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有图最好了


随著品质消费的升级,茅五剑傲视群雄的局面已是过去式,如今中国酒水消费市场百花齐放,面临著重新洗牌。作为酒类消费的主力,年轻人们的酒杯里到底装著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从《2018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中找到一部分答案。

  • 装的是国际化的口感选择

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相较于将整体酒水消费中的过半金力花费在白酒上的70、80后酒友们,90、95后年轻消费者不论是对酒水品类的选择,还是味道香型的感受,他们的「酒资」分配更为雨露均沾。

有人评价说,这是因为年轻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好跟风,不会喝酒。

事实恰恰相反,如果他们在酒桌上跟你说「不能喝」,那只是单纯的不想喝「你这杯」,不同于誓将酒友喝挂的70、80后,年轻人们更注重「色、香、味」的多维体验。

由此,不再局限于传统酒水品牌,越来越多的白兰地、梅酒、清酒和威士忌等进口酒出现在年轻人的餐桌,什么酒该搭火腿,哪种酒与海鲜是绝配,在他们眼里自有一套。这是生活品味的体现,也是对更为丰富的国际化口感的偏爱。

在刚刚过去的第19届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上,来自中国、法国、义大利、巴西等52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款烈酒纷纷参加角逐。其中以茅台、汾酒、江小白为代表的中国白酒作为独立酒种参赛,获得了8块大金牌、81块金牌和80块银牌,均列奖牌榜榜首。

来自中国的评委王凤仙表示,中国清香型白酒非常符合国际口味,市场潜力巨大。以江小白为例,香味清淡、口感单纯的感官体验也在向国际口感味道的评价体系上靠拢,毕竟国际上的烈酒如白兰地、伏特加等,一般酒精度数就是40度左右。

中国白酒在试著搞定更多年轻人的舌头,这也是凭独特口感接轨国际的实践。

  • 装的是低度化的品类偏好

年轻人的生活离不开约酒,但也并非借酒浇愁。通过微博便可见一斑。

随时叫上三五好友,于下班后、宵夜时整上一两口,不用看谁的脸色,也不用顾及谁的心情,于年轻人来说是极为轻松的社交,小酌微醺,痛快交流。

正如CBNData《报告》所示,当代年轻群体,尤其是90后尤其偏爱低度,40度以下的酒精度不多不少刚刚好。年轻人喝酒不喜欢辣口,不喜欢醉酒快,不喜欢宿醉,不喜欢满身酒味,不是为了拼酒,而是重在酒至微醺的情绪表达。

如今,在天猫搜索框中随便输入「低度」「白酒」关键词,跳出来的产品数不在少。在江小白天猫旗舰店里,江小白产品大部分都是40度,个别产品如「拾人饮」甚至低至25度,仔细看销量和评价都不错,基本上都是:好喝、不上头。

除了江小白,还有五粮液、洋河等传统白酒品牌也相继推出自己的低度系列产品,足以可见,越来越多的酒类品牌想通过占位「低度」,来撬动更大的年轻人市场。

  • 装的是年轻化的大势所趋

不管是口感国际化,还是酒体低度化,这种趋势归根结底是由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变化所致。

根据《报告》我们可以发现,线上酒水消费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90、95后人群线上酒水消费金额比重显著提升。

年轻群体追求多元化、个性化、方便快捷、「求新求变」的消费特征正深刻地影响著酒类行业的消费格局,白酒年轻化已是大势所趋。

在品牌层面,传统白酒品牌开始频繁地植入影视剧。

前有国酒茅台推出新品茅台悠蜜酒,聚焦年轻都市女性的同时,植入《欢乐颂2》成功打入年轻女性消费市场。后有泸州老窖将新品桃花醉植入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随剧一起火遍四海八荒。

不得不承认,传统白酒品牌已然向年轻化「低头」。而江小白从一开始就秉承的年轻化品牌战略无疑是它在当下消费市场如鱼得水的原因之一。

同时在产品层面,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老牌白酒品牌纷纷发声,致力于白酒降度技术,做低度化白酒。

我们看到行业发展好的一面,但也不能忽视年轻化发展依旧道阻且长。白酒的消费主力还没有完全落到年轻一代身上,话语权依然还在老一辈的手中,「年轻人不会喝酒」,「某某酒并不好喝」的言论不绝于耳。

关于此知乎上有位网友针对「年轻的味道」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氛围一来边聊天边整了2两,再随意加点果汁做个混饮爽歪歪,清甜的酒香不上头刚刚好。不同于传统饮酒文化,我觉得这是年轻味道该有的样子。」

所以年轻人的酒杯里装的是什么?

