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七宗罪太少了!我再给王夫人列上几宗罪。

1)王夫人生下宝玉时,没把这个孽根祸胎弄死,留下了一个招事惹非的败家祸患。

2)李纨毕竟给王夫人生了个孙子,王夫人不该让内侄女王熙凤当家,该让儿媳李纨当家才是。寡妇当家也没什么,李纨后来也试过暂时理家。

3)凡涉及到黛玉吃穿住等问题,王夫人上有史太君,下有王熙凤,就该少问、少说、少管才是。但是,王夫人却偏不改多心、多嘴的毛病,还为黛玉的不少事白操心。

4)薛姨妈家在贾府住的时间长久了,王夫人作为姐姐已尽了姊妹之情。不少人都看不顺眼薛家赖在贾府不走,贾母等人又不方便开口撵薛家离开。但是,王夫人总是装糊涂,从没提醒薛姨妈趁早搬离贾府。

5)迎春、探春、贾环既不是王夫人亲生的儿女,王夫人本该应付就行了,只需在外人面前过得去即可。但是,王夫人偏要把这些人都当成亲生儿女对待,弄得跟别人争抢儿抢女似的,是王夫人的罪过吧?

6)周瑞家的请示刘姥姥来访时,王夫人就该训斥上几句。王夫人可对周瑞家的说:这些小事,就不用来向我请示汇报了。你去告诉凤丫头,他想咋整就咋整,也要得。这么一来,刘姥姥可能就不再会进荣国府了,贾家也就少了一门穷亲戚。

7)妙玉那么骄傲,那么讨人嫌,既然不想进贾府就也算了。可是,王夫人还偏要安排人下帖子,还特派车轿,将妙玉接到栊翠庵,让妙玉白吃白住。王夫人的做法,既让贾府主子的面子搁不住,又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

8)王夫人满心满眼只有金刚菩萨,可是,他却以「元春有人要出来」为由,居然连清虚观打醮这么重大的活动也不参加,就不怕惹恼了神佛惩治贾家吗?

9)王夫人不该教唆或者不该不及时去制止元春给宝玉和宝钗送出相同的端午节礼,王夫人该为儿女的幸福著想,应提前进宫,命元春为宝玉和黛玉准备相同的端午节礼,可是,王夫人没那么做,害了宝玉。

10)王夫人听到金钏和宝玉的调情时,就不该打、骂、撵金钏,就该立即表态将金钏给宝玉。然后,命金钏带著宝玉去捉拿贾环和彩云。王夫人因处理不当,害死了金钏。

11)王夫人不该将玉钏继续留在自己屋里,更不该让玉钏享受金钏的月例银,这事只会招人忌妒引发一些事非。王夫人应该把玉钏交由凤姐进行岗位调整,可省得彼此随时见面、伤心。

12)王夫人不该不听袭人的好言相劝,早就应该命宝玉搬出大观园,将宝玉最好安置到自己可控的范围内,让宝玉尽早远离姑娘们,就省去了后来的很多麻烦之事。

13)王夫人从宝玉屋里提拔大丫头易如反掌,他不该专门从自己的月例里拿出二两银子给袭人作为月例,这样做只会引人眼馋生出各类是非。对贾母给宝玉的两个丫头,王夫人应该一视同仁才是,自己月例里拿出的二两银子,分给晴雯一两,这才合情合理。

14)邢夫人将绣春囊交给王夫人时,王夫人应该上交给贾母看一下,不该去找王熙凤兴师问罪。

15)王夫人不该听信王善保家的和王熙凤的谗言,不该草率作出抄检大观园的决定。王夫人应该先向贾母汇报,先征求贾母的意见,再作决定方妥。

16)晴雯是赖嬷嬷送给贾母的礼物,贾母将晴雯给了宝玉,王夫人就不该撵晴雯。王夫人应该将晴雯交还给贾母,贾母如何处置晴雯,是贾母的事。处理晴雯的事上,王夫人先斩后奏,做得有点过分。

17)老太妃薨时,王夫人不该心慈手软留下芳官等八个戏子,当时就该将戏子全部遣散。如果戏子确实无处可去,可以将他们送到寺庙交由贾芹统一管理。这样的话,就免省了后文撵走芳官等几个戏子。

王夫人的罪状太多了,凡涉及王夫人之文,都可以解读为罪状,实在列举不完。本人认为,王夫人最大的罪过就是:王夫人吩咐,只许把晴雯的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丫头们穿。


