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戒单》篇有个观点,做菜第一是戒外加油。所谓外加油,在烹饪上也叫「淋明油」、「加尾油」、「浇响油」,在菜肴烹制后淋入油脂的一种方法,目的一是增亮,二是提香,三是保温。清代人估计油脂摄入量少,营养不足,故好的菜馆普遍「外加油」。

袁枚精于美食,对外加油深恶痛绝,认为是一个人如喜欢外加油,「故知前生是饿鬼投来」。外加油最大的问题是破坏了食材的原味本色,而且使菜肴变得油腻不堪。现代人长得膘肥马壮的,出于长寿的需要,普遍戒外加油了。

油是戒外加了,但类似外加油的做法却屡见不鲜。在调料的使用上,一些追求清淡美食的讲究人本想少用或不用,想「戒外加」的,却常常「被外加」了。美食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调料的味道不能盖过食材的味道,这也是川菜不象鲁菜那样,成不了宴会菜主角的原因;当然不辣的川菜除外,开水白菜就是国宴上的一道精品。吃川菜外帮人的感受是舌同牙不同,舌头上味蕾的感觉只有一种,更多的是牙齿咀嚼时对各类食材的质感感觉不同而已。一些讲究人懂了这道理,为了突出食材的本味,坚持烹饪时不加味精这一条。(当然还有一部分讲究人是秉持味精有害论观点的,实际并无科学依据)。但不加味精的未必不吃味精,至少是「被外加味精」了,除非连酱油也不吃。,不信你到大润发、联华等超市去找找不含味精的酱油,什么六月鲜、头道鲜,厨邦的、东古的,都添加谷氨酸钠。我不明白厂家为什么要生产这种添加酱油?是为了让人人都能做出美食来?烹饪时不放味精也能吃出鲜味来?我曾跟酿造厂的一位朋友开了个玩笑,为什么不把油盐酱醋味精一起酿,做成调和型酱油,对厂家来说,这是一种创新,说不定只要在新闻联播后舍得做广告,也能创造出一个「舍得味业」出来;对老百姓来说,这也是一种便民,这样以后烹饪所有菜肴只要食材加点「舍得味业」的调和型酱油就行,极大地简化了菜肴烹饪。想想日本的速食面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方便酱油的诞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美食如果是同一个味,实在只能是果腹而已。「戒外加油」,讲究人自有讲究,要不要用味精还是让讲究人自己来,厂家实在不用代劳。否则,中国的美食必死在「被外加味精」等这一类伎俩手里。

(更多文章请关注本人的公众号:馋人手记 ID:CHANRENSJ)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