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承扬

      本次大选对于台湾而言写下了许多民主的里程碑:第三次的政党轮替、第一位台湾女姓总统、第一次国会政党轮替。「最后一哩路」所带来的成果得来不易,但如同许多人所说的,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以下简略提出笔著认为优先要观察、思考的两个重点。

壹、两岸问题

      首先是关于中共的因应方式,先引用王丹在选前的针对选举结果的假设三(仅引用符合选后政党版图现实的假设,对篇文章有兴趣请点这里):

如果大选的结果,是民进党全面胜利,不仅赢得总统,而且也获得国会过半的成果;尤其是,如果国民党立委席次跌到40席以下,变成一个小党。这样的结果,对中共必将是一个沈重的打击。这样的打击,可以用“绝望”来形容,因为他们也知道,国民党如果选成这样,很有可能,一二十年内都无法翻身,那么,对于台湾这一块,中共除了放弃,恐怕实在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这样的选举结果,会有一个很直接的后续效应,那就是他们对台湾内部一些亲中国的政商势力──例如某媒体集团──的支持,就会大打折扣。这会导致这些政商媒体集团的瓦解,从而影响到整个台湾政治经济势力结构的重大改变。简单讲,如果国民党一败涂地,中共一定会放弃对台湾内部“第五纵队”的支持。到那个时候,这些“台湾皮,中国心”的媒体集团或者政商力量,恐怕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土崩瓦解。

      王丹认为如果照这个剧本发展,对于台湾的亲中集团会放弃,进而土崩瓦解,先不论这些集团会不会被扫进历史的灰烬,至少透过这次的选举我们可以在两岸关系上注意两件事:

一、本次选举可视为台湾人民对于两岸议题的表态,周子瑜事件戳破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假象,虽然以前就有很多零星事件,例如张悬等等,但这次事件的特殊性让议题直接升华到投票选择上。国台办在今日的发言仍然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台独[1],在这个口号对台湾而言能已非唯一选项的情况下,我们要如何在未来面对对岸的压力?

       虽然短期内我方应该仍会以维持现状作为回应两岸关系的主要策略,但是台湾人透过这次事件也应该要体会到,这件事情总有一天要做出一个选择,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最好面对各种思想的准备[2],等到历史的转捩点来临时将会措手不及。(历史的转捩点可以是内部共识的形成、中共内部压力锅的炸裂、美日对于亚洲政策的风向等等。)

二、中共是否会找新的代理人?假设真如王丹所言,旧的亲中集团会分崩离析,那中共会放弃台湾吗?绝对不会,对于现在以民族主义维持自身统治正当性的中共来说,台湾问题是一个很好转移内政注意力的口袋名单。尽管民进党对于统独议题的立场是偏独,但一方面因为这次选举国民党太往统的光谱移动,民进党等于吸纳了中间的光谱。二方面尽管蔡英文统合了民进党的各方势力,但当最后一哩路完成,党内各派系会不会继续维持这样的平和态势?民进党在野时也有访问大陆的行动,中共会不会在这之中寻找新的突破窗口?

      这里的重点在于台湾人能否分辨出中共的意图,以及如何做出回应与选择,会影响到中共未来对于台湾的政策调整。民主国家的好处就在于人民能定期做出意志的表现。台湾能不能持续对应中共的影响力,考验著台湾人的智慧。

贰、台湾会更好吗?

       尽管有很多人信心满满(也有人忧心忡忡),但笔著要斩钉截铁的说:不会!(先别急者生气,写这一段的意图就是希望最后会很狠打我脸)这里要分两个层次来探讨,分表层上的政治态势以及里层的台湾人思维问题,而这是互有相关的。

一、表层的政治态势上,这次尽管蔡英文拿到了689万票,但66%的投票率比历届要低,虽然有人云成熟的民主国家投票率本来就相对较低,但这次投票率低的原因在于有许多沉默的大众未出来投票,虽然未能有统计,但不难想像这些不出来投票的人士可能蓝方阵营占了多数。这代表蔡英文尽管有多数民意支持,但一旦在施政上有任何问题,「忠诚的反对党」们就会抓住机会反击,或许对台湾人民来说这些「忠诚的反对党」以不被信任,但在国会殿堂中仍有他们可以发挥的舞台。

