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以前,銀行是人們理財的首選場所,然而21世紀人們的經濟水平得到的飛速發展,銀行的低利率已經不足以滿足人們對財富增值的需求,致使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投其他資理財的行業大軍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藉助互聯網的發展,P2P憑借高收益、低門檻的特點,成為了眾多投資者的寵兒。國內最早的P2P平臺成立於2006年,進入2013年之後網貸平臺開始邁入蓬勃發展階段,平均每天都會有1-2家平臺上線,但隨之而來的弊端也逐漸顯現:由於平臺數量大幅度的增長、資金供需失衡、平臺發布虛假標讓投資人眼花繚亂。

P2P頻繁爆雷後 愛錢進是否真的還能再前進? 新聞 第1張

截止到2018年7月底,P2P網貸平臺累計數量竟然達到6385家!以唐小僧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作為起點,P2P平臺迎來了近乎瘋狂的爆雷狂潮。在持續兩個多月之後,P2P平臺的爆雷新聞纔算明顯下降。經過了這一輪的大清洗之後,嚴重影響到大眾對P2P行業的信心。在這種超過半數網名都不認可P2P網貸平臺的情況下,愛錢進作為國內資歷較深的網貸平臺,洗牌之後的倖存者,其下一站究竟會通往哪個方向?

平臺爆雷接連不斷,愛錢進與之有何區別

2018年的6月、7月對於P2P行業中的人來說是一段心酸往事,對整個行業而言也是不可磨滅的黑歷史。在42天的時間內,包括唐小僧、永利寶、百億貓以及花果金融等國內共計上百家平臺頻頻爆雷,給整個金融行業蒙上一層陰影。目前仍然在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有將近兩千家,隨着行業的發展以及政策的推動,估計最終還有10%的平臺能夠倖存。

P2P平臺爆雷的原因有很多,除去客觀因素之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當其衝的就是純詐騙型P2P平臺,這種平臺的數量非常多,在問題平臺的佔比數量中高達45%。甚至會出現上午還在圈錢,下午網站就無法打開的情況,速度之快讓人始料未及,譬如元一創投、銀銀貸以及龍華貸等等。其次,由於平臺的違規操作私自挪用資金或者投資人的資金並沒有真正用在項目上,遇到借款額度非常高且無能力償還借款的情況,以至於無法兌換到期資金爆雷。還有一種類似於e速貸,平臺在經偵的介入下,盡管平臺資金上沒有任何問題,卻會被突然查封。

P2P頻繁爆雷後 愛錢進是否真的還能再前進? 新聞 第2張

對於投資人來說,如何判斷平臺是否會有爆雷的情況呢?根據此前爆雷的多種現象,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情況,投資人首先要知道管理團隊是否正常,有沒有進行大規模的變更,當股東出現變化的時候是一個非常可疑的問題,這些都是平臺出現波動的信號。同時還注意假標自融的情況,網上曾曝光懶人投資涉嫌假標自融。以上種種現象都是廣大投資者需要避開的雷區。在經過新一輪的洗牌之後,平臺都會進行適當的調整。在實力上,愛錢進由其母公司在運作模式和資金方面予以了較大的支持。累計服務用戶數有1389萬,從數據方面來看人氣還是處於行業較高水平,並且具有一定的風險準備金,從這些方面來看再加上在行業中相對較高的綜合口碑,愛錢進在眾多的P2P平臺中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但是隨着行業的更加規範化,之後只會有更多的平臺成為P2P發展道路上的一磚一瓦。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愛錢進母公司自爆家醜,內外勾結騙貸近700萬

在今年上半年P2P行業洗牌的前夕,煙臺市某大廈門前警燈閃爍,多位男女被壓上警車。一家公司被爆料員工內外勾結騙貸金額達到677萬元,據稱該公司就是愛錢進的母公司——凡普金科。根據相關報道,公司相關的業務員、風控審核員等人在各縣市區分拉72名借款客戶,通過信息作假來獲取借款資格。

首先當發現問題的時候,已經有了差不多一年之久的時間,說明平颱風控以及稽查流程存在着不小的問題,這對於以信用為核心的網貸公司來說是最嚴重的打擊。與此同時,愛錢進身為凡普金科旗下成員眾多、最知名的網貸平臺,名氣上大打折扣;而且由於事件發生在凡普金科,元氣上損傷不少,對投資人來說也是噩耗,這一筆壞賬究竟會由誰來填補尚未可知,尚且不論投資人是否會撤資,光是能夠保持住之前的人氣就已經燒高香。

700萬對於一家擬上市的企業來說算不上很大的很大的數字,所受到的負面影響尚不能形成擠兌危機,但是母體內控出現嚴重問題的公司,如何保證投資者的信任度卻是一大難題。有分析表示,凡普金科招股披露的說明書以平臺與網站的相關信息中,多個產品都涉嫌違規、財務數據存疑等問題。好在騙貸事件是公司自曝家醜,在用戶心目中標榜透明的態度,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在投資人心目中的形象。

P2P頻繁爆雷後 愛錢進是否真的還能再前進? 新聞 第3張

愛錢進能生存下來是否表示平臺安全可靠,投資人如何做出選擇

或許眾多的P2P平臺與投資人自己意料到,今年的爆雷潮影響會如此強烈,如今行業遲遲沒有回暖的跡象,P2P接下來的路只會更加難走。盡管愛錢進如今在建設方面加強完善,希望用戶體驗能夠得到保證個,但是如今羣眾對網貸是否值得投資如今都已變成觀望狀態。投資理財從來都不是一個短期過程,隨着行業的進一步規範以及相關政策的出臺,未來如何發展還尚未可知。今年已經過去一大半,每逢年底是各個行業的一個終點,以前P2P平臺會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做好過冬的準備,但是收到今年爆雷潮的影響,各平臺不說吸引新的投資,能夠撐到明年就已經實屬不易。

另一方面P2P未來或許仍然是投資的選擇內容之一,但根據這一波倒閉潮的真實情況來看,高利益背後隱藏着高風險。由於P2P在國內尚未成熟,人們在投資理財的過程當中,首先最應該要考慮的是資歷更為雄厚的平臺,其背景強大與否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其二,對於一些擔保公司就是由網貸平臺設立的或者控股的平臺,這樣的擔保沒有名存實亡,所以在投資時投資人要確保擔保公司與平臺之間沒有任何關聯,這樣才能個人權益才能得到保證,將自身的風險最小化。

無論P2P的經歷多大的爆雷潮,其存在就有歷史的必然性。伴隨着行業加速洗牌,如今行業局勢動盪只不過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經過多次的整理後,如今P2P行業逐漸在告別野蠻式的增長,投資人不必對P2P抱着恐懼的態度,隨着行業管理規範的出臺,勢必會讓“三無產品”徹底退出歷史的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