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236&page=3

 

邓惠文:别让手足成为经济黑洞

 

 

我们之前就谈过,夫妻是一个整体,夫妻的资源是有定量的,无论是心力、钱财、情感,甚至能负载的垃圾都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其中一方无限制的消耗资源,比如某一方的关系里头有个经济上的无底洞,像是欠债、赌博成性的亲戚,夫妻关系会不断被耗损。

对策之一是不断增加经济资源,就是夫妻一起赚更多的钱,一直去补那个洞。但是,万一夫妻能赚的钱就是那么多,这时候「设界限」绝对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当另一半的手足习惯伸手拿钱

我想大家都会同意「家人的经济关系应该要设界限」,但是困难在于「怎么设」,因为设界限很像坏人:「才借个十万而已,大嫂怎么那么小气!」「难道你忍心看著大伯全家喝西北风吗?」

我建议有以下三种方法来面对:

一、正向转化「设界限」。比如说,婆婆认为媳妇在阻碍,不让她儿子把钱拿出来借给弟弟妹妹,这时媳妇要抓住一个角度是:我抓住的这些钱不是要私藏,而是你们家的孙子以后要用到。或者跟婆婆说明:「你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我先生,现在事业稳定,但未来局势不清、暗藏危机,不能不盘算。」

有个个案的先生在出版业工作,婆婆要求夫妻俩把钱拿出来借弟弟买房子。出版业现在看起来好像稳定,但未来也许会凋零,个案就跟婆婆说明:「老公之后事业若遇上危机,我得为你们家的孙子、也就是我的小孩盘算,把钱财留著。钱到弟弟那儿一下就流掉,不如先积著,我比较会生财。等大家老了,弟弟真的无法翻身时,我们保证会给他安家的地方。」这是一般小康家庭可理解跟沟通的逻辑,如此跟另一半、上一辈都能说得过去。

 

二、帮对方当黑脸。如果另一半根本不想给兄弟姊妹这么多帮助,却不好意思说、怕被爸妈念、会有严重罪恶感,另外一半就帮对方把这个坏人的角色扛下来,出面挡一下。这也许牵涉手足之间复杂的情绪议题,但在此之前夫妻必须经过充分沟通,双方有个舒服的共识。

三、夫妻财产分治。夫妻之间,掌握「自己赚的钱,自己有使用权」的原则。如果先生内心深处认为给手足的这笔钱非拿不可,不然身为一个大哥抬不起头来、对不起列祖列宗,他选择将自己赚的钱给手足用,太太也愿意跟先生一起面对后果。不过要记得,先生为了当一个有情有义的兄弟,无论要扛下痛苦、甚至贫穷都愿意承担,他可以拿自己的钱出来用;但太太要守住一条界限:留住自己的那一份。

我一直倡议「夫妻应该要亲密又独立」,在财产上也是,你赚的归你、我赚的归我,家庭主妇也要有薪水领。因为到冲突底限时,先生赚的那些钱怎么用,是他的权利、他的人生。一个人如果赚了钱却自己不能使,就会没有上进的动力,尤其是男人。现在很多男人自己赚的钱都不能使,一定要看太太脸色才能支出,因为男人的钱要养家;然后太太自己赚的钱,却是买衣服、包包跟鞋子。一个人(特别是男人)应该要有使钱的自主性,但无论如何不能用到太太那一份。

 

夫妻就像一分为二的鸳鸯锅

如果先生真要帮弟弟还债,他月薪五万,要给弟弟四万,是他自己的选择;千万不要想给弟弟七万,没这种事,因为太太那份他不能动,还要留著养小孩、养先生。夫妻就像是一分为二的鸳鸯锅,不管你那一锅多辣、多臭,臭完了,我这里还有一锅干净的给你煮。

有位研究生告诉我她的历程,她对家人间的钱财流动有个很好的形容。她的爸妈爱赌博,她形容「家像一艘快沉的船」,所以她当不孝女,只要爸妈一开口要钱,她就发狠、一个月不回家。「我家的船快要沉了,我不上岸怎么办?我上岸了,船上的人说:『你好狠啊,爸妈还在船上。』可是我现在没办法救,必须上岸去找大船,找到后,我会在他们沉下去之前接他们。」所以她存钱、投资、进修往上爬、考证照,等爸妈老了,她才有能力负担他们的医药费,才能在台北买房子给他们住,才能给还没念完大学的弟弟、妹妹用。

这个观念跟夫妻财产分开很像。我不赞成夫妻的钱全部一起流动,家人之间救急当然可以,但若是习惯性漏财、不合理使用的,一定要记得留活口。

有人会问:「如果我这锅留好好的,对方那锅一直烂怎么办?」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人生课题要面对,你可以邀请对方一起成长突破,不再被过去的吸血鬼吸。伴侣在一起要彼此帮忙、牵手成长,如果你不拉对方或不给对方拉,夫妻那个连结可能会断掉、分开。一个已经觉醒的人,其实没办法跟一个不觉醒的人长久在一起。无限制满足另一半的要求,婚姻不会延续,因为若搞到倾家荡产,你一定会恨对方。为了避免走到最后撕破脸那一步,一开始拉起界限更显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