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说的「绝无可能爆发世界大战」指的是2018年,现在已经5月底了,我们且再等上7个月验证结论。针对的是国外有些媒体的惊人说法的反预测。

上半年最有可能爆发世界大战的,其实是美英法在叙利亚与俄罗斯的对峙。按照当时态势,最初美方一些鹰派的想法,绝非简单的针对大马士革的军事设施,来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空袭。而是想挽救在东古塔的败局,直接进行一场介入战争,像推翻萨达姆一样推翻阿萨德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努力将有可能彻底反胜为败,若是如此,俄罗斯大有可能不惜挺身与美英法一战,这是有可能诱发世界大战的。

但实际情况没走这个剧本,白宫在最后显然妥协了,没有大打出手。4月14日,其实只是发生了一场象征性的空袭。当然,随后在地中海上发生了一场北约与俄罗斯的军舰对峙,终究也没有升级。

发生世界大战其实需要两个基本前提:

1、世界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2、战争结果不可预测。

一战与二战前,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其实都不知道谁胜谁输,都想争取胜利。而二战后的情形并非如此。

二战至今,军事集团对峙的情形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冷战时期最为严重,目前来讲则已是大为缓和了。但是,我们不妨还是可以认定为属于军事集团对峙或大国对峙的局面。

但现在的对峙不是二战前的常规军事能力的对峙,而是核能力之间的战略对峙。这导致大国之间的战争结果是可预测的,结果是:毁灭性的双输。

古巴导弹危机时,肯尼迪给赫鲁晓夫的信息是很清晰的,如果苏联不妥协,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会不惜一战的。赫鲁晓夫自知理亏,只能妥协。

古巴导弹危机的处理模式,其实能够反映核大国之间到最后都是会自觉管控危机的,一定会在战略均势下达成基本的妥协。

这实际上意味著,核武器的存在反而制止了大国的军事对峙进一步走向世界大战的可能。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与张召忠先生交集不多,只是从远距离观察他的一些观点和言论,但是我对张召忠先生却是充满敬意的。尤其是他在退休后转战新媒体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让我这个后辈感到十分钦佩。

其次,对于张召忠先生关于」世界大战绝不可能爆发」的观点,从孤立的意义上看,我是同意的。原因很简单: 在一个全球化高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里,人们确实很难想像人类会再次陷入两次大战那样的悲惨经历。或者更直白地说,我确实不相信人类会再次缺乏智慧到陷入世界大战的境地。

但与此同时,如果从一个更为宏观和大历史的角度看,我又必须说,所有的历史没有一件是在表象上完全相同的,但是在其深层结构上去,却往往有似曾相识之处。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40年,那就可以发现,那40年恰恰是人类进入第一次全球化的40年。1860年代人类进入第二次科技革命,也就是电气化革命时代。随著电的发明,电话和电报随即诞生,全球的距离明显缩短,人类由此进入了第一次全球化。

当然,这里说明一下,关于第一次全球化,在西方历史学界是有争议的。有的历史学家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人类第一次全球化的开始;也有的历史学家干脆把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占领世界,作为第一次全球化的开始。但是,就科技革命对人类进步的推动并继而产生全球化而言,史学界普遍的共识是,真正的全球化是从1860年代电气化诞生之后开始的。

这次由电气化催生的人类全球化进程持续了40年,其间出现了被列宁称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及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就当时全球贸易、市场分配、人员流动等角度而言,这一次全球化,可谓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然而,它最后所导致的结果却是有目共睹的,那就是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最为惨痛的教训,其实不是战争的残酷,而是当全球化开始之初,人们逐渐进入各种利益的冲突之后,如果不能有效并充满智慧地对有关冲突进行掌控和管理,那么这些冲突最后就有可能走向一发而不可收拾。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不直接起源于全球化,但是如果仔细研究1918年一战结束到1938年这20年间的西方历史,那么就会发现,这20年是西方思想最为混乱的一段时间。1918年一战结束,西方国家的情况是,战胜国赢得并不光彩,战败国输得心有不甘,因此必然酝酿著再次冲突的风险。其间,西方世界各种思潮鱼目混珠,充斥著媒体市场,也搅乱了人们的心灵。恰好这个时候,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开始蔓延到欧洲,并于1933年在一战的战败国 ~ 德国,将法西斯分子希特勒最终推上了政治舞台。

如果说,一战前40年给人的教训是,全球化引发的冲突必须得到有效而有智慧的掌控,那么二战前西方的这段历史则说明,当传统地缘政治冲突尚未解决,而此时恰好又遇到经济危机或生活水准大幅下降,那就正好给各种极端思潮以可乘之机。

如果我们把眼光从历史教科书移开,并进入到现实世界,我们会非常惊讶地发现,一战和二战前的这些逻辑似曾相识的似乎都发生在今天我们的周围。当然,这样说绝非表明,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象一定会再次上演。但是,历史的逻辑值得重视; 深藏于历史逻辑深处的人类智慧,更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去挖掘、提炼和梳理。21世纪即将走过五分之一的时候,这个时代的人们应当有更多的清醒、理性和智慧来直面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悟空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什么是世界大战 它有以下特点 范围广全世界基本所有国家政体都参加而且不是一个战场而是世界上有好多战场 好多参战国的本土都在发生著大规模战争 再说为什么发生战争 战争是有目的性利益性的 终极目标是利益 各种意义比如说资源经济 政治宗教种族意识形态 等等 所以说战争最终要有一个平衡点才会结束 那么以现在社会和人民的所处高度来说如果爆发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什么那 那就是毁灭人类现有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体 再或者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崩塌 这样的结果 是任何国家执政政体和一个对世界对本民族有责任心的政体或宗教体都不想看到而且负担不起的 当然除了恐怖组织或邪恶执政体之外 最后简单说下战争的目的性造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不可能性 战略核武器的威慑性是遏制战争的魔盒 在没有有效阻止己方免受核打击的情况下一个正常的人类政体是不可能发动大规模世界战争的 因为得不偿失


从全球战略格局分析,首先是具有多重核反击的国家之间是不会发动核攻击的。核大国之间更多的是在宏观上的沟通。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最大化。在微观上主要的是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来调整各自关切的国际热点问题,这一点对美国犹为重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