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顺运。买到我们的新婚居


▲ 大门看起来就写著中古屋」三个大字,这就是我们顺运的起点啊(拭泪)


看著部落格旁边2014年期许写著"顺利找到新居"的当下并没有非要买房子的压力

毕竟台北房价高不可攀,光靠我们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在30岁前买到房子的!

因此最初的目标是找到适合我们新婚居住的地方而非「到新居

从初讨论结婚的相关事宜到9月之前,我们其实一直都做好租房子的准备。
  
但在租房子之前,「」这个选项也从来没有被我们删除

虽然「有土斯有财」这个观念或许会被人讪笑很传统、很古板
家人的经验让我深信买房子不求会赚钱,起码会让你知道自己的钱花去哪里




每个月缴房贷虽然是一笔不轻松的负担,因为每个月固定要支出一大笔钱而限缩了日常娱乐或是奢侈品的开销,可能在姊妹吆喝出国度假时,因为有房贷的压力而须要三思,或是提早规划存钱等,但我自问:没有房贷的负担压力,我们真的就能存下钱吗,把钱做更好的运用吗?如果不是百分之百肯定自己会有更好的理财规划,那为什么不试著在不过度夸张影响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尝试找找看「适合我们的房子」呢?

而且因为是结婚,我们希望居住的是正常的房型,不是3-5坪的小套房,而是真正拥有厨房、可以享受家庭生活的房子,再加上我们是有规划1-2年后生小孩,并不想要频繁搬家的前提下,即便我们租房子,基本上不包家电,租金会落在152万之间(而且还不一定是电梯大楼),外加添购家电、家具等费用等等,其实只要再辛苦一点点就有机会可以用买的,而非租的,那为什么不试著努力找找看,搞不好可以找到我们的新婚居呢?


幸运的我们在成家的这条道路上,有著两方家长的支持。让我们在现金的支出上,不需卖肝卖血才能实现目标。基于这样的想法,从2013年农历年前后确定结婚的日子后不久,就以结婚前安定好为目标,开始踏上寻觅新居的道路。



开始总要有个起点(?是冒险王的台词吗XD)

但买房子真的是件很需要鼓起勇气冒险的事情啊




在开始找房之前,除了多看讨论房价的节目、跟家人朋友讨论外,也拜读了Sway的三本书
黑心投资客炒房告白:搞懂中古屋坑钱陷阱的17堂课



黑心建商的告白:买屋前不看会哭的17堂课



黑心房仲的告白:买屋签约前最后救命的17堂课 




虽然网路上很多人不认同Sway的观点,觉得在他的观点下,所有人都黑心、所有房子都有缺点都买不得,但对在买屋新手村的我们来说,这三本书帮助我们指引了买房的方向,跟认真思考哪些条件是我们必须的,他的书里面介绍的不是给"投资房子"的人指引,而是给房子买来"自住"的方向书,个人相当推荐跟我们一样在买房新手村的初学者可以参考。

美轮美奂新成屋三高难下手 中古屋避开问题宅也能找到理想居

(到底为什么要下标...应该是职业病吧)


还没开始正式开始看房前,老公是希望买新成屋的。

但对我来说新成屋 的诱惑没那么高,因为有很多看不见的隐藏成本是我不太愿意支出的


姊姊五年前在原本娘家附近买了新成屋,除了高公设比外、公设摊提的费用其实相当惊人,像是公共电费高得吓人(包括电梯、停车场为了安全24小时开灯、社区营造气氛的灯等),买乐透一样的管委会品质 以及 依坪数计价的管理费(当然越高级的社区费用更高)这些隐藏成本有它支出的必要性,但对我来说他们提供的服务却不是我居住的必要条件。


尤其是高公设比这件事情,我用蠢人思考法的结果是:

如果以30万一坪购入30坪新屋,但实际室内坪数只有21坪,还没有扣除隔间墙等不可以使用的空间,这个房子真实每坪单价是近43万甚至更多。就算建商送你冷气、厨具等,事实上交屋后多半还是要花3-50万不等去调成适合自己的状况,更别提在我们的理想区域,

根本没有我们负担的起的新成屋


根本没有我们负担的起的新成屋
根本没有我们负担的起的新成屋
(因为很沮丧所以讲三次)

因为希望可以住在距离两个原生家庭都近的地方,同时考量到老公搬回台北工作后的交通距离等,一开始我们就把找房目标设定在板桥。板桥被称为新北市的天龙国真的不是没有它的原因,而且因为我的「无」交通能力,为了迎合不会骑车、开车的我,让我们把看房的范围限缩在距离捷运站走路5-10分钟的房子,这样的房子在板桥,如果是新成屋每坪开价已经直逼台北某些精华地段!


