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酵母

有个朋友某日心血来潮,自己动手做馒头以抒解压力。此人自幼聪慧,读书考试都难不倒她,因此她兴致勃勃的找了食谱,买了食材,自信满满的大展身手。

 

按著食谱指示,她将酵母倒入少许糖水中搅拌,然后在大盆子里放入数杯面粉,加入适量牛奶、油、盐、糖及上述调好的酵母水揉匀。把揉好的面团做成馒头后,等著醒面,再将面团放入蒸锅中,满怀期望的等著吃生平第一次的DIY馒头。

 

时间到了,她稍稍打开锅盖偷看,馒头似乎没膨胀起来。她想,可能是时间不太够,再等等吧!每隔几分钟,她就偷看一下,馒头仍然只是一颗颗蒸过的面团。她取出咬了一口,难以下咽。百思不解的她,请教了有经验的人,终于发现原来她一开始溶解酵母时,食谱上写的是「温水」,而她自作聪明的以热水代替温水。她的假设是:既然加温水比冷水效果好,热水应该会更好!因此在第一个步骤时已经用热水杀死酵母菌了,难怪蒸了半天依旧是面团。

 

听她笑谈这件糗事,我不禁想起一些能力不错却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他们多数都来自中上阶层的家庭,父母有好的工作和收入,也都看重教育,愿意尽全力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培植儿女成器。若要勾选「父母作业单」,他们肯定可以拿高分。这样的父母是很值得尊敬的,他们除了本身的表现好,也是「模范家长」,照专家的看法,无可指摘。如此家长栽培出来的孩子,很像完美的面团,然而经过蒸的过程,有的成为馒头,有的却还是面团。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发现在过程中,或许是父母爱之切,学习的热情似乎不知不觉集中在父母身上了。有些孩子成长路上不断的「替父母」念书、学才艺、参加比赛,亲子共同缔造了辉煌的学习成就;可是孩子的动机仅止于取悦父母,而非学习本身。

 

孩子的学习有点像做面团,父母可以提供材料、调好、拌好,接下来就要等,等面团「醒」过,才能蒸,蒸的过程就像在人生或职场上接受考验。之前的过程若大致顺利,照理说,DIY馒头应该是顺其自然的成果。但是万一父母过度的殷切或强势,烫死了孩子的「学习酵母」,他就一直是面团了。

 

我又想起最近有朋友谈到公司新聘的年轻人,工作能力尚可,唯缺乏主动;上司交代的他就做,却很少积极的去创新突破。朋友认为带这种下属很累,要辞退他也为难,因为他没犯大错,努力程度也维持在过得去。这也是酵母的问题吧?

 

还好,人不是馒头,面团的酵母烫死了就无法挽回,但是人的改变随时有契机。当我们察觉自己或孩子的学习动机和热情缺缺,不妨回到失落的起点,慢下脚步,重新品尝学习的乐趣,寻回内心的学习热情。

 

作者:黄迺毓

家乐学线上家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