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三百年祭裡面講到了明朝的這一段歷史,李自成打進北京,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其實這是歷史的必然,作為明朝的一方軍事統帥,應該何去何從,這麼多的官兵軍餉,口糧供應,和家屬,誰管。

明朝已經滅亡,李自成北京的作為,許多政治人物看在眼裡,這樣的流寇怎麼能夠統治中國。

一個沒有主公的中國,面臨著巨大的分裂和動亂,兩條路擺在吳三桂面前。

一,抵抗滿族軍隊進關,投降李自成。

但是李自成的軍糧供應也十分的危機,同時李自成在北京殺人逼財已經使許多明朝的官員走向絕路。

二,投降滿清。

由於滿清入關需要大量的軍隊和政府官員來管理這個國家,軍隊進關後需要掃清明朝殘餘,清軍這麼少的軍隊非常的喫力,所有需要明朝軍隊的幫助,而明朝的滅亡,明朝政府的消失,吳三桂的軍餉糧草沒有了供給。

吳三桂選擇了降清,這是當時最佳的選擇,沒有第二。

大量的明朝軍隊降清,和明朝政府官員的倒戈,才使清軍入關後很快就把天下安定下來,留下的任務就是剿匪,也就是剿滅頑固不化的明朝死黨,肅清明朝殘餘的問題。

識時務者為俊傑,吳三桂不這樣做,只能是死路一條,而他統帥的幾十萬軍隊將會解散,成為盲流和勝利者認為的土匪被迅速的剿滅。


牆頭草風刮兩邊倒典型的漢奸叛徒不仗不仁義義。不過中國人骨子裡就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還有一面就是披著順大勢順大義為民除害的羊皮面,卻做著狼心狗肺的事。說白了都是為自己。在中國沒有幾個政權是真正為老百姓著想的,都是為名為利為己。中國老百姓想要真正的民主自由,平等富強,思想品德高尚,國民幸福安康,首先要在文化思想道德上更進一步,還要在法律刑法上要更完善,一個國家要以人為本,這個人就是老百姓,就是身邊的你我他,這個家就是國,沒有人就沒有家,沒有家就沒有國。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不是張大嘴喊口號,喊累了就要大喫大喝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不是這樣酒色肉香混天下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的,這樣下去國家遲早要完,那麼吳三桂這樣的人就會更多。好了我就說那麼多隻是個人看法,希望我們的大中國和人民越來越好。


站在歷史角度和人物立場,吳三桂投靠清兵是必然選擇,李自成不會信任吳三桂,而且背信棄義在吳三桂歸降的時候搶了他愛妾,換做是誰都接受不了,但是吳三桂兵力沒有李自成多,所以只能跟清兵合作。換做是我,也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堂堂總兵怎麼能屈居一個流寇之下,而且農民軍目光短淺,成不了事,所以寧可跟清兵合作也不會投靠李自成。所以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我認為是最正確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就算是吳三桂沒有打開山海關,也不耽誤滿清南侵中原。事實上滿清在這之前已經數次馬踏中原了,山海關的作用被放大了。而吳三桂呢?老爸被殺,小妾被搶家財被瓜分掉了。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夠投降李自成麼?關寧鐵騎是厲害!但是孤絲不成線,必須要投靠一股比較大的勢力纔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長江以北還有別的勢力麼?既然農民軍投靠不了?只能投靠滿清政府咯。他吳三桂,是個小軍閥而已。不要用忠孝這樣的東西來要求他,他也不接受這樣的束縛。


簡單斥責容易,問題是你要換作是他,會選擇不投清嗎? 不過他後來三藩反清委實反的太晚,追殺南明小皇帝又太狠,讓人痛心痛恨。 既然借兵就不要作狗,要想韜光養晦就不能等到天下漢人被殺盡殺怕了再起兵,唉,長嘆一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