就现在而言,肯定不是应酬的人情世故,不是老派的饮酒文化,无关酒精,无关酒量,不再局限在传统的酒水品牌。至于以后,除了口感国际化、酒体低度化、年轻化,还会再装些什么?我们且看吧。


年轻人最爱喝的白酒排名出炉:郎酒和泸州老窖第一,古井贡酒最差,洋河倒数第二

?

01

深夜撸白酒的年轻人,你不懂

半碟花生米,三五老酒友。

酣醺醉上头,捶胸狂吹牛。

中年,男人,白酒,凑一起几乎成了苟且和油腻的代名词。

?

酒场三茬人,90后喝洋酒,80后喝啤酒,70后喝白酒。

中国白酒,延续7000多年的全球六大蒸馏酒之一,辛烈爽、杯留香,「欢乐时庆祝,悲伤时遣怀,群斟独酌无不相宜。」

2017年,中国白酒首次在价值上超越威士忌登顶世界第一烈酒,成为把老外一口闷进急救室的东方神秘魔酿。然而在它的发源地,白酒正被唱衰为在年轻一代中难以挽尊的老迈余糟。

辛辣穿喉过,肠胃翻江倒。

白酒性烈,好喝的太贵,便宜的不安全,都以为年轻人肯定不爱喝,实际上呢?

根据《2018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统计,80后是目前白酒最主要的消费人群,90后、95后消费占比正迅速提升,消费潜力巨大。

有人说年轻人都是替老人买呢。

打开天猫、京东,数十万条白酒购买评价中有诸多「年轻酒鬼」的专业评价,这批二十多岁的互联网原住民不仅喝白酒,而且懂白酒,他们偏好低度化、利口化酒品,倾向于300毫升以下的小包装白酒,对口感香型的体味很是精到。

?

02

谁说喝白酒的都是中年油腻男?

这两年主打年轻市场的小郎酒火了,江小白火了,五粮液、泸州老窖的小酒销量也步步高升,茅台成为这届年轻人跟外国人对吹的杀手锏,只要对年轻人的味儿,不辣不呛不上头,积淀千年的白酒依旧有春天。

2019年3月,第三方消费品及服务测试媒体《消费者报道》以年轻人的主阵地互联网电商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上约1.3万条消费者使用评价,对五粮液、郎酒、汾酒、泸州老窖、剑南春、洋河、水井坊、古井贡酒、牛栏山等9款知名白酒进行了口碑评价。

以味道、口感、酒香、柔和度、酒质等为评价指标,《消费者报道》调查显示,郎酒整体好评提及率最高,水井坊CCR(公式见下表)综合表现较好,剑南春价格较为亲民。

相较而言,古井贡酒口感略显粗糙生涩,综合表现最不理想;洋河辣味有点冲,倒数第二。

?

▲《消费者报道》

酒质方面,水井坊、郎酒、汾酒、剑南春、牛栏山名列前茅,市场评价「喝后不上头」。

所谓酒质,重要参考指标就是甲醇、乙醛等杂质的含量,白酒杂质是引起「上头」的罪魁祸首,烈酒伤身假酒害命,「好喝不上头」才不至于把年轻人吓跑。

酒香指标上,宣称「浓香鼻祖」的泸州老窖和「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郎酒以9.0的最高好评率并列第一。

网友的评价是,郎酒「酱香有别于茅系,酱香的味道开瓶就扑鼻而来」,泸州老窖「小酌一口,酒味有点冲,随后开始甜香,层次感分明」。

?

▲《消费者报道》

从酒质、酒香到口感、性价比都咂摸得明明白白,你还觉得年轻人不会喝白酒?

2010到2017年,中国白酒销售规模稳中有升,年复合增长率9.52%,去年销售逼近6千亿,8090后已经取代6070后成绝对主力。

老一辈酒鬼封杯养生,小一辈酒鬼抖擞上桌。

比起誓将酒友喝挂的中年人,90后、95后年轻酒友更注重色香味多维体验,品酒不拼量;比起「北大仓,老村长,一口牛二最是爽」的老酒鬼,年轻人更青睐高端、次高端白酒,喝得少但喝得好。

年轻群体向白酒靠拢,是中国白酒消费结构的一次代际升级。

这两年中国高端白酒涨声一片,茅台成了「硬通货」,郎酒青花郎两年销售暴增420%,整体销量突破百亿,五粮液普五市场价冲破千元,泸州老窖量价齐升。

这里面有投资藏酒的成分,但更多是白酒消费市场整体由低端向高端、中高端转移的趋向,酒香不怕贵,这股涨潮背后,年轻酒友从「不讲究到不将就」的消费观转变是重要助推。

白酒刚烈,先苦后甜。

有人说年轻人还不会品味这种回甘。殊不知,深夜撸白酒的年轻人,愁肠百结不输中年人,要的就是白酒的减压、泻火、给劲儿。

酒逢知己不论年纪。

失去年轻人将是白酒的危机,同样,失去白酒将是年轻人的损失。

03

白酒市场消费群体升级换代「风口」已经到来!

