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信业对MWC2019进行了集中覆盘。笔者受邀参加了华为在京举办的5G MWC19北京站活动。来自GSMA、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华为的专家分享了全球以及中国5G的发展形势洞察和趋势研判。其中,来自华为的市场洞察专家李龙为与会听众奉献了一场干货满满的MWC2019洞察盛宴,会场爆满,站立的听众从始至终无人离场。

下面就由笔者梳理并糅合近期业界的主流观点,给大家盘点一下5G及相关领域正在发生的“破”与“困”

1. MWC的两个小变化

今年MWC的主题是“智慧连接”,与MWC2018有所不同的是,2019年参会人数有两千人左右的增量。在业界喻为通信业寒冬的2018年,参会人数和2017年持平,达到10.7万观众,而在2017年之前,每年MWC参会有7000到1万人的增量。

相较2018年,最大的不同之处是,GSMA此次调高了5G连接预测,由2025年全球约12亿5G连接提升至14亿,最为重要的是,亚太在2019年将贡献2/3的5G连接。

GSMA总干事Mats Granryd认为,技术、安全&可信、监管以及社会将对电信业产生影响,智慧连接在技术上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和驱动:

(1)5G : GSMA预测到2025年,全球15%的移动连接将是5G,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点,并重塑各行各业,包括制造,教育,医疗等;

(2)AI:应用在电信领域主要是网络规划以及运维场景;AI也将广泛使用在家庭、汽车和个人场景;

(3)IoT: 最重要的变化将从连接走向智慧连接,广泛用于家庭和车辆,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此次巴展上,车联网、智慧城市以及跟踪类业务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IoT应用)

(4)Big Data: 用于预测的场景。

MWC2019之后不到一个月,GSMA在北京发布了《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19》,GSMA移动智库主管Peter Jarich预测,中国在2025年底将拥有4.6亿5G连接,占其总连接数的28%。

目前,中国77%的连接运行于4G网络,截至 2022 年,广泛覆盖、价格合理的智能设备、更多地使用数据密集型服务以及对更高速度的需求,都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加 2.6 亿个 4G 连接,并逐步淘汰 2G 和 3G,4G普及率将在未来几年达到顶峰,并随着消费者转向5G后逐步下降。


18位大咖把脉5G:4G流量增长已无法正确反映连接价值

2. 4G流量增长已无法正确反映连接价值

从国内移动用户市场看,据工信部数据,2018年年末国内手机用户达到15.66亿,4G用户达到11.7亿户。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底,国内4G渗透率达74.4%,远高于OECD国家的61.9%和全球平均水平的42.8%,其次,3G渗透率仅为8.9%,2G渗透率为16.6%。

2018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4G渗透率达到80.8%、77%、69.8%,该年4G渗透率分别提升了7.94PP、3.82PP、8.3PP;2017年分别提升了16.14pp、10.2PP、21.9PP,但已远远低于2016年4G增量市场发展的速度。从2017年2月起,国内4G市场基本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中国的移动数据流量从2013年到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1.9%,而2018年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达189.1%,12月中国人均DOU达到6.4GB,是去年同期的2.33倍。电信运营商4G网络部署目标从构建4G精品网到“持续强化4G网络感知”,以及从2018年初便开始强调“4G与5G协同发展”。

2018年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4G DOU值分别为:5.5GB、4.3GB、8.6GB,三家各自增长了175%、153%、95.5%;2017年三家4G DOU分别为2GB、1.76GB、4.4GB。伴随着提速降费等政策及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后4G时代随之而来的主要特征,包括大流量套餐和双卡双VoLTE终端的普及等,量收剪刀差持续扩大,5G需要多量纲、多维度的计费模式。

其次,从国内4G终端市场发展看,信通院报告指出,2018年国内手机市场,从总体情况来看, 4G用户渗透进入尾期,市场日趋饱和,出货量呈现较大幅度下降;从竞争态势来看,市场集中趋势明显,市场向高端转移。

18位大咖把脉5G:4G流量增长已无法正确反映连接价值

3. 大T:5G将破水平增长态势

华为运营商BG市场洞察部部长李龙认为,今年的MWC反映出,今年是通信及其他行业对5G价值看得最明白的一年,展会呈现 5大热点:5G已来、终端引领、产业使能、沉浸体验,以及数字可信。

自2005年起,担任新加坡电信CEO的蔡淑君近期担任了GSMA副主席,其在位CEO时长比AT&T 、Orange、德国电信、Verizon、沃达丰任何一家CEO都更久。作为亚洲多个电信运营商的大股东,这位女掌门指出,到2025年,电信运营商面临移动数据增长的4倍,但收入仅增长1%的挑战,全行业进入水平增长期。