       再者,台湾面对的问题的确非常艰难,并非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蔡英文挟带者台湾人民的希望上台,若施政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时,民进党要如何应对?此次选举很多人抱持者打倒国民党、补刀的心情前往投票,选举结果对他们而言是成功的,笔者理解这样的想法,对很多人来说国民党的烂是根深蒂固、有长远历史的。但是这对民主意义的深化不一定是件好事,2008年马政府挟带更高的人气,八年后落到这副田地有多少人会相信?虽然民主政治的常态就是把不适任者换掉,但笔者不希望未来每次的政党轮替,都是某一个阵营做到烂、被人民唾弃后,另一阵营吸收这样的愤怒而上台。这种选出政权背后所隐含的意识是不健康的,这只是愤怒的产物,并不是良性竞争的结果。

       为什么我会对这件事情担忧?在台北市有几个立委选区因为有绿社盟的加入竞争,最后结果仍是国民党的候选人当选,而有人认为绿社盟的参选是扯打倒国民党后腿的。这样的态度显示出打倒国民党是很多人的首要(唯一)目标,并未考量到民主政治是包容、多元的,且仍然显示出陷入蓝绿思维的困境。很多人会面临到一个矛盾,就是,我们常常对民主有理想,反映在对政见的要求与候选人特质上,但一旦这个选举结果与其首要目标(打倒国民党)抵触时,她就会批评这个「捣乱」的参选人空有理想没有顾到现实。或许社民党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种脸书同温层的展现,但当他们努力改变政治,努力将理想转化为现实时,去说他们不顾现实岂不是自相矛盾?当人们召唤理想,却不相信理想会成为现实,岂不是比新鸳鸯蝴蝶梦还糟糕?比装睡还惨!

      这一个矛盾的习题与接下来谈的问题有关。

二、里层的台湾人思维问题

在解释之前,先在心里回答一个问题:,在OOO上台之后,台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吗?









如果这一题你心中有答案,那再试试回答下一题








你/妳认为,在OOO上台之后,台湾人会不会继续贩卖黑心食品?



      看出症结点了吗?我想说的是:台湾的问题不在于谁上台就能改变,相对的,改变的契机在于反躬自省。台湾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习惯把问题推给一个特定的标的(例如:马英九、国民党)。这个思维产生的负面后果是,我们会误以为只要把谁换掉,台湾就会变的更好,很多问题就会随之解决。但是事情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就以黑心食品为例,这并不是法制、稽核、秒买秒退就可以解决的不是吗?把遇到的问题划定一个打击的标的,将之除之而后快,背后的思维是不愿反省自己。想想,为什么台湾人会卖黑心食品给自己人?(如果你心里只想到顶新,那我要提醒你还有塑化剂、毒淀粉等等,义美曾经也犯过错)为什么有台湾人会这样做?我们不都是台湾人吗?我们是谁?这个问题很复杂也很艰难,我们要完全认清自己,我们的缺点在哪里,这是一个需要剖析自身及台湾的漫长旅途。但台湾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台湾快完蛋了,但我们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有越多人认同我上面那句话,那可能还有机会挽救。笔者认为,这种观念的改变至少要一个世代以上,但我很怕台湾面临的内忧外患问题,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观念的改变。



      补充(为了预防有人拿统独做为回应我的理由):或许有人会认为,只要台湾独立或统一就会解决许多问题,但这样想法就和上面我的讨论一样,仍未认清重点。的确,台湾独立最直接的影响是我们拥有正常的与其他国家交往的能力(统一也有类似的效果,因为我们变成一个中国了嘛),但我这样说好了,台湾的问题不是台湾独立或统一之后就会一笔勾销,或许我们可以和其他国家签订经济条约,或许我们可以当家作主(总统或是……特首可能不行),但问题还是一样没有改变,现实的食安、长照、年金仍然存在,一样需要我们面对与解决。再讲到统一,或许统一后中国会给予资金挹注之类来解决,但这种心态就是上述说的不认真面对问题心态,与中国统一只是想找人协助解决罢了。

      这不是不谈统一或独立,就笔者上面第壹点的态度而言,迟早要面对的事就不需要鸵鸟心态。重点在于刚好要谈到统独之时,就必须要先认清我们是谁的问题。要搞清楚先后顺序,是谈到我们是谁这个本质问题时,统独问题自然会浮现、成为我们思考的其中一个点,并不是统独问题先于我们是谁。讨论统独也可以很技术性,但讨论我们是谁是很根源、本质的问题,是与我们的内在对话。



[2] 笔者认为统独是一种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的选择,笔者认为要认真对这议题深化讨论必须了解统派理论与独派理论,像是独派还分华独与台独。如果不放下对于对方的偏见与恐惧,就无法好好做出最后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