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啓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千叟宴,因清聖祖康熙的同名詩作而得名,是清朝最大規模的宮廷盛宴,每次赴宴老人數量都達到了數千人。

  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中,千叟宴共計舉辦過四次,始於康熙,終於乾隆,康乾之後,千叟宴徹底絕跡於宮廷。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清廷四次千叟宴的情況。

  第一次千叟宴:

  時間: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

  地點:暢春園

  舉辦原因:慶賀康熙皇帝60歲壽誕

  爲了慶賀自己的60歲生日,康熙皇帝在暢春園舉辦了史上第一次千叟宴,當時的規定是:無論官民貴賤,凡是65歲以上的老者均可按時前往京城赴宴。

  席間,康熙皇帝不但爲老人們準備了豐盛酒菜和賞銀,還命令凡10到20歲之間的皇子皇孫和宗室子弟全部到現場侍奉諸多老者,爲老人們執爵敬酒、分發食品。對於80歲以上的老人,康熙皇帝更是挨個親自問候敬酒,以示尊重。

  第二次千叟宴:

  時間: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地點:乾清宮

  舉辦原因:預慶康熙皇帝70歲壽誕

  康熙六十一年,這也是康熙皇帝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年頭,也許,時年69歲的康熙皇帝冥冥之中感知到自己活不到70歲,於是提前一年舉辦了千叟宴。

  這場千叟宴舉辦時,皇孫弘曆已經12歲,所以也參與其中。千叟宴的盛況在小弘曆心中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這也是他當上乾隆皇帝後重辦千叟宴的緣由。

  第三次千叟宴:

  時間: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

  地點:乾清宮

  舉辦原因:慶賀乾隆皇帝五世元孫降生

  乾隆皇帝創下了很多項歷史之最,他不但是中國古代壽命最長的皇帝(89歲),也是唯一一位有幸五世同堂的皇帝(此說法源自乾隆皇帝本人的書信)。

  乾隆五十年前夕,乾隆皇帝喜添五世元孫,於是龍顏大悅的乾隆皇帝在乾清宮開辦了清廷的第三次千叟宴。這一年,乾隆皇帝75歲。

  就是在這次千叟宴上,還發生了一段千古佳話。

  據記載,當時赴宴老人中年紀最大的名叫郭鍾嶽,時年141歲。席間,乾隆皇帝和紀曉嵐還爲這位老者寫了一副對聯:

  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

  上聯的“花甲重開”就是兩個60等於120,外加三七21正好等於141歲。下聯的“古稀雙慶”就是兩個70等於140,再多一個春秋之年也正好等於141歲。堪稱千古佳對!

  第四次千叟宴:

  時間: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

  地點:寧壽宮皇極殿

  舉辦原因:慶賀乾隆皇帝在位60年

  爲了不打破祖父康熙在位61年的歷史紀錄,乾隆皇帝於在位60年後主動退位,當上了太上皇。嘉慶元年,乾隆皇帝“退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舉辦了清朝第四次千叟宴。

  與以往不同的是,乾隆皇帝把這次參加千叟宴的老者年齡由60歲以上提升到了70歲以上,原因很簡單,此時乾隆皇帝已經是86歲高齡,他與60歲的老人們已經不是一代人。

  這次千叟宴舉辦得空前盛大且熱鬧,但也作爲康乾盛世的結點,成了歷史上千叟宴的最後絕響。此後百年,清朝再也沒有任何一位皇帝舉辦過千叟宴。

  誠然,舉辦千叟宴耗資巨大,但其歷史意義卻是十分深遠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的初衷是踐行孝道,籠絡臣民。通過四次千叟宴的舉辦,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個目的。可以說,舉辦千叟宴是絕對利大於弊的。既然如此,爲什麼康乾之後,再也沒有皇帝舉辦千叟宴了呢?

  其實,千叟宴的絕跡實際上乃是一種無奈。因爲舉辦千叟宴有兩大前提,其一是皇帝高壽,其二是正當盛世。而乾隆之後清朝相繼有6位皇帝,分別是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其中並無一人活過70歲,嘉慶、道光又合稱“嘉道”中落,鹹豐、同治、光緒更是青年早亡,宣統帝溥儀則直接亡了國,所以,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舉辦千叟宴。

  千叟宴見證了大清王朝的鼎盛榮光,但也隨康乾盛世一起沉入了歷史深處。

  參考資料:《清史稿》、《嘯亭續錄·千叟宴》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