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文化」到底伤害了谁

网路带来了网红,网红又带来了网红效应,而当下这种网红效应再也不只存在于网路,早已遍布我们身边的各个领域,网红景点、网红美食、网红文学、网红音乐……

网红一词,本身并无褒贬,但这些兴盛一时的网红效应却拥有大体一致的特征,颜值至上、猎奇心理、饥饿营销。如果说「快餐文化」的关注点在于其快速并不在意其消化程度,那网红文化相比较就是「加强版」,就只能说其更显浅薄了。

//////////

但讽刺的是,网红效应却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粉黛花田被大量游客当做网红景点打卡后即随意践踏,网红戏唱国歌,各种网红景点门庭若市成为打卡圣地,而像博物馆、文人故居等真正饱含历史文化的地方却光景萧瑟……现在看起来,只要颜值够就可以靠脸,只要有爆点就可以炒作,只要套上网红的营销模式就能火,短时间可以批量产出的美女鲜肉、粗陋的音乐文学,甚至连小学生都知道拿起手机「打赏」下喜欢的主播……放心,这些看起来毫无营养毫无内容的东西各个扔出来基本上都能大火大热大卖。

先说说那些随处可见的网红美食吧,那些涂著一样色号的口红、脸都p成差不多样子的小姐姐们朋友圈里的自拍道具,什么脏脏包,冒烟冰淇淋、泡面食堂……这些面子工程之类的东西果真是枉费了人类对美食的理解;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美食绝对不会在ins风还是什么乱七八糟风格的店里沦为配角,他们不知道中华饮食文化走过的是怎样数千年的历史,每一道菜的色、香、味、型到底经历了多少传统文化的浸润;食物之间阴阳调和,地域间菜系纷繁,他们不知道真正的美食是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匠人的传承,一次又一次的推陈出新。而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习惯漠视掉炒、煎、爆、熘、烹、熏、熬,卤等几十种就在身边的珍馐百味,却津津乐道于哪两种韩式拉面、哪两家油炸薯条之间的口感差别。

有人说,有市场有产品,商品经济无可厚非。可我想说,这种网红文化是对主流文化艺术经济等形式的巨大伤害,是对工匠精神的巨大伤害。面对网红潮流,一方面众人趋之若鹜,另一方面更可怕的是主流文化的退让。例如已经火了数年的真人秀式综艺,抛开其抄袭的形式不说,内容空洞,充斥著表演式的所谓包装、各种人设、对节目的设计更喜欢灯光、舞美、道具、流程这些表面的「浮夸」、「好看」,甚至依靠真人秀,明星就可以吸收大量的粉丝经济;又如某音软体中随便一首口水歌就可以火的一塌糊涂……试想,当如此之市场,还会不会有人去认认真真拍电影,还会有人去认认真真做音乐。一部能称之为好的电影、电视、音乐、小说无一不是作者无数辛勤智慧的结晶,其中饱含了无数次思想的斗争与挣扎,需要经受漫长的孤独坚守。可惜的是这些需要长久品味与思考的艺术文化在浮躁的社会中是没有市场的。从这些方面看,各种「网红文化」平台不但没能引导人们趋良从雅,相反,更无耻地放低姿态来迎合大众心理中的「审丑」、「窥探」、「猎奇」、「宣泄」等浅层刺激中的恶趣味。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创造出璀璨如银河般的科技、艺术、文化,这些无一不构建了理性、批判的思维与对整个世界深刻的认知、对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回答。而我们中国人更是讲究内蕴的民族,历数诸子以来,我们的诗词可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我们的音乐可以「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看到这些我们甚至能够穿梭时空面与无数先贤哲人对话。相比较,那些只需短时间不加思考就能获取愉悦与感官刺激的「网红文化」更像是一堆五光十色的泡沫,无数人赞美它的艳丽,却不知它只是幻景。

撰写:淮西大飚客

编辑:淮西大飚客

喜欢请关注本人公众号:淮西大飚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