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五常裏面第二個是「義」,「義」是循理,循着天理、道理,所做的事合情、合理、合法。我們想起在白鹿洞書院的這些教誨揭示裏面,整個四千五百年前的聖賢智慧,總結得非常好。其中提到做事的原理原則,「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做事完全考慮依循道義。「正其誼,不謀其利」,不是以自私自利考慮;「明其道,不計其功」,不去邀功的,不去標榜自己的,因爲道義是本分。

  我們不管在哪一個行業,其實都是在對社會盡一份道義。「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在這個互助的大家庭裏面,每一個人都要付出一份心力來服務人,這一天才問心無愧。很清楚他這個行業的價值、使命,然後進而去帶動他整個團隊。所以工作是有意義的,行行出狀元,行業之間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下。我們看這樣的態度,是以服務爲人生目的,是以利益他人爲目的,而不是以享樂爲目的,不是以自私自利爲目的。

  我們注意看,現在年輕人都缺乏道義的教育。他沒有義了,他出去怎麼會是忠臣呢?所以現在出現一個現象,企業界很缺人才,結果很多人從學校出來都失業。明明學校教育出來這麼多人,結果派不上用場,企業界喊缺人才。那顯然學校跟社會的需要沒有接軌,這造成嚴重的社會資源的浪費。甚至於這些大學生會非常的失落,「我花了十幾年,最後居然是找不到工作。」所以現在很多大學生轉不過彎來,得憂鬱症,甚至尋短見的都有。因爲他念十幾年,甚至於全家的財產,全部都放在他的學費上。所以家庭、學校要深思,不能對不起孩子。

  可是您看孩子們讀了十幾年書,要出來工作都是想着,「我趕緊能賺五百萬,趕緊能賺一千萬。」短視近利,他怎麼成爲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呢?他自私自利肯扛責任嗎?肯多學習嗎?肯多吃虧嗎?年輕人現在都講,希望找到的工作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擁有很多責任,做錯了事還不用扛責任,「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這是他們的想法。橫批:做夢!哪有可能有這種事?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您看他們對於工作是什麼態度?「累差事,能少做就少做;能做十年就好,以後就不用做。」都是這種思想,他怎麼在工作當中提升他的靈性?他怎麼在工作當中享受他的價值跟快樂?

  沒有「義」,工作他根本就是當做是苦差事。真的有道義,在工作當中覺得充實,覺得對得起人;在工作當中提升德行、提升智慧、提升能力;叫樂在工作。我們很多教育界的朋友,本來教書覺得很苦,學了傳統文化心境一轉,覺得教書很有意義。其實都是人的心態,價值觀一念之間差別非常大。

  所以用道義,用大義,什麼是大義?我們的企業要給全天下做好的榜樣,在我們的企業落實倫理道德,落實「禮運大同」;您看這個企業多麼振奮,人生可以這麼過,這麼有價值。

  我們新疆郝鐵龍董事長,他的企業營業的狀況,他的業績每一年百分之百成長。而且他們主要幹部,在公司開辦「幸福人生講座」,這些高階主管親自給社會大衆服務,做義工。真不簡單。連黨校的幹部,都到他們單位去上好幾天的課,幫國家培養人才,「選賢舉能」。

  他們員工裏百分之三十先天殘障,這幫國家、幫多少家庭承擔這些負擔。而他說,這百分之三十的員工,比一般人還要盡忠、還要盡力。所以君仁臣忠,你這麼體恤、愛護他們,他們哪有不報恩的道理呢?所以是真正以天下爲己任,這樣的大義來經營他的企業,帶他的團隊,這太好了。

  這個義,他們也是關心員工的父母、關心他們的孩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盡力栽培自己的員工。所以有道義的人照顧員工,絕不虐待下屬。不能像《太上感應篇》說的,「虐下取功,諂上希旨」,都是諂媚巴結上面的人,然後不關懷底下的人,這樣就不妥當。好大喜功,事業絕對不長久;符合仁義、道義的事業才能長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