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对孩子教育培养的思维方式,应该决定于自身的文化与知识程度。与家长自身的知识领域,或者是所接受的教育专业以及从事工作的性质,会有一定的关系。对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当代父母来讲,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否会有所局限或者说是缺陷,对于教育的理解会有所偏差,是否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可预估的深层次的影响?传统的文理文科的教育体系,文科思维、理科思维、工科思维等这种狭隘的培养方式会早就什么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而孩子的教育本身又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教有所思考的各位。感谢!


第一。与父母的基础认知有关系。大家是否还记得几年前一个关于放羊娃的文章?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儿子——放羊。现在,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因此,世界是多样的,人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对于孩子的预期,对于孩子的成长,每个家庭也有各自的观点。但是,父母是陪伴孩子最多的人,也是孩子最先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的认知对于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和培养方式至关重要。

第二、家长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家庭的上层建筑决定的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这往往是一部分有知识有层次的家庭。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最终目标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但是,意识决定行为。因此,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家长或家庭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是一致的。这样的孩子通常都有著很好的学习成绩,但有些充满友善,易于沟通;有些存在一定的利己思想,刁蛮任性。

第三、家风和家训。现今社会,大家庭存在,家族已不存在;因为大家工作、生活分散,已形成了各自小家庭环境。因此,家风、家训我们有几人还知道?我们姓氏的堂号或郡号,还有几人挂在嘴边?知道其来历?家风或家训由来已久,是家族优良文化传统和生活作风的精炼和总结。时代不同,有些内容可能已过时,但其精髓,其中蕴含的做人的道理是不会过时的。因此,良好的家风家训,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起著指导思想的作用,对孩子成长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以上三点是在家庭层面逐渐深入的影响,从个人到家庭,再延伸到家族。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因此,家庭教育的观念形成同样离不开学校和社会。

我们姑且将学校和社会统称为家庭外因素。我们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和急剧变化期。和会的进步,我们有目共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捷也是我们时尚享受著。但是,社会上不是有负面的东西出现、曝光。以何种态度看待这些负面的东西?以消极的?积极地?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和社会发现方向,决定了家庭的日常氛围和处事思维。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表现或流露出的对社会的看法决定了孩子对社会的看法。对孩子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全面、系统、综合处理好个人和家庭,家庭和家族,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关系,是形成良好家庭教育观念的关键,是形成良好思维方式的基础。


我的家庭教育的基点是,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若干代的基因决定了他的天然素质,出生后完全受到环境的塑造,无论是智商`情商、财商丶衣商…兴趣、品质。孩子全信息化的吸收,这决定有意无意受环境打造。工人农民学者…各种不同色彩环境决定他的品质`知识结构丶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如果说能改变的因素,那应该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提供的可能性。所以社会倡导的价值观,学校能提供的公平条件,能够尽量弥补家庭诸多教育不足,但同时如果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有问题(如功利),对缺失的家庭教育是灾难性的,马太效应。

传统教育缺失的是人的教育,不尊重个体(自己和他人),只强调集体,父母教育的基点是把孩子当财产炫耀,孩子也是为碾压别人而活,他们眼中没有自我色彩,也没有他人。深层的影响是现代社会强调的公众意识差,社会是个功利社会。迫切需要公民教育!!!

可怕的是社会`学校成为这种变态教育的助推器。原因是教育市场化,教育什么由家长说了算,家长功利,学校邦忙(政绩呀),孩子被洗脑被逼死。

与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和工作有很大的关系现在信息社会各种工具都是让人们变得更懒,尤其是思想层面上的,学校以教知识为主。而家庭更要有长远的规划。也就是对教育的本质有更深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无限知识的海洋里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不能让孩子重走我们走过的老路


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回答。但教育孩子主要是让他独立,不仅独立生活也要独立思考。让孩子自己学会明是非,那孩子以后的路家长不用担心走歪。


家庭教育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形成因素:自身的教育背景、自己从小的家庭环境、社会的环境、周围接触交往的朋友圈、父母的人格修养、信仰。


地域、环境 、家长的知识含量直接影响孩子的天赋开发,儿子的成长让我感触颇深,小时候表现出来的能力让我束手无策,!有可能具有N种能力的孩子最后只能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变成重复的机器,机械的生活很怕孩子失去活力然后对自己对生活开始迷茫。你的理念给家庭教育注入新鲜血液,综合性 系统性 完整性。

自己的小时候是被父辈棒打出来的,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兴趣和培养都被打没了,直到上了高中,大学毕业之后才有了自己的意识,自己的思维。但思维上的是非也是完全随同社会的同步,完全谈不上家庭教育观念,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只是不想重复父辈的老路。

在孩子幼儿时期自己的潜意识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受限于教育方面知识的缺乏,没有系统性的教育,按照自己大学时期的教育感受摸索著培养了孩子,属于闭门造车的类型。这种影响在孩子将来长大了是深远的,误人子弟。虽然孩子没有痛苦的童年,但是缺乏了创造性和兴趣爱好。


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是非观、思想、学习状态这些都是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得到的。家长才是孩子生活上的老师。而这些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说话方式、对生活的态度、对待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孩子一生。


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是没错的!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不认同题主动不动就搬应试教育来砸自己的脚。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思维结构和方式都会受到这种教育带来的影响,如果说这算是一种缺陷或不足,请不要单独甩锅我们的教育体制;

心理不爽想骂几句我国的教育,可以直接提问「我国的教育体制的缺陷有哪些」,没必要披著家庭教育的外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