谈及改变这一增长窘态,KT主席Chang-Gyu Hwang首提5GAAP(5G平台服务)战略,通信行业最大的愿望是突破企业专网,运营商的收入也将一改过去水平增长的发展态势,5G将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不过,在韩国,LGU+激进的5G网络发展策略,将间接促进5G终端短时间内走向规模化、普及化,从而降低终端成本,而SK则采取SA(独立组网)等等,这一切让KT的5G愿景变得不太明朗。

蔡淑君指出,只有5G智慧连接才能驱动新创造,最终支撑4.6万亿的社会贡献,其数字战略之一便是物联网转型。她认为,IoT 95%的价值来源于软件、平台和服务,而连接仅占5%,除打造智慧交通之外,与合作伙伴进入IOT应用领域的还包括制造、医疗、交通、物流等。

沙特通信部长认为,5G是数字化的基石。“沙特2030愿景”涉及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需要5G等电信基础设施,数字化给电信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想象,正如沙特电信领域市值13个月增加180亿美金,远超同期股市表现。

Telefonica主席Jose Maria认为,运营商的首要责任是普及智慧连接。“我们将迎来新的数字经济,2025年全球的数据量将达到160 ZB,相当于1800万年的Netflix高清视频。我认为数据是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应该被计入GDP,用户有权知道他们的数据被用在哪里?并且知道数据的转换价值。”

去年下半年上任的沃达丰CEO认为, 电信业是使能社会实现转型的行业,他将企业专网、车联网放在了 5G行业应用的前两位。同时,他表态,要增加10亿连接,连接更好的未来,打造更加智能的平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沃达丰已投入两千人进行业务转型。

企业专网是5G发展的方向之一。对于5G网络而言,移动通信技术和各个行业融合,需要对其他行业技术有充分的理解,比如说,工业互联网有其自有的体系技术规范和生产流程;其次,在商业模式上,和垂直行业发展合作实现共赢,需要共同探讨全新的商业模式;再次,在跨行业监管方面,比如医疗设备监管、车联网、自动驾驶等等需要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结合,跨行业共同推动;在安全方面,业界以往主要聚焦于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数字安全,今后需要聚焦于行业安全,行业数据在5G网络上承载,如何保证企业敏感数据的安全需要行业共同探讨。

“用OTT的方式颠覆OTT”,Turkcell CEO Kaan Terzioglu的观点无疑直接表达了多数运营商的心声。数字化是该公司过去4年的战略核心,在过去两年中,Turkcell收入增长49%,盈利增长92%,离网率近十年创新低仅为2.9%。Turkcell在占领用户1440分钟(一天时间)的战略中,已经实现用户除了使用通话31分钟之外的传统业务,在手机端上平均听48分钟音乐、看81分钟电视、阅读18分钟新闻……,同时,其推出的融合业务也增强了客户黏性,每三个用户中就有两个使用Turkcell 多网合一的业务,并创造了77%的收入。

此外,Kaan Terzioglu认为,需要重新定义游戏,移动游戏化趋势成为用户体验新变量。随着应用程序和广告中的游戏功能具有3倍参与率,游戏化已成为非常受欢迎的策略。游戏化广告点击率(click-through Rate) 是传统广告7倍。其实,在国内包括腾讯云游戏有着稳定性等诉求,用户体验成为运营商生态控制点。

业内人士指出,5G时代需要构筑新的量纲,电信运营商需要基于体验,更好的获得更多收益。在4G时代,中国运营商把路铺平了,反而OTT却成了拦路虎,迅雷、网易、腾讯用时延把钱赚了。

Telstra认为,运营商在如何应对流量挑战的同时,需思考如何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以此构筑新量纲,应搭建面向5G网络应用的生态平台,让垂直领域参与者更好地参与进来。

4. 行业应用是5G成功的关键

前几年MWC上,5G主要谈技术和网络,现在更多的是能看到具体的5G应用。GSMA高级顾问王建宙犀利指出,就5G价值而言,网络只占5%,而应用占95%。移动互联网得到快速发展以后,应用服务已经跟网络服务解耦,到了5G阶段OTT不会消失。5G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不仅提供网络服务,在提供应用服务方面又到了新的起点。

OTT代表John Hanker呼唤5G,他表示,5G网络优势有助于Niantic开发AR 游戏。过去,Niantic凭借AR创新,取得一定成绩,现在AR 游戏面临算力、容量、时延挑战。5G 将帮助AR回归用户体验,云AR+边缘计算+LLC有效解决了AR游戏的场景、地图引擎和10ms时延问题。未来,游戏+社交+地图+高级 AR将基于5G在交互上提供无限可能。

