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千叟宴,因清圣祖康熙的同名诗作而得名,是清朝最大规模的宫廷盛宴,每次赴宴老人数量都达到了数千人。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千叟宴共计举办过四次,始于康熙,终于乾隆,康乾之后,千叟宴彻底绝迹于宫廷。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清廷四次千叟宴的情况。

  第一次千叟宴:

  时间: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

  地点:畅春园

  举办原因:庆贺康熙皇帝60岁寿诞

  为了庆贺自己的60岁生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举办了史上第一次千叟宴,当时的规定是:无论官民贵贱,凡是65岁以上的老者均可按时前往京城赴宴。

  席间,康熙皇帝不但为老人们准备了丰盛酒菜和赏银,还命令凡10到20岁之间的皇子皇孙和宗室子弟全部到现场侍奉诸多老者,为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品。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康熙皇帝更是挨个亲自问候敬酒,以示尊重。

  第二次千叟宴:

  时间: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地点:乾清宫

  举办原因:预庆康熙皇帝70岁寿诞

  康熙六十一年,这也是康熙皇帝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年头,也许,时年69岁的康熙皇帝冥冥之中感知到自己活不到70岁,于是提前一年举办了千叟宴。

  这场千叟宴举办时,皇孙弘历已经12岁,所以也参与其中。千叟宴的盛况在小弘历心中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他当上乾隆皇帝后重办千叟宴的缘由。

  第三次千叟宴:

  时间: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

  地点:乾清宫

  举办原因:庆贺乾隆皇帝五世元孙降生

  乾隆皇帝创下了很多项历史之最,他不但是中国古代寿命最长的皇帝(89岁),也是唯一一位有幸五世同堂的皇帝(此说法源自乾隆皇帝本人的书信)。

  乾隆五十年前夕,乾隆皇帝喜添五世元孙,于是龙颜大悦的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办了清廷的第三次千叟宴。这一年,乾隆皇帝75岁。

  就是在这次千叟宴上,还发生了一段千古佳话。

  据记载,当时赴宴老人中年纪最大的名叫郭钟岳,时年141岁。席间,乾隆皇帝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者写了一副对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上联的“花甲重开”就是两个60等于120,外加三七21正好等于141岁。下联的“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等于140,再多一个春秋之年也正好等于141岁。堪称千古佳对!

  第四次千叟宴:

  时间: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

  地点:宁寿宫皇极殿

  举办原因:庆贺乾隆皇帝在位60年

  为了不打破祖父康熙在位61年的历史纪录,乾隆皇帝于在位60年后主动退位,当上了太上皇。嘉庆元年,乾隆皇帝“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举办了清朝第四次千叟宴。

  与以往不同的是,乾隆皇帝把这次参加千叟宴的老者年龄由60岁以上提升到了70岁以上,原因很简单,此时乾隆皇帝已经是86岁高龄,他与60岁的老人们已经不是一代人。

  这次千叟宴举办得空前盛大且热闹,但也作为康乾盛世的结点,成了历史上千叟宴的最后绝响。此后百年,清朝再也没有任何一位皇帝举办过千叟宴。

  诚然,举办千叟宴耗资巨大,但其历史意义却是十分深远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举办千叟宴的初衷是践行孝道,笼络臣民。通过四次千叟宴的举办,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个目的。可以说,举办千叟宴是绝对利大于弊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康乾之后,再也没有皇帝举办千叟宴了呢?

  其实,千叟宴的绝迹实际上乃是一种无奈。因为举办千叟宴有两大前提,其一是皇帝高寿,其二是正当盛世。而乾隆之后清朝相继有6位皇帝,分别是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其中并无一人活过70岁,嘉庆、道光又合称“嘉道”中落,咸丰、同治、光绪更是青年早亡,宣统帝溥仪则直接亡了国,所以,没有任何人有资格举办千叟宴。

  千叟宴见证了大清王朝的鼎盛荣光,但也随康乾盛世一起沉入了历史深处。

  参考资料:《清史稿》、《啸亭续录·千叟宴》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