我们设定房价的方式是:用我们在不会大量牺牲生活品质的前提下,能负担的每月房贷去回推能负担的总价,在我们能力下,真的要买离捷运站近的新成屋,大概就只能买小坪数的挑高房,这种房子我们进去过一次,怪就怪在老公是183Club的成员,就算挑高42,其实还是会有很大的压迫感,但这种房子相当很适合单身贵族或是2-3人小家庭,但这种建案通常户数会相当多,而且投资客也不少,在种种考量,被新成屋价格吓到飞天的我们,立刻修正看房目标从新成屋到中古屋。


但中古屋的问题就在,老屋翻新隐藏的装修费用,这时候Sway的书以及居家装潢必备部落格 一桌四椅的生活 (真的很大推姥姥的部落格!必看!)可以先帮你过滤掉一些要花巨额装修还不见得会修到好的房子!板桥因为开发得早,多的是340年的老房子,相信我,20年的房子算是奇货可居的嫩咩,15年以下的房子是新生儿,结果害我在看室内装修案写说是10年中古屋都会大翻白眼。


因为就算不要管室内「设计」这件事,光解决中古屋「居住安全」的水电重拉等问题,砍掉重练最少也要个30万起跳,更别提「居住舒适」的基本装修(油漆、地板等)。逼迫我们又重新检视了一次两人的现金状况与中古屋的设定条件。但是即便是中古屋,寻找的过程中也是一再的被房价打击。中间老公还一度问我说「你要不要去学骑车或开车,这样我们看房的范围会广很多」(立刻踢飞他!)可见我们被房价打击的多凄惨。


找中古屋的时候,我们设定的条件是


1. 不买顶楼,3F最优秀,2F不排斥: 


其实一度我们两个有被迷惑要找顶楼加盖,因为板桥很多顶楼加盖是算合法不会被拆(但今年年底一连几起顶楼加盖出租套房的失火事件,都凸显了危险性,而且看起来地方政府也是有魄力要开拆了),虽然每坪单价较高,但等于是买一户另一户可以出租,做著包租公美梦的我们,很快地就恢复到自己真实的使用情况。因为:



 * 我不太喜欢爬楼梯

 * 虽然爸妈不跟我们同住,但总是会有来家里坐坐的时候,不要这样为难爸妈

 * 虽然现在可能觉得还好,但如果到时候如果有小孩,一手抱著小孩,一手拿推车跟采买的东西爬楼梯我可能会崩溃

 * 我们没有那么多现金装修两户(一击必杀)


2. 离捷运站走路5-10分钟 (理想为新埔站、江子翠站、府中站)


*不考虑板桥车站是因为其实车站占地非常大,看似离捷运站5-10分钟,但到真的可以搭上捷运其实要花费的时间很久。

*不考虑亚东医院站的原因,是我自己的迷信,我不太喜欢住离医院太近,虽然有生也有死,但我无法接受救护车声可能随时在侧的恐惧


3.希望最少是20坪的两房规格,总价控制在800万以内


因为考量到后续装修的现金支出,一度是希望压在600万左右,换算单坪30-35万之间,又要符合离捷运站近、楼层等条件的房子不是没有,而是这种房子的屋况都会非、常、吓、人。我们抓的装修预算是80-100(大概就是抓水电重拉、厨房浴室重作、地板重铺、油漆等基本费用),但如果是屋况良好,不需要在整理的房子,预算则可以拉高一点。


但后来发现在板桥这种房子中古屋单坪也早就破35万了,或者稍稍高出一些价格的,也根本轮不到我们买,因为很多都是当天释出当天卖掉的抢手货!我们也在长达一年的找房过程中,有幸的参与了2-3次超多组带看的盛况,多组带看就是所有房仲卯起来Call客,同时间有超过3组以上的客人在看房子,目标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把那个房子卖出,通常这种房子是有超急脱手需求(我们听过的包括:爸爸过世儿女要分遗产、夫妻离婚要处理房子等)。但对我们来说这种氛围下很难静下心去看房子的优缺点,再者是需要靠父母的资助,不太可能房子看一遍就下手,而且那种"好像"万人抢标的感觉,其实会让我们很著急。所以后来就直接跟房仲说,如果是那种希望当天就可以下斡旋金的不用叫我们看了,因为我们需要跟双方家长确认,就不用浪费彼此时间啦!