来自奔驰的 CEO Dieter Zetsche指出,汽车行业百年来没有大的变化,但未来十年必将焕然一新,其永久在线、自动化、电动化的趋势,以及移动共享平台这样新的出行模式和商业模式,必将颠覆旧的利益格局。“我们需要变革,要明确在业务的哪个部分需要(开始)自动化”,“我们必须使用所有可能获取的技术。每年45亿用于研发与CAPEX,抓住AI、 IoT、 5G和虚拟化趋势。”

微软CEO Satya Nadella认为,变革的核心是对准客户需求,商业模式挑战“利润下跌不可怕,但今天微软的业务触达了很多微小的企业”“任何公司要做好两点:用最好的技术,信任供应商和产品”“需要新的能力,AI、Cloud、SaaS、开源”;抓住三大趋势:计算无处不在,AI通用模型,MR极致体验。

微软CEO和奔驰的CEO的一句话,无疑打动人心,汽车行业有四化,仅仅从电气化视角,就有三百亿到一千亿美金的市场空间,奔驰明确讲到不变革必死无疑,“十年后我们必将会有全新的对手,如果我们按部就班,就必然是待宰羔羊。”

显然,对于传统实体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变革,需要改变的还有流程和人心。GSMA CTO和行业战略主管均指出,5G发展的关键是行业间的紧密合作,尤其是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技术创新,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各自行业文化的互相理解。

5G是促进整个社会提升数字化水平非常重要的使能器。此前,信通院在《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中预测,5G在2020-2025年将拉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2万亿元,其中,5G带动的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3.3万亿元,5G带动垂直行业增加值增长11.9万亿元。

中国市场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应用,引导5G在工业、能源、交通、医疗、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快应用,推进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应用。

信通院5G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珊指出,5G的成功取决于行业应用,5G应用未知大于已知,应用场景取决于需求+商业模式,同时亟需建立5G应用生态体系。

5. 行业应用促5G终端形态多样化

根据产业链进展,2019年下半年,5G将初步具备商用条件,具备示范应用能力的5G终端最早将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2019年Q1,10+手机厂家花式秀5G,预计年内预商用终端将达30+款。

虽然,年内6大芯片厂家处理器+基带平台发布,支持2019年5G终端发货。不过,7nm的产能可能是挑战。

李珊指出,从系统设备看,5G基本进入了商用阶段,基站和核心网的设备基本就绪;终端侧最重要的是芯片,今年一季度包括高通、海思等都发布了面向5G终端的商用版本,从芯片出现到手机终端大规模商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2020年,5G商用终端将达60+款,并有望进入千元机市场,2020年下半年-2021年国内将开启5G手机规模换机,千元机将在两年内普及。

目前,各国纷纷加快推进5G商用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28个国家/地区40多家运营商的80多个5G应用测试中,27个5G试验应用场景与AR/VR相关。国外运营商5G通用型应用占比中,VR/AR占比近半,其次是高清视频传输;国内5G“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VR/AR应用占比接近三成。这也间接印证,3GPP Rel-15标准推进中的eMBB+uRLLC混合场景,将成为5G商用的主要应用场景。

AR/VR不仅对网络带宽/时延要求之高,也有望成为面向个人消费市场/行业应用的主要5G通用型终端。除了VR/AR之外,4K、8K的互联网应用以及宽带接入也是国外运营商测试比较多的应用场景。

微软认为,VR/AR产业发展接近拐点,Intel预测,VR/AR将是5G流量主体,到2020年,5G将激活AR/VR万亿市场,2020年75%的5G流量来自VR/AR视频,2B行业应用无限想象。

在MWC上,HTC、LGU+、SKT分别在医疗、游戏、社交进行了VR演示。同时,如Ooredoo为5G“飞的”提供VR模拟训练;HTC 3D VR建模帮助直升机设计从6年缩短到6个月;微软Hololens 2发布主要面向2B应用;HTC发布VIVE FOCUS PLUS主要面向2C市场……

近几年,5G+工业互联网是业界关注的热点,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通过调研发现,工厂内使用无线技术的场景非常少,由于工业企业对无线技术不太认可,传统的无线技术从可靠性、覆盖和延时等等远不如有线有效。5G和工业互联网结合需要一步一步推动,初期通过AR操作工业机器人进行智能化的生产,通过AR进行一些辅助设计以及协同设计,实现异地的设计师之间快速沟通、远程监控、智能化的仓储物流等等。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5G技术不断提升,工业技术融合将提供更多基于5G的应用场景。

据信通院的分析,很多项目通过提供整体网络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提供通用型方案,VR/AR、无人机、高清视频等应用数量突出;智慧交通、医疗健康、公共安全与应急处理和文体娱乐等领域的应用项目最多。