王夫人做为贾政的嫡妻,荣国府的当家人,为了家族,为了子女,有时也为了个人的自尊,王夫人犯下的罪孽可能不止七宗,下面拣主要的说一说吧。

第一宗,也是最大的一宗,就是失察之罪。王夫人放权于王熙凤,认王熙凤胡作非为,却不加约束。贾府之所以落魄,与宁国府贾珍的聚赌与贾赦的交结外官有关,但也与王熙凤挪用月例放贷,进行高利盘剥和弄权取利有关。而这又与王夫人的不作为和失察有关。如果王夫人能走出佛堂,严加训诫,王熙凤怎么敢如此大胆?

第二宗,没有尽到嫡母责任。在古代,相夫教子,本是嫡妻的责任,可是,王夫人却把庶子贾环放到毫无教养的赵姨娘身边,把贾环养成一个形容猥琐,心量狭窄,阴狠歹毒的孩子。

第三宗,溺爱宝玉。贾珠早死,元春入宫,剩一宝玉在身边,王夫人爱如珍宝,不加约束,使宝玉厌倦经济仕途,只爱混迹于姐妹中间。成为一个空有一副好皮囊,其实腹内草莽的纨绔子弟。

第四宗,对贾兰不慈。贾兰是荣国府二房的长子长孙。地位非常重要,可是王夫人却对其不闻不问,形同陌路,这对贾兰形成以后与家人,族人之间关系冷漠,疏离有很大影响。

第五宗,心胸狭窄,挟私报复。也许因为姑嫂当初有矛盾,当小姑的女儿黛玉初到贾府,要拜见舅舅时,她几次三番的将黛玉让向主座,也就是贾政平时所坐的位置,若不是黛玉机灵,挨著王夫人坐了,王夫人一定会让黛玉出丑。

第六宗,治下不严。王夫人虽然手中有权,但是在管理方面都甚少才能,她身边的大丫环彩霞,彩云竟然是情敌赵姨娘的密探,不但把这边的消息报告给赵姨娘,还偷把王夫人的好东西玫瑰露偷渡给了赵姨娘,而王夫人竟然不知道。

第七宗,沉不住气,处理问题失当。金钏儿与宝玉互相调情,触碰王夫人底线,王夫人为了宝玉名声,本应该暗地里处理,可是王夫人却沉不住气,又打又骂,直接讲金钏儿赶了出去。造成金钏儿投井自尽的结果。

第八宗,偏听偏信,胡乱定罪。听了王善保家的告密,认准晴雯是个狐狸精,会勾引了她的宝玉,将病中的晴雯赶出了大观园,使晴雯出去后不久便一命呜呼,而真正的狐狸精却逍遥法外。

第九宗,抄检大观园。虽然在大观园发现了绣春囊,但却不宜大张旗鼓的去抄检。因为不管以什么借口,都会影响荣国府的名声,她自己也会落一顶管家不力的大帽子。

第十宗,欺骗贾母。王夫人将晴雯赶出了大观园,在向贾母回报时,却谎说晴雯得了女儿痨,并说三年观察下来,感觉晴雯不沉重。而事实上,她在王善保家的告状后才知道的。

一饮一啄,皆有前定,王夫人有此十宗罪,将来会有恶果,或应其身,或应其子。


王夫人究竟有几宗罪,还真没有给她细数过,既然问题问出来,我们不妨来给她数一数:

一、抄捡大观园是王夫人最严重的一宗罪。

在这个问题上,探春已经给了我们有力的总结,也给了王夫人强烈抨击。

探春的原话是:「……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著,不觉流下泪来。

敏锐的探春已经看出,这一场在王善保家的等人的撺掇下、在王夫人的主持下进行的抄捡大观园,就是后来被抄家的一场预演,而愚蠢如王夫人却浑然不知。探春为什么会流泪?因为她看到了江南甄家活生生的例子,而贾家即将步人后尘。

二、打骂并撵走金钏。

宝玉在王夫人眼皮底下调戏金钏,王夫人没有半句批评责骂宝玉的话,却是举手就打了金钏,并且毫不留情地将金钏赶了出去。王夫人会不会不知道将金钏撵出去可能产生的恶果?我的结论是不可能!金钏苦苦相求,是因为她知道一旦被撵出去自己会怎样,但是,一向吃斋念佛的王夫人,一点没有侧隐之心。

