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效导向,提升基层标准化服务水平

一是坚持评建结合,强化服务质量。创建评价与示范引导相结合,建立了动态管理、督察员管理、约谈后进等10余项机制,健全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综合评价体系,细化了4类53项具体指标内容。在组织专项培训、理论考核、实践比武、现场观摩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评价工作,采取分片包干、条块结合、绩效考核、评价通报、限期整改等多种方式,加强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51所,其中11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100%,有效提升了基层标准化服务质量。

二是加强分级诊疗建设,方便群众就医。发挥辖区三级医院作用,74所基层医疗机构与辖区10所三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首家“3+2+1托管式紧密型医联体,即三甲医院青大附院、二甲医院松山医院完全托管一级医疗机构乐陵路、无棣二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一体化管理服务模式,运行以来成效显著。同时,采取专家基层帮教、坐诊、健康教育及家医服务等联动方式,专家坐诊3000余人次,双向转诊1.6万人,确保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三是注重绩效考核,提升整体水平。以技术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及满意度为要素,细化公立中心与人员绩效考核、1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家医签约等流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之间拉开奖励性绩效差距,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家医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相互挂钩,实施第三方考核,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公正性、激励性及导向性,确保了科学公正、质量优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供稿 │ 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办公室

编辑 │ 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宣传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