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

倘佯在秀丽的山水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妙风光。越来越多人都想出去看看,看看大千世界,看看山川湖海,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但是很多人在旅行的同时,可能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健康小问题,如:容易晕车怎么办?应该准备哪些常用药?。。。。。。

2019年3月25日,周一中午,我科第四位讲者刘娟娟医师踏上了浙一健康大讲堂的讲台,和大家分享了旅行健康小常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目的地外出旅行时,提前做好目的地功课十分重要,了解目的地安全性、人文地理、天气状况及流行病情况,提前预备衣物,必要时提前接种疫苗,准备好重要证件及复印件,以备紧急情况使用。

然后,我们需要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前往旅行目的地;如果是慢性病患者,在全科/专科医生帮助下正确认识疾病,如疾病诊断的名称,目前使用的药物,疾病控制情况等;另外,建议将疾病名称、药物、身体状况等信息翻译成目的地国家语言,随身携带;旅行回来,再次全面评估身体状况。

外出旅行时,应急救援包是必不可少的。建议随身携带,勿托运。准备完整的药品清单:疾病、药品、服药目的、剂量、频次、电话、过敏史,并告知旅伴。

1.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服药者,旅行前应先咨询自己的医生,看是否可以去旅行,近期是否需要调整服药剂量,如果需要,请医生帮助做好调整计划,以及如果旅行中病情有变时的紧急应对措施。

2.由于冷暖变化大,衣物增减不当很容易感冒,因此,带上些感冒药,如泰诺、日夜百服宁、白加黑等;宝宝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的滴剂/混悬剂。

3.到了一处旅游胜地,当然不能错过当地美食,腹泻也是旅行中常见病,可准备思密达止泻;宝宝可口服补液盐和益生菌。

4.旅行中难免碰撞、擦伤等,如果是小外伤,带上简便的外用药就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如:创可贴、云南白药、纱布、酒精、碘伏等。

5.根据当地气候还可预备预防高原反应药,如红景天、肌苷,但疗效因人而异。防蚊防暑药,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过敏体质还可准备过敏药可选用如扑尔敏、开瑞坦;宝宝抗过敏可备氯雷他定或者西替利嗪的滴剂/糖浆剂。

特别注意:

携带药品需注意遵守规定,如有注射针具:乘飞机,随身携带,需专科医师开具疾病证明,安检时出示。冷藏保存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等,保温包装中携带。注意携带外出时间足够量的药物,并注意各种药物最好附有原始标签和使用说明。如带宝宝,体温计和儿童喂药量器要随身携带。如遇病情严重,立即去当地的医疗机构就诊!

外出旅行时,手卫生也是重要的一环!六步洗手法有助于我们规范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每弯必晕可怎么办?

在旅行中没有什么比晕车更令人扫兴的了,当人体不能适应加速度、视觉和 (或)本体觉的刺激而发生头晕、眩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一系列前庭自主神经反应,就会发生“晕车了”,我们也称之为晕动病。其可以分为: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视性晕动病等。所以,在旅游时,我们需注意:

1.容易晕车的朋友应注意上车前清淡饮食,并在乘车前一小时完成,避免进食辛辣食品、高脂肪食品或油炸食品。闭目养神,减少头部活动,切断视觉信号,如果能睡着就更好啦。我们要知道睡觉是预防晕车的独家秘笈哦!

2.可预防晕车的食物:如生姜的辛辣味能够刺激神经,调节胃酸的分泌,缓解人体晕车难受的情况;榨菜有“天然乘晕宁”称号,新鲜橘皮吸闻也有缓解晕车的作用。

3.一些中医穴位对晕车也有很多大作用,如: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神阙穴、太阳穴等。其中内关穴位于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正中上约2寸的地方,是治晕车最常用的部位。

4.另外,还可选用药物干预,如苯海拉明(晕海宁、乘晕宁)、盐酸倍他司汀(抗眩啶),其他可选用药物包括盐酸美克洛嗪(敏克静)、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并注意:最好在乘车或飞机前半小时空腹服用;每次一片,4-6h续服;两种晕车药不可同时服用,口服和外用的晕车药,也不可同时使用。还可使用晕车贴:上车前两小时使用;粘贴在耳垂根部的后凹处;警惕过敏。在使用药物时,注意严遵医嘱哦!

特别提醒:

宝宝晕车时,由于表达不准确,大人可从神情及反常哭闹中发现,10岁以下的宝宝不建议使用晕车药;可保持车内空气流通,选择靠前较平稳的座位;让宝宝在车上休息或转移宝宝注意力;出发前1小时,生姜片贴肚脐眼或喝一小碗老姜橙皮汤预防;平时,注意加强宝宝的前庭功能训练,如荡秋千、旋转木马、抱着孩子原地慢慢旋转、经常乘坐电梯或多做转头等。

2000年一名28岁妇女从澳洲到伦敦,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本应该非常高兴,结果却猝死在伦敦机场。这是为啥呢?

经济舱综合征:是指因长时间乘坐飞机,在狭窄的空间、空气湿度低的环境内,不能活动,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淤滞,而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液凝固,形成血栓,下飞机后一活动,血栓脱落,随血液回流到心脏,继而又达到肺动脉,堵塞肺动脉,使肺脏缺血、缺氧引起胸痛、气短、咯血,严重时会猝死。

因此,长途旅游时,注意:平均30分钟左右,适当起身活动,同时拍打小腿;多饮水,控制膳食并限制饮酒,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注意下肢的保暖,避免穿着紧身裤;手提箱不要放在限制腿脚运动的地方;另外,我们可在座椅周围采取一些动作来预防,如座椅动作、机舱空间活动、拉伸动作等;如下肢出现肿胀疼痛,应避免运动,及时就医诊治。

旅游最重要的就是能快快乐乐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若是能提前了解一些预防知识,对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将会多一层保障,玩起来也会更加尽兴。

通过上述的描述,您了解了吗?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如遇病情严重,应立即去当地的医疗机构就诊!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作者信息:张妤 安吉县人民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住培医师,BHY1

审校:刘娟娟

制作:叶康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