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日前三读通过新制定的《农田水利法》,将废除各地原有共17个农田水利会,并对其既有资产收归国有。此一作法虽引发绝大多数农田水利会的抗议,但仍无法改变民进党既定政策,而一党独霸下的粗鲁,恐将不断再现。

107年1月31日新修正通过的《农田水利会组织通则》第40条,其实已预告了民进党将废止农田水利会的政策,但许多人并还没有意会到是要废止农田水利会独特的「公法人」地位,以为只是把会长和会务委员改为官派而已。但没想到的是,废除农田水利会还要将既有的资产收归国有,而这些既有财产的累积,包括了强制性加入该会会员所被征缴的会费在内。因此,此一立法还涉及了财产权受宪法保障的争议。

事实上,《农田水利会组织通则》第40条第3项虽有明定:「农田水利会之改制及其资产处理、职员工作权益保障等事项,另以法律定之。」但不表示可以在《农田水利法》中来规定。正办的作法,应是另外制定一部规范废除农田水利会时,对其资产处理和职员工作权益保障的专责法律。毕竟,《农田水利法》是规范关于农田水利事业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及灌溉水质维护、管理等事务的「作用法」,资产处理和职工权益则非关水利设施和水质维护。

就法制而言,农田水利会原本是我国具独特性的「公法人」团体,其由农田水利设施获益人以强制性加入的会员组成,且会员还须缴交会员费用及担任该组织所订的义务。也正因为有此一特性,所以在治理上特别赋予此等具有历史传统的组织团体为「公法人」,目的即是给予其一定程度的自治权限。

在陈水扁总统执政之前,农田水利会的会长和会务委员由主管机关遴派,但有权审议会务工作项目、预算、决算及其他重大重项的会务委员,则须有三分之二的比例具有会员资格。就此规定而言,就体现了水利会拥有相当程度的「自治权」。陈水扁执政后,才又修改法律,将会长和会务委员改为会员选举产生。

而这次民进党全面执政后,竟又要把农田水利会改为行政机关,甚至连民进党人士也不讳言,此和农田水利会的选举风气有关。但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选出的农田水利会会长,绝大多数是国民党籍,民进党为了彻底铲除国民党的地方势力,所以才不惜用了此一「绝招」。

据报载,今年10月1日农委会所属的「农田水利署」将挂牌运作,而原本的17个农田水利会改制成17个「分署」。以107年5月行政院已函送立法院审议《农业部农村及农田水利署组织法草》来看,这当也是民进党政府既有的规画。

民进党在蔡英文连任成功后,愈加不顾民意与法制常规,凭借其在立法院的多数地位,粗鲁地通过他们所想要通过的法律。台湾的民主体制已愈来愈失去制衡的力量,其实已走向了一党独霸的威权体制。

(作者成言,台湾文字工作者)

  【大华网路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