划重点时间到啦!数据叠加催生新营销方法论。

目前的中国白酒市场,一二线城市仍是必争之地,但三四五线需求还在持续上涨,五线城市白酒关注度增长达到了300%

从阅读数来看,酒类资讯阅读数高达56.79亿,啤酒最受关注,白酒、红酒的增长潜力更高,白酒的增长率达到了80%;

从各年龄层选择偏好来看,啤酒流行与全年龄段,年龄越大,白酒及红酒偏好度越高;

从消费潜力看,年轻群体迸发出巨大增长潜力,30岁或为存量和增量市场临界点,30岁以上用户白酒内容消费占比达77.7%,整体增速为69.0%,而30岁以下用户整体增速达到133%;

近两年白酒品牌相关阅读数,除茅台和五粮液外,其他高端及次高端品牌中,郎酒和酒鬼红坛关注明显增多。

有了消费人群的一个大致画像,做到精准营销,应该不在话下了——把目光瞄准新线城市的轻熟群体,挖掘他们交友聚会、职场、婚宴等场景的需求。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热播,《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掀起了一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关注度正在重新觉醒。

如果我们对年轻酒类人群画像,你会发现有这么一条: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关注度正在重新觉醒,2018年郭峰、中国古代史等传统内容增长达到了347%,18-30岁群体传统文化类内容消费增速迅猛,达到了85.1%。

白酒品牌也早就瞄准了文化这块大蛋糕。根据有关报告显示,酒企品牌与热门IP的创新合作已经成为营销利器,高端、次高端品牌IP合作生态体系不断扩展,从大IP到泛IP,文化内容已经成为「团宠」。比如水井坊合作综艺 IP 《国家宝藏》,小郎酒合作综艺 IP 《中国好声音》,一坛好酒合作影视 IP 《前任 3 》……

而文化类IP相关营销对白酒的贡献度也很大,比如水井坊与《国家宝藏》的合作,上映后对其热度贡献涨幅达到了44428.33%,洋河经典与《经典咏流传》的合作,上映后对其热度贡献涨幅达到了1233.11%。

而在媒介选择上,随著短视频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品牌把注意力放在了短视频上。数据显示,酒类用户内容偏好呈现视频化、碎片化,视频消费占比增长23%,用户视频阅读时长增加32%,同时单篇内容停留时长缩短25%。因此,对于品牌营销来说,能够在短时间内详尽呈现品牌内容,同时又极具圈层影响力的短视频已经成为营销的重要介质。

纵览目前中国白酒市场消费人群大局,我们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人群升级换代「窗口」的临近。随著60后消费者渐次开始退隐酒场,70年且战且退消费高端。而早先「不喝白酒一代」80、85后已成中低端白酒产品的消费主力。90、95后(30岁以下)消费群体已经成功接替十年前80、85后在酒场的位置,消费200元以下价位利口化酒品频次渐密。目前整个中国白酒市场消费群体升级换代「风口」已经到来,升级营销策略抓住30岁以下消费群体已成酒企当下最重要战略之一。


地区不同,而且因人而异。我也算年轻人,但是我钟爱的是威士忌跟鸡尾酒,而且是单一麦芽的威士忌跟古典鸡尾酒。而单一麦芽威士忌里面我又比较喜欢格兰菲迪。

而我周围的朋友呢,喝威士忌的也比较多,有喜欢Caol ila,有喜欢拉弗格的。

至于啤酒呢偶尔就喝喝白熊啊,1664啊,健力士啊什么的。


中国白酒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关于白酒的起源说法不一,但白酒距今至少也有约1000 年的历史。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新版《还珠格格》中出现的杜康酒,还有中国很多家庭伦理剧中常在饭桌上出现的种种白酒,无不关悉中国的白酒文化。判断你懂不懂酒,看你喜欢喝的酒就知道了

白酒的酿造方法多样,在原料,制曲(曲用于发酵酿酒原料)和蒸馏等环节上各不相同,目前对白酒有4 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而市面上最普遍的是以香型分类,目前我国白酒主要的几种香型主要有: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米香型、药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特香型、老白干香型和馥郁香型等。今天我们就前几种喜欢的人比较多的酒来看一下。

