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年,李自成進京,明亡。當是時,中國大地上三支軍事力量,一支是李自成的農民軍,號稱百萬,一支是吳三桂關寧鐵騎,有三萬人之眾,守山海關要地,一支是訓練有素的滿清鐵騎。這個命題首先是偽假設,首先吳三桂肯定不會降順的,大順有招撫的有利條件:首先吳三桂本身有強烈的華夷觀,開始根本沒考慮降清;其次吳三桂父親吳襄及吳家三十多人均在農民軍控制之下,所以吳三桂開始是選擇大順的,但吳三桂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將領,他逐漸發現了農民軍的劣性,敏銳察覺農民是不會成氣候的,並且吳三桂作為地主階級的代表,農民階級的政策和他對立的,所以吳三桂寧舍家人,義無反顧的反對大順,並非所傳說的衝冠一怒為紅顏。即便假設成立,吳三桂降順,幫大順鎮守山海關,順肯定能一統全國,那麼滿清和大順會在山海關拉鋸,順鞏固統治須很長時間。還是那句話,歷史可以被假設,但不能假設。


不能啊,因為他不能高瞻遠矚,又無劉邦李世民的雄心壯志,一進北京,安逸享受,縱兵淫亂,大失民望,賊性未泯,所以說最終只能是身敗名裂,功敗垂成,最後只能為別人做了嫁衣。他小農思想過重,又錯失良機不納忠言,所以他只能是黃巢洪秀全之流,更比不上洪武毛澤東這樣的雄才偉略之主了,悲劇反面教材成為其真實寫照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