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谢邀。

读书没有精华糟粕之分,只有解与不解之别。

古今中外书籍浩如烟海,选择自己相信的道理和方法去践行,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生活水平。

这才是最重要的。

谢邀。看楼上有人已言及没有糟粕、或是在没有一定知识储量时应对其采取接受态度的回答,个人发表一些不成熟的、非针对性的意见。

对于三字经,我并没有对弟子规式的厌恶。我觉得不能称之为糟粕,但确实是有瑕疵。至少,在一些教育不发达地方如此。

何以言之?类似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一类,弟子规是最容易被理解的;然而,在这个时代中,我们有必要按照弟子规的规则来;对弟子规的吸纳,我建议仅止步于了解古代人的思想上。

千字文产生时代比较特殊,我对其了解较少,不予置评。百家姓是中国姓氏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我觉得学习百家姓也没什么不好。

对于三字经,它是一部类似于介绍国学的书。其按经史子集编排,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启蒙读物。但,其一部分儒家思想,例如「人之初、性本善」,这只是一面之辞,我建议应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部分知识。

对这些启蒙类读物,最忌讳的就当是不明其义,只明其文。这对学习这些读物的人们,只是一种浪费时间、消耗精力的方式罢了。

以上。


没有糟粕。

凡不适应时代和个人现状的都是糟粕。蜂蜜和砒霜要学会自己结合个人实际区分。


好像是出现在宋代?那就肯定携带了宋明理学的东西了,那么宋明理学一些缺点就有了,先秦儒家和董仲舒新儒学的一些优点就丢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