一、酱香型白酒

具有香而不艳、醇香优雅、低而不谈、不浓不猛、回味悠长等特点,其中酱香型白酒倒入杯中过夜后香气久留不散、而且在空杯中比实杯还要香,让人回味无穷。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比较的特殊,它不同于浓香型和清香型。一瓶酱香型白酒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至少经过五年,在这当中,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并要加曲,高温堆积,入池发酵,取酒、存贮、勾兑等。酱香型白酒主要由酱香型、窖底香酒和醇甜酒勾兑而成,酱香型白酒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现在普遍认为酱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醇类组合而成的一种香气。主要以贵州茅台、酱领、四川郎酒为代表。

二、清香型白酒

以谷物为原料,大麦和豌豆为中温曲,采用清蒸工艺,清蒸流酒,强调的就是单一个字「清」,清香纯正、清甜柔和、清味爽净,无色、无沉淀,看起来跟一碗白水似的就是好清酒,与近年来国际兴起的极简主义颇有些不谋而合的味道。但清香型白酒整个工艺仅需一月,没能好好把粮食的香气激发出来,对于老酒客来说就有些过於单薄了。主要以山西汾酒为代表,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

三、浓香型白酒

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窖香浓郁,具有乙酸乙酯为主体、纯正协调的酯类香气,入口绵甜爽净,香味协调,余味悠长,风格明显。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劲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主要以五粮液,泸州老窖,泸州老窖是浓香型白酒的鼻祖,但近年来五粮液的声势倒是水涨船高,大有成为领头羊的趋势。

中国人喝白酒普遍喜欢喝酱香型,其次是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然后是兼香型,当然还有凤香型,董香型等等,就比较小众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喝的。其实选择什么样的酒,还是要看您个人的喜好了。


人到中年……属于说年轻不年轻说不年轻其实还算年轻的岁数……

进了酒坑以后常喝的是威士忌,偶尔喝点低劣白酒或伏特加纯买醉,白兰地味道不喜欢(除非兑雪碧,特别香)

好的白酒倒不是不喜欢喝,实际上到现在喝过最顺口的是白的……奈何价格实在太太太贵,喝不起……


黄老师来告诉你年轻人现在喝什么酒?应酬上要不要学习喝白酒呢?

一、年轻人现在喝什么酒

其实从身边人的例子当中就不难看到如今的年轻人仍旧是以啤酒为主要饮品,也有一些年轻人仍旧在喝一些碳酸饮料,足以看出现在的年轻人在市场当中,因为提供的饮料种类非常多,以至于在偏爱上的确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选择喝白酒,年轻人更喜欢啤酒的清爽,三五朋友聚会的时候,一瓶啤酒就能够带来非常特殊的感受。特别是在一些比较随意的场合当中,和朋友一起吃吃烧烤、逛逛夜市,喝啤酒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再加上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收入一般并没有那么高,以至于在选择酒的时候也大多会选择那些价格比较低的,因此啤酒就成了一种不错的选择。

二、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喝白酒

这也与年轻人的消费能力有关,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房贷、车贷压力过大,酱香型白酒消费太高,价格的整体的上扬,也让年轻人离白酒越来越远。当白酒产品价位上升过快,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必然使得他们改变餐桌的消费方式,也即改喝洋酒、啤酒、饮料等。

三、年轻人需不需要学习喝白酒?

其实还是有一定必要的,初入职场不适应酒桌文化,成了年轻人的焦虑。年轻人步入社会,商务宴请、工作上各种应酬是免不了的。在这种正式场合,一般白酒是主角,饮酒作为一种饮食文化,有应该遵守的礼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就强调「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即醉止,威仪抑抑。是曰即醉,不知其秩」。这是说在宴会上,不得失礼,不要饮醉,否则就会仪态失度,忘记礼仪。 经历过《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洗礼的年轻人,坐在酒桌上才发觉酒桌上的考试比高考还要难,不仅有坐错座位的尴尬,甚至被人叫起来换座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中国人是离不开酒的,酒是伴随中国人一生的仪式。家里小孩出生要喝满月酒,孩子长大周岁也要喝酒,大婚的时候,工作应酬的时候……酒是中国人的情绪安抚剂,是中国人心灵的慰问品,所以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没有酒的!当然,白酒也要与时俱进,给消费者提供更优秀的体验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抄袭! 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抄袭!

只希望看到我的文章的酒友,能学到些白酒知识,不被人套路


伏特加和朗姆酒 前者没太大的味道怎么喝都可以,后者适合夏天调酒。爽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