5G终端除了智能手机之外,传感器、车辆船舶、智能穿戴、无人机、摄像头、机器人都将内置5G通信模组,5G终端形态将多种多样,其次,针对各行业的特殊定制终端品类也将丰富。在巴展MWC上,移远基于高通X55推出5G行业模组和笔记本上网的Modem;广和通基于英特尔8160发布5G模组FG100;华为基于Balong5000推出了CPE Pro/CPE Win/5G MIFI和折叠屏手机Mate X。

华为副董事长胡厚昆认为,5G产业发展需要芯片、网络、终端和应用四方协同发展。目前,唯一滞后的是应用。2B应用最关键是一定要真正了解应用场景,并寻找出商业模式,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无论多么炫酷的应用都没法持续,最终被抛弃。

在国内,华为与运营商合作,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地建设了端到端示范网络。在福建,华为、福建联通、301医院联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实施了世界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动物实验;在2019年央视春晚,华为联合运营商提供了包括5G网络和终端在内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支持央视首次实现在北京、深圳、长春多地进行4K超高清直播,让观众们看到无时延的异地现场表演。同时,在海外,如在挪威,华为联合Telenor运用5G技术打造了智慧渔场,实现集中监控、精准喂食和病鱼检测,大幅降低养殖成本。

18位大咖把脉5G:4G流量增长已无法正确反映连接价值

胡厚昆还表示,2C应用的价值就在眼前,5G可以把消费者的体验再推升到更高的水准,游戏、视频、网购这些应用的价值也会被重新定义,未来大屏、多屏、可折叠屏将成为未来移动终端发展的新趋势。华为认为,5G将呈现瘦终端+宽管道+云应用的市场发展趋势,而这也将有利于通过Cloud X(VR/AR、Game、PC),构建数字世界入口,下半年华为还将发布一款VR新品。

6. 5G之花盛开还需绿叶配

目前,5G R15标准已支持NSA/SA,Option 2/Option3都已成熟,R16标准将于2020年3月冻结,将5G扩展到移动宽带的其他领域:车联网、URLLC、MIMO增强、移动性增强、工业互联网、免授权频谱等场景,覆盖农业、广播、海事、铁路等各个行业。同时,由于全球有45个国家639会员共同参与全球标准,5G将更加安全,5G从诞生起包括标准、空口、4G遗留的问题等便进行了特别处理。

全球5G进入了产业化全面冲刺阶段,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5G商用部署进程,全面展开融合应用探索。2019年,将有60+国家部署5G网络,50+个频谱拍卖,40+款终端及智能手机发布。

18位大咖把脉5G:4G流量增长已无法正确反映连接价值

此前,3G用户达到5亿经历9年时间,4G也经历了6年时间。IHS预测,5G将用3年时间达到5亿用户规模。过去几年,从标准冻结到首个手机终端发布,3G时代用了3年,4G时代也用了3年,5G手机仅用了1年。

诺基亚CEO&高通总裁均认为,5G已经到来。高通认为,每一代技术都有赢家和输家,要想生存,需洞察潜在趋势,并准备接受风险。

EE CEO认为用户会自己发掘并应用新技术,不会坐等行业计划,首先5G需要把网络建好,自然有大量应用出来。

GSMA产业战略总监Emeka Obiodu指出,到2025年全球将有50%的国家建设5G网络,而中国将在全球5G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18位大咖把脉5G:4G流量增长已无法正确反映连接价值

不过,5G规模建设要2年时间,5G在网络侧也面临频段、站点及安全等挑战。目前,包括站点、承载、云化、运维、资源、能耗、效率等成为5G商用CAPEX&OPEX投资构成因素。当下,最为迫切的是解决5G基础设施的配套用电问题。无论是两会,还是MWC,业内多位专家均呼吁希望政策提供有效支撑。目前,《江西省5G规划》从政策层面前瞻性提出解决站点与用电两大难题。

而AI将重构电信行业,提升能源效率,降低建网、运维成本,系统性降低动辄上亿元的OPEX。目前,爱立信运营引擎(Ericsson Operations Engine),利用AI自动化和数据分析技术使能为网络设计、优化和运营;华为SoftCOM+AI解决方案,打造面向未来的自动驾驶网络,实现电信网络价值倍增;诺基亚贝尔将AVA升级为认知协作中心,强调5G规划和AI/ML能力;三星&Zhilabs基于AI的5G网络管理解决方案,提供自动优化特性。

当下阶段,业内对于5G前景犹如对用电初期应用的认知,认为电能只适用于灯泡。5G时代,对于电信运营商,连接规模与价值收入的侧重点将发生根本性改变,4G时代依靠连接规模获得主要营收,但5G时代需要依靠创造价值来获得营收,to B市场的发展将真正决定5G商用成败。从一个洞察者的角度分享了众多行业巨擘、大佬的观点之余,李龙个人总结道,电信业从连接时代走向智慧连接时代,主动变革者只有抓住机会才能引领行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