三、过度宠溺宝玉。

宝玉在一天天长大,我们从来没有看到王夫人是如何教育宝玉的,反倒是动不动还往怀里抱抱。都说「养不教,父之过」,我想这里的父不单单是指父亲一个人,母亲也一样,否则为什么还会有孟母三迁?宝玉在王夫人眼皮底下调戏金钏,就是一个现成的教训宝贝儿子的机会,可是,王夫人一味地将责任推给了金钏,说是好好的爷都是她带坏的。这分明是替宝玉开脱。

四、放任王熙凤任意作为。

如果我们把从贾母到王夫人再到王熙凤这三代婆媳在贾家的定位打个比方,贾母应该是名誉董事长,王夫人是董事长,王熙凤是执行总经理。这个家族内部的实权是在王夫人手里的,比如说贾珍借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样的大事,是要跟王夫人说的。王夫人让王熙凤帮著管家,然后她很多事就放手不管了,这中间出了很多事,我们在说王熙凤的时候也说过。后来出现绣春囊的时候,王夫人也说自己这些年精神短了,凡事照顾不到就出事了。如果平时她对王熙凤多加提醒,多敲敲她警钟,可能情形又会不一样。

五、偏听偏信袭人的话。

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喊宝玉屋里的丫头去问话,袭人自己去了,于是说了一通发自「肺腑」的话:

袭人道:「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我今儿在太太跟前大胆说句不知好歹的话。论理……」说了半截忙又咽住。王夫人道:「你只管说。」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王夫人道:「我有什么生气的,你只管说来。」袭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著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著也不像。……」

历来大家都觉得,袭人的这段话有些贼喊捉贼的味道,而在王夫人听来,却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中听。所以王夫人听了,才如电击了一般。袭人的欲言又止,再加上前面宝玉调戏金钏之事,王夫人背后可能产生的联想,可能就是后来抄捡大观园早就埋下的一根导火索。愚蠢如王夫人,没有亲自去看一看留个心,更没有跟别人聊一聊摸个底。就觉得袭人的话千真万确。

六、错误地认为晴雯和宝玉有染。

晴雯在宝玉房里服侍宝玉的时间是五年零八个月,这是晴雯去世后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写得清清楚楚的。可是,在王善保家的跟王夫人进谗言说起晴雯的时候,王夫人居然说不认识她。只说那个长得像林妹妹的,妖妖趫趫的。此话怎么解?如果真不认识,就是王夫人对宝玉教育的严重失职,要知道,晴雯刚被贾母派来照顾宝玉的时候宝玉不足十岁,一个小男孩,王夫人是不是应该经常过来看他?问问丫头们宝玉的情况?而我不相信王夫人不认识,我觉得王夫人此话完全是在撒谎。五年多,不是五天多,怎么可能?王夫人仅凭对晴雯的外在印象就断定她勾引了宝玉,根本没有顾及是贾母派给宝玉的丫头,就直接把她撵出去了。古时候有「清君侧」,王夫人这是「清儿侧」。而且王夫人后来跟贾母解释说是晴雯得了「女儿痨」,可见王夫人说谎说习惯了。

七、对贾环的放任和不管不顾。

那个年代,孩子小妾生嫡母养。王夫人既然能把探春教育得那么出色,为什么不教育贾环?就因为贾环将来是宝玉的竞争对手?对于贾氏家族而言,只要是贾政的孩子,不管是谁肚子里出来,都是应该好好教的。但是,王夫人显然没有尽责,不但不尽责,还放纵。金钏让宝玉去赵姨娘房里捉三爷和彩云去,这话激怒了王夫人,但从另一侧面来说,也证明王夫人其实早就知道这事儿,只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她正乐得贾环如此,那样三爷不争气,就没人跟宝玉争了。

王夫人其实还有其他问题,在此不一一罗列,有想法的可以留言。

我是苏小妮,喜欢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王夫人我们确认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贵夫人。生在豪门大家族,她必须有自己的警惕和牺牲。也必须有自己的坚持和冷酷。不能说她是坏人,只能说她是个身不由己的人。

要说王夫人的七宗罪谈不上,我们梳理下王夫人做了哪些让我们不舒服的事。

第一宗:慢待黛玉。

林黛玉见舅舅,邢夫人是直接要人请贾赦的。王夫人却自己代劳了,这个姿态并不好。虽然贾赦,贾敬两人都没见黛玉。但明显王夫人夫妇的表现更差劲和无情。

第二宗:冷对金钏儿。

金钏儿事件完全是宝玉引起的。虽然金钏儿确实说话失了检点。但就因此直接撵出去,也是根本不给人活路。金钏儿作为大丫头和坠儿是不一样的。撵出去的丫头没一个好下场,无论金钏儿,晴雯,还是司棋。都死了。可见撵出去,结局是约定俗成的,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