其他的理想条件包括:静巷、无大风水瑕疵(像路冲)、巷宽等,房子越看越多条件也越来越多,让我感觉离买房之路越来越远了......

转换心态放松看屋,多看练经验值当作逛设计


不过以上这些条件在看房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挑战,例如有一个离捷运站很近、金额符合,但是是顶楼的房子要吗?或是一切都符合期望,但是预算超出两百万要考虑吗?或是虽然离捷运站略远,但是屋况超好,不只是电梯大楼还附赠漂亮景观跟公园要考虑吗?

这些问题都会在看房的过程中会一直挑战两个人,尤其时间从「很不急,我们还有一年时间」到「是有点赶了啦,因为接下来要处理结婚的事情!」的看屋过程中,情绪多半会受到影响,尤其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假日情侣,放假约会的时间都耗在处理看房、处理婚礼的事情上,一度我跟朋友抱怨我们好久没有约会,让未婚的朋友大呼「天啊!好辛苦!」


过程中有几次我抱怨说「好累!我们这礼拜可以不再处理任何跟结婚或房子有关的事情吗?」但最后还是忍不住在跑去Ikea吃早餐的时候拿出婚纱拍摄的企画书或是一边逛一边讨论我们上次看的房子要不要考虑再去看一次。


最后卸除我看房压力的关键想法是「怕什么!我们买不到房子还可以用租的!」

退一步想,反正都做好准备要租屋了,看房子就当作去人家家里作客,这样的放松想法,把看屋变成相对比较有趣的事情,就像是去参观人家的设计一样。换个角度想,能够在短时间内累积那么多光明正大的登门入室,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房子,还可以敲敲墙壁、拿弹珠玩,时不时跟屋主聊天的经验也不是平常可以办的到的事情。

而且多看房是可以增加经验值跟敏锐度的,尤其「装修过的中古屋」,很多的确是投资客的房子,许多人排斥买投资客的房子主因是因为它们会乱装潢,入住后可能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装修,像是假插座没通电,或是看似漂亮的隔出三房,但连床都放不下之类的,但我觉得只要是合理的装修,投资客有能力把五百万的灰姑娘变成七百万的中等美女也是他赚钱的专业,只要开价合理是没有那么排斥的!而且多看这些装修后的中古屋,其实帮助我多了一些装修的想像,例如原来可以这样调整格局,或是原来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把房子整理得不错等等。

但在一连串可以「看情况」调整的买屋条件里面,只有房仲这件事情我坚持不妥协。


坚持找信义或是永庆的"直营店"


这件事情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坚持,但就是因为看了Sway的黑心房仲一书,让我更坚信买中古屋这件事情必须要找专业房仲,而且是直营店服务!毕竟我们是首购族,家里也不是常常有人天天进出房市,对买房过程不熟悉,而且又买中古屋,如果出状况,只能找前屋主,但屋主收了钱后愿不愿意协助处理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找大品牌房仲的好处是,在某些在意的范围内,包括:凶宅(我超怕)、未揭露的漏水情况可以保固会找前屋主负担部分费用、海砂屋(有专业的检测仪器跟保证,要找前屋主负责大概还是要上法院)

当然不是说找房仲直营店就不会遇到这些事情,而是起码遇到这些事情,你会有个专业的人/团队协助你处理。为什么坚持是直营店,因为直营店归总公司管,加盟店归加盟主管,总公司控制下的直营店素质通常不会太差,一但有纠纷或是服务过程有瑕疵总公司的控制权也较大。而且很现实的加盟店的买方服务费收得比较多,以永庆来说加盟店是2%,直营店是1%。但我相信(可能是自以为)直营店的专业比加盟店来的好。但因为直营店的房仲是底薪高抽佣少,我知道不少直营店的仲介会再练好功后就跳去佣金比较高的加盟店。但也因为直营店受总公司控制,最后成交阶段时,直营店会对收的服务费用比较「硬」,但对买方来说我觉得反而没有什么缺点。

这篇文章很长,但其实只是▍┝新家┥▍的起点,只怕再继续写下去大概就落落长的臭脚布了,看屋历时近一年,看过很多奇妙的房子与装修设计,本来看屋的过程中本来就打算逐篇记录看屋的心路历程,但是在还没确定前新婚居前,房子看得越多越低落,当然也没有心情好好纪录。因此这篇文章就当作是▍┝新家┥▍文的第一篇,后面再慢慢纪录这个新婚居的点点滴滴吧。

后来顺利买房的纪录可以看这篇^_^

▍┝记。买房┥▍顺运。寻屋路上几次停留,终究出现THE ONE(虽然价钱不是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