,否則就毀滅地球。那麼我們集合地球上所有的數學家,計算機學家,和地球上所有的超級計算機,所有的資源,或許能做出來;但是假如說外星人說要求s=6的時候,那麼我們只有決一死戰了。這個事情其實告訴了我們,很多純數學上的東西計算機是不可能解決的,雖然說有許多科學家做過關於機器證明這種東西,但是解釋的還是少類,真能達到解釋猜想的境界還很遠,拿黎曼猜想做個例子,黎曼 [公式] 函數的零點只分布在實部為1/2的那條線上。之前有兩位科學家對此十分感興趣,一位覺得對,一位反對這個猜想。反對的科學家要求將這個至少驗證10億才相信,但是後來發展已經驗證了100億個零點都分布在那條線上,因此反對的科學家就堅信不疑了。但是數學家仍然沒有claim,數學家認為所有就是所有,100億也是有限數。也就是說,即使你計算機能用完世界上本來就有限的資源算到足夠大的數,那麼也是一個確定數,數學上是不會claim 這個的。所以燒錢數學不能保證完全能解決所有猜想。

綜上,燒錢能促進科研是必然的,但是促進原則上只是讓大量數學家騰出時間做喜歡的問題,而如果說人類智慧本來就有限的,那麼有些猜想還是不能完全被解決。


純數學比起那些動不動就上億的實驗科學而言肯定沒那麼燒錢,但是還是需要不少錢的,畢竟對於個人而言列印論文差旅費是要錢的,還有就是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後的工資費用(歐洲這邊很多博士是有工資的,錢大多數來源於導師經費),以及組織會議。對於機構而言,購買論文期刊學術書籍(德國這邊教授可以有自己的圖書室:,所以他們也有自己購書費用),組織會議workshop暑期學校,還有題主所想到的舉行研究活動等等。其實很多研究機構,比如HIM, MARI,IAS等等,每年都有專門的學期規劃,定下一些方向,然後召集行業的大佬們開講課做報告,聚集行業內的專家,特別是年輕人,在一起工作幾個月。所以像題主說的燒錢證明大問題是有的,對於解決問題本身是有推動意義的,但是誰也不能夠保證這樣一定能夠解決該問題。


你那是拖數學發展的後腿。

那些埋葬在歷史裡的真相有一部分是因為瞞的太好,剩下的全是因為說法太多。


不好說喲,有些領域,我說的是基礎領域,有時也在用機器計算,只要上機器就會花錢。但是互聯網經濟可能會減輕這種負擔。畢竟純數研究保密性相對於應用科學沒那麼敏感,現在互聯網計算資源的保密性也相對靠譜,真的比有些實驗室安全多了。


幾乎不需要硬體投入,但養人(博士後 ,博士,碩士 )的花費少不了。年輕人要過上比較有尊嚴的生活,一線城市需要一月一,兩萬吧,普通碼農的標準。這方面投入遠遠不夠。


本科學校的數學系,一年全系的預算不足我現在個人一年的科研經費(本人一個破學校的博士後,雖然這個學校出過幾個全世界還算有點知名度能被稱得上大佬的人,但是和本人無關)。其實也就是摺合人民幣7、8萬元的東西。

最慘的時候,教授四人一個辦公室,副教授不能保證人人有辦公室,如果有是八個人一間。後來學校換了領導,看不下去,撥款改善辦公條件,結果一群工科的狗X們說,數學系的人怎麼可以有辦公室呢?!

沒錢買書買資料,數學系資料室數十年不更新書籍,反正前沿點的書還不如我自己買的世圖科學影印的書全。電腦更不用說了,奢侈品(不過某良心領導頂著全校師生的壓力給數學系改善辦公條件後還是有了)。

綜上,純數學不需要過度燒錢,但是基本的開支還是需要的。

至於題主的問題,怎麼才能提高純數的水平。一方面得提供好的基礎教育,保證學生們學業充實,有安全感,但是壓力又不能太大。換句話說,教學的方向必須正確,其次再談要求松還是嚴。不能過度強調量化指標,不能把學校的家法和行業的行規對立起來。畢竟爛校的講師到牛校做教授的例子還是出過一些的。

其實數學系學得好乾的好的人,都是那種比較用功但又不特玩命的人。

如果真的想解決那些大猜想,那還是洗洗睡吧。那些東西我們只知道很難,但是水有多深,真的沒人知道。比如哥德巴赫猜想這種東西,不是說大家不想解決,是毫無想法毫無頭緒,只能先放下,看看在別的領域轉悠轉悠,能不能碰巧搞到可靠的方法再說。總之,這種情況必須佛系,完全不可以有極左情緒。


基礎前沿?燒腦不燒錢。

應用類燒錢,比如機械加工應用數學,不是算個結果就OK了,模型啥的要做吧,實驗啥的要做的,跟同類產品的對比要做吧,不能紙上談兵。

題主最後那個問題屬於基礎前沿,哪怕集全世界的人力物力,也不可能快速做出什麼成果。


買書不花錢啊?

誰想跟同學搶老舊書本啊?

前沿科學不要前沿書本啊?


其實算是燒錢了,因為基礎學科很難突破性發展,只能緩慢發展,而且又不能產生直接而巨大的收益,不像應用學科,突破某項技術可能產生很大的利潤,但是它又是必須發展的,因為工科等等學科的進步建立在基礎學科的基礎上,你看世界上那幾個什麼猜想 基礎理論,比如電磁感應,養活了多少人,價值多大,然而也都是建立在電動機發動機(理論的應用)的基礎上

或者你看華為,投入幾百億去研發晶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