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状况

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是中国能演消费的主体,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维持在70%左右。长期看随著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能源消费将保持稳定增长,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实施将使能源消费增速放缓。因此长期看煤炭行业仍具有持续增长潜力,但增速将放缓。短期看煤炭行业将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煤炭资源整合、运输通道建设、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受国内经济影响。2014年初以来我国煤炭需求直线下滑,煤炭企业库存快速上涨,价格连续发生下滑。2014年四季度在一系列「为煤企解困」政策的推动下,煤价略有回调,单「高库存,低需求」的现状并未改变。2015年以来,受需求下降、供大于求的影响,煤炭价格持续下降,降幅较大。

二、行业前景

总体来看,目前受国民经济景气度下行以及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我国煤炭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但在国家经济的整体格局中煤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不会轻易动摇。在包括取得国际能源定价权方面,我国也更加需要做强做大资源类企业。从长期看,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煤炭市场将会呈现供需平衡的基本格局。随著国家各项行业政策的实施和推进,煤炭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煤炭工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也将得以强化,为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市场供求及产品价格变动

1、煤炭供给

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3%,储量较为丰富,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目前我国煤炭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2014年全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8.7亿吨,较上年同期下降2.5%,为2000年以来首次下降。2015年全国原煤产量继续负增长,同比下降3.28%;2016年全国原煤产量创下近6年来的新低,仅为33.64亿吨,同比下降10.22%。从内蒙古、陕西、山西等三大煤炭主产区来看,煤炭产量总体同比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指出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预期未来几年煤炭供给将处于收缩的状态。

2、煤炭需求

从煤炭需求方面来看,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建材、钢铁、化工四大行业,合计约占煤炭需求量的九成。受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国内方面政府坚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全社会对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耗煤企业的需求增速也随之放缓。此外,政府对高耗能产业节能的政策力度日趋增大,单位工业增加能耗呈下降趋势,对煤炭需求的增长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2015年全国煤炭销售量累计完成25.86亿吨,同比减少1.53亿吨,下降5.57%。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增长放缓以及各地环保措施加码,导致煤炭的需求大幅减少。从各月度销量看,2015年较2014年均有所下滑,这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煤炭行业的下游需求不足。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煤炭销售旺季的三个季度下旬及四季度煤炭销量下滑巨大,9月份全国煤炭销量同比减少1250万吨,10月份同比减少900万吨,表明销售情况十分严峻。

进入2016年后,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煤炭行业下游需求仍然疲弱,销量持续下滑。

3、供需整体情况

煤炭行业低迷的内在原因在于供求不平衡,供大于求。在需求方面,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降,投资放缓,传统产业需求乏力,占煤炭需求九成的下游四大行业增速放缓到负增长。2015年火电增速-2.8%,生铁增速-3.5%水泥增速-4.9%,煤炭的下游需求低迷。在供给方面,大量超前建设的产能陆续投放,2015年末在建产能11亿吨(占2015年产量36.8亿吨的29.89%),既有产能退出缓慢,产能仍未见顶,供过于求的局面使得煤价持续下跌。(转载中国报告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