第三宗:娇惯宝玉。

我们按顺序排列,无论金钏儿事件,还是贾政管教宝玉。王夫人都表现出了对宝玉的娇惯。固然宝玉也有贾母的娇惯,但作为母亲,也要对宝玉负责。宝玉身上还有的纨绔子弟习气一样不少,不能不说和王夫人的娇惯有关。

第四宗:虐待赵姨娘。

赵姨娘是王夫人眼中钉。王夫人从没有自己出手对付过。但她用的方法却让人不寒而栗。宝玉被打,王夫人知道贾环告密,自己不管教,却不经意的在王熙凤面前提起:「我怎么听说有人念叨丫头少了一吊钱?」这果然惹得王熙凤大怒直接出门就指桑骂槐了赵姨娘一顿。赵姨娘后面也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王夫人的报复心有多重,可见一斑。

第五宗,放纵贾环。

贾环庶出,名义上是要叫王夫人母亲的。王夫人也要负责教育管教贾环。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只看到王夫人利用虐待赵姨娘改造赵姨娘越来越不堪,进而用赵姨娘影响贾环也越学越坏。贾环的不堪王夫人是要负责任的。其实只需要像养探春一样养贾环,贾环不会长的那么恶劣,但谁叫他是儿子,对宝玉有威胁呢!

第六宗,抄检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是邢夫人发起王夫人顺水推舟的。连王熙凤都觉得不妥,探春更是深恶痛绝,可王夫人还是一力促成了。最终坏名声都被邢夫人承担了,而王夫人顺利拔出了怡红院的眼中钉晴雯等人,并借司棋回敬了邢夫人。

第七宗,欺瞒贾母。

贾母在贾赦讨鸳鸯那一回大怒,借机骂王夫人:「你们都哄我呢!想借机摆布我」等话就是针对王夫人的。可见贾母早就对王夫人不满意。而后边,王夫人撵了晴雯,直接张嘴就颠倒黑白,欺骗了贾母,这和王熙凤对付尤二姐的手段异曲同工。只是王夫人出手更直接,更很辣而已。做完了才回复,贾母就算不满也无可奈何!

其实最后还有一宗罪才是最厉害的。荣国府之大的问题也就是因此。王夫人和邢夫人间的斗争代表了荣国府两房的继承权斗争。王夫人代表的二房向邢夫人的长房发起了逼宫,这本就违背封建礼法的。而因为斗争,而放任荣国府的问题不管。家里花费越来越大,收益越来越少,奴才越来越跋扈,势力大,聚赌欺主,这里每一个都有斗争的影子。而这些彻底掏空了荣国府,怎能不败!

至于很多人觉得的宝黛爱情被王夫人拆散。这根本不是罪。林黛玉的身体是最大的问题。换成哪一个母亲也不会给儿子选这样的媳妇。这个对王夫人不是罪,只是读者不喜欢罢了!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欢迎关注,欢迎指正


有读者总结了王夫人的「七宗罪」如下:

「一,王夫人与林黛玉之母关系不和,贾母惦记女儿,是因为姑嫂不和贾敏很少回来,贾母见不到女儿。贾敏之死有其一个原因,忧愁,似林黛玉。 二,把王熙凤嫁与贾琏并且让王熙凤夫妇管二房事务。拉亲近关系,夺大房风头,压大房之势。姑侄二人在贾府弄权。 三,支持金玉良缘,不支持宝黛。开刀做法。 四,以打骂金钏,并撵金钏,致金钏跳井死。 五,查大观园,撵晴雯致其死。撵司棋致司棋死。 六,彻底摧毁宝黛之恋,黛玉死。 七,策划金玉良缘始成,宝玉出家。」

第一条没有根据,王夫人可能跟小姑子贾敏不算特别亲密,但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应该是有的吧!那一家嫂子与小姑子关系特别好的少,再说贾敏也应该是很有个性的人,也未必就欣赏王夫人这样的嫂子呀!

其它六条事实都有,不过如果站在王夫人的立场上说也算不得是什么大「罪」吧?

