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陈淑娥╱专题报导】

台中「牛骂头文化协进会」以3个10年在清水展开文化造镇,从推广音乐、保存杨肇嘉六然居、捍卫高美湿地净土到集资买下大杨油库,守护牛骂头近30年光阴。去年协进会成立「拍瀑拉文化基地」,展开大肚王国与拍瀑拉文化的踏查及研究,共同推动大台中的史前文化研究,做为下一个5年计划。

一双鞋 教导赏乐礼仪

牛骂头文化协进会理事长吴长锟原是兽医,1986年返乡后,选择第二兴趣音乐来创业,开起唱片行,慢慢凝聚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将唱片行称为音乐沙龙,而「牛骂头音乐节」更成为清水造镇的重头戏。

吴长锟说,为培养当时的音乐氛围及礼仪,他们买了很多零码鞋放在音乐会现场,让穿拖鞋来的人也能换鞋进场,还有人帮忙家长带小孩;为让聆听者能学会拍手,更在现场「布桩」带动拍手,拍久了大家都知道何时该拍了。

使命感 踏勘清水史迹

但是,身为清水人的吴长锟及以文化传福音的清水高中历史老师胡淑贤却疑惑著:「身为清水人,却不知清水文化到底在哪里?」南下嘉义新港听了一场社区再造说明会后,他们凭著一股对在地文化的使命感,坚信「新港能做,我们也能做!」1994年成立了「牛骂头文化协进会」,隔年以高美湿地作为社造基地,展现对传承地方文史的干劲及热忱。

吴长锟等人第一步就是记录清水,从实地踏查、文献分享再走回现场,开始慢慢挖掘出清水的文化,20多年来不曾间断。从音乐造镇开始引起爱乐人的共鸣,接著抢救杨肇嘉六然居,最后虽然以失败收场,但在反海渡燃煤火力发电厂却得到另类成功。

他们更花了15年青春,让高美湿地奠定出法律地位,于2004通过野生动物保护区,更集资买下大杨油库等,种种努力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从成功中学习经验,更从失败中记取教训,做为下一次行动的借镜。

耗23年 挣19文化资产

牛骂头文化协进会给自己30年的时间成就一个社区,23年以来致力文化资源调查、推动及保存,目前清水地区至少有19项成功列入台中市的文化资产。

协进会已阶段性完成任务,也面临到困境及瓶颈,吴长锟开始思考是不是要转型,于是2016年协进会正式取得鳌峰山上的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3、4栋的5年经营权,成立了拍瀑拉文化基地。

吴长锟表示,拍瀑拉文化基地以史前文化为核心价值,透过文化空间来经营管理,运用过去既有资源,加上政府的计划来执行,并走向文化产业发展,既有收入又不失社会责任。首要目标是将1.66公顷的牛骂头文化园区经营起来,再盼扩及清水其他景点,最后是将整个大肚山为场域,这就是文化基地的5年计划。

遗址区 成史前博物馆

拍瀑拉族原住民分布在台中大肚、大甲、沙鹿、龙井、梧栖、南屯及清水区一带,是建立构成大肚王国最主要的民族之一,在荷兰、明郑和清治时期都有被讨伐纪录,1731年至1732年该族反抗汉人的大甲西社抗清事件,为史载最大的熟蕃民变。

吴长锟说,透过牛骂头文化园区史前文化、神社文化,兵仔营文化3个风貌,再针对大肚山平埔族后裔以前生活的场域、挖到的遗址及文献的资料收集,透过展示、教育推广及行销规画,与社区各社团及中小学合作,盼让牛骂头遗址文化园区成为结合保存、研究、展示、教育、推广、文创等6大功能的人类史前博物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