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黄豆。(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贸易战休兵后,大陆于去年圣诞节前后再次购买200万吨美国大豆。(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美第7轮经贸谈判落幕,双方在技术转让、智慧财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等具体问题上有所进展。具官方背景的微信公众号「陶然笔记」24日为文表示,中美在大豆问题上,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也有利益重合点,用「大豆逻辑」的视角,可看清中美贸易战的利益格局;当前,需要看清利益格局,保持头脑清醒。

中美高级别经贸谈判原定21、22日在华盛顿举行,不过在川普接见刘鹤领军的代表团后,双方决定将此次的经贸会谈延长2天,会谈在美东时间24日落幕。川普还透露,他有可能3月底在佛州的私人庄园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再会面。

▲中美关系,美中关系,中美贸易战。(图/路透社)

▲中美贸易战休兵大限将至。(图/路透社)

具官方背景的微信公众号「陶然笔记」24日为文一篇题为「用大豆逻辑来看看中美贸易战」的文章表示,中美在大豆问题上,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也有利益重合点;用大豆来表明立场也好,释放善意也罢,其实都是利益度量的结果。

文章提到,首先是从中国大陆需求来看,「大豆市场缺口实在太大」,大陆一年有9000多万吨,差不多是90%左右的大豆,都要从国际市场进口。从外国进口来的大豆,用来榨油跟饲料加工;大陆国内的大豆则是用来发豆芽、磨豆腐,有些被用来凉拌毛豆。

美国和中国大陆在2018年打响贸易战,大陆大豆进口量为8803万吨,减少了7.9%,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下降49.4%,占18.9%;从巴西进口6608.2万吨,增长29.8%,占75.1%。减少对美国大豆的需求,目前尚不能完全找到替代对象,需求缺口仍大。

▲中美贸易战,经贸谈判,经贸磋商,中美关系,美中贸易战。(图/美联社)

▲大陆国务院总理本月21日在华府与美方代表举行中美第7轮高级别经贸谈判。(图/美联社)

文章强调,大豆的买与不卖,贸易战打还是谈,与其说是个谁输谁赢、谁胜谁负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利大利小、利远利近的问题;「大豆的逻辑,就是国家利益的逻辑,要看到贸易战的本质,就要看到这场冲突背后的中美利益格局。」

文称也称,大豆买还是不买,买多还是买少,买了以后,什么时候又不买,都是服从经贸磋商这个大局,服从这个根本利益诉求。在应对这件大事的时候,我们不仅身处加快自身发展的大局之中,同时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所面临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路透社、美联社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路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