第二条是因为贾母偏心小儿子,加上邢夫人是填房地位和见识都低。并非王夫人单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三、六、七条在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时代是正常的,并不是罪。相反宝黛之间的「私情痴意」才是上不得台面的「大罪」,只是心里想没有行动也是「羞耻之想」。而且宝玉的婚姻大事最终是由贾政决策,王夫人要「从夫」,贾政孝子会征求贾母的意见。有丈夫在、有婆母在,王夫人一个母亲根本不可能独立主张贾宝玉的婚姻大事呀!

第四条王夫人是「护短」宝玉,宝玉调戏母婢是「越礼之罪」、是调戏父亲贾政屋里的丫头、是侵犯父亲贾政的专属年轻女奴金钏儿。宝玉调戏金钏儿是「主犯」,金钏也和宝玉调笑是「从犯」。王夫人却让金钏儿一人承担「勾引宝玉」的全部责任,撵走金钏儿。为了保护宝玉的名节,王夫人这事儿是处理不公的。可是多半母亲都会偏向自己的儿子吧?

第五条司棋与潘又安的私情被查出证据确实怪不得王夫人,在贾府这样的大族里犯「私情」、在元妃省亲别院中啪啪啪,不撵走还能怎样?晴雯被众多婆子集体投诉依据充足,晴雯教唆宝玉装病逃避贾政问书,弄得上夜的婆子们人仰马翻是事实呀!芳官挑唆宝玉背著父母亲要厨房柳嫂的女儿柳五儿,这是干涉人事调动。小戏子以下犯上群殴半个主子赵姨娘,四儿小丫头敢跟未成年少爷宝玉称「夫妻」。

有人教唆你的儿子欺骗父母,你会感觉怎样呢?

如果你觉得王夫人对怡红院的丫头们惩罚过重了,那就打一顿板子、罚没半年月钱?

那有领导不管事的呢?

在抄检大观园之前,贾母不是也因为晴雯让宝玉装病的事儿,亲自主持了大观园内的查赌吗?

贾母主持大观园查赌结果上夜赌博的婆子们有被撵的、被打板子罚三个月月钱的,婆子们的赌资全部被没收。

婆子们损失惨重,大家不都认为是应该的吗?

下级群众犯错误被领导处理、公司开除,都是正常的呀!

当然你可以说王夫人有感情偏向,是呀!贾母也有感情偏向呀!好像贾母的感情比王夫人偏得还更严重吧?

为什么你不会认为贾母也有「七宗罪」呢?

为什么你会认为贾母是「好人」,王夫人是「坏人」呢?

因为你也爱宝玉和黛玉,感觉他们的爱情自由很美好。

因为你认为贾母是一定会挺「两个玉儿」到底的,是这样吗?

因为曹翁《红楼梦》让你自觉、不自觉的站在男女主角宝黛的立场去思考了。


哈哈,居然把王夫人列了七宗罪!虽然有些夸大,但她确实罪过不小!

一,严重伤害了她儿子的心,让她儿子直接和她有了很深的裂痕。金钏被撵后,直接惨烈的死去,其实让宝玉恨不得立即去死!晴雯被撵,让宝玉伤透了心,曹雪芹用大的篇幅写了《芙蓉女儿殁》,用来表达宝玉的伤心和悲恸。

二,做为一个大家族的当权人物,遇到一件小事,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小事化大,抄家,弄的人心惶惶,上下不安,若非凤姐处处陪笑脸,处处小心侍候,恐怕各房主子都被得罪了!

三,和老公贾政像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样子,得不到老公的心,让赵姨娘时常使拌子,一点应对之策都没有。

四,无情之人,对侍候她多年的丫环没有一点情义,金钏,彩云等都结局悲惨!

似乎也难有七宗罪,我只能说出这么多。望题主见谅!


王夫人,一个典型的菩萨面目,蛇蝎心肠的狠毒女人。我看红楼梦总结出三个坏女人,袭人,薛宝钗,王夫人。薛之坏比王有过之无不及。三人各有各的坏,但是共同处就是表面装善人,背后祸害人,其中以薛胖子隐藏最深,不到最后时刻不露出她的狐狸尾巴。今天单说王婆子。

表面天天吃斋念佛,对婆婆恭敬孝顺,对丈夫礼让恭顺,但是一旦发现谁违了她的意,立马翻脸,逼死金钏,赶走晴雯,变相培养拉拢袭人,暗中跟婆婆作对,她拉拢提拔袭人打击贾母的人晴雯,此事做下来居然只字未于贾母贾政商议,贾母不是不知,也在元宵夜宴借袭人趁机敲打过王婆子,但是此时王已经按耐不住膨胀心理,上有娘娘撑腰,中有妹子外甥帮衬,下有到处安插收买的丫鬟婆子作为眼线,你能奈我何,贾母也的确无奈,虽表面一家之主,但为了大局对王婆等人明里暗里的挑衅还是隐忍了。

王婆跟薛胖子一家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明知二人青梅竹马情深意切,却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利用元妃硬生生将两人拆散,害得黛玉魂归离恨天,也害得自己儿子宝玉离家出走遁入空门,薛胖子鸠占鹊巢也落得个守活寡的下场!

王婆子这个人物为了一己之私,上逆长辈意愿,下不顾儿子情感,害人终害己,只落得丈夫厌恶,婆婆嫌弃,几个儿女死的死走的走,也算求仁得仁了!


看了多位回答,也想答一答。

《红楼梦》中王夫人,有七宗大罪?大罪还七宗!这是谁给定的?这个「法官」一定冤假错案多的狠!

王夫人她首先是一个好母亲。25回: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去摩挲宝玉,宝玉也搬著王夫人的脖子说长说短的。这形景真是一幅母慈子乐图呀!

王夫人所有的出发点,皆因爱子而为。打金钏,驱晴雯。也因爱宝玉。这二件事中,王夫人并未想置二人于死地,打金钏,说想的是「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教你们教坏了。」后来只不过教金母带回家去,至于金钏投井,谁能预想。王夫人知金钏投井而亡。宝钗去见王夫人时,她也自责,流泪。(有些会把这些解读为假心)。

再说赶晴雯,王夫人实际是惑奸谗,听了王善保家的「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头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丫头,仗著她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儿,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吊眼睛来骂人,妖妖娆娆,大不近个体统」。王夫人猛然触动心事。不过赶晴雯确实有些过,比如,晴雯四五天没吃东西,只穿贴身衣服,别的一概不让带。但她也没有一定置晴雯于死地。

总之,站在做一个母亲的角度,是可以体谅王夫人之为的。大罪没有,做法有错。

(乱答勿怪)


谢谢邀请,如果你指的是《红楼梦》中的王夫人,那我还真没有听到过她有七宗罪这种说法。

《红楼梦》说一部非常非常卓越的小说,曹雪芹对人性的描写很真实也很客观,小说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物,几乎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坏蛋,王熙凤够心狠手辣了吧,她也对刘姥姥表现出了善意。

王夫人在书中是个存在感不强的的人物,她在贾府女眷中地位仅次于贾母,但是她性格木纳内敛,行为循规蹈矩,所以并不显眼。

因为晴雯和林黛玉的关系很多人痛恨王夫人,甚至把她妖魔化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公允。

王夫人固然有狠毒的一面,那是对妨害了她利益的人,比如对晴雯和那些在她眼里可能勾引坏她儿子的人,然而对于跟她没有厉害,冲突的人她还是会表现出善良的一面,周瑞家的跟刘姥姥说过王夫人最是怜贫困惜老,这应该不是虚言。

曹雪芹笔下的王夫人就是一个标准的大家族贵夫人,人性的善与恶她都有,不是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家族自传吗?还说贾宝玉是作者的投影,如果真是这样,那王夫人就投射了曹雪芹的母亲,试问谁会将自己的母亲写成阴险狠毒的人物?


首罪就是怂恿王熙凤为所欲为。虽然荣宁两府各不相干,但是,作为当姑姑的,有过多的话语权,但似乎王夫人并没有真正对娘家侄女有一句敲边鼓的话,致使王熙凤胆子一天比一天大。可以说,王夫人作为贾府真正的掌门人,贾家的败落她是无法推卸责任的。贾政虽然不理家政,但是,却提醒过王夫人,但王夫人置若罔闻。次罪当属抄检大观园,晴雯的死,她是最大的祸首,如果她稍微有点菩萨心肠,宽以待人,适可而止,贾府就不会因此人仰马翻。如果认真读过<红楼梦>的话,都会知道,贾府的终至一败涂地,是始于抄检大观园的。至于金钏之死,放纵宝玉,偏袒袭人,打压赵姨娘等等都不是太过。至于别的罪名,我认为都是小事一桩,是任何一个家庭主妇都难以避免的,此不赘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