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後代,後人對其評價相對還是不錯的,但這絕不是祖上陰萌所致。

秦檜銅像跪在嶽廟,但是他的子孫依然可以自由行走,可見世人心中是非善惡自有一套標準。


范文程從投身努爾哈赤開始,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和康熙四朝。清朝開國建制、對明策略、策反明朝官員等方面,很多都是出自他手。進攻朝鮮、撫定蒙古等行動,亦多有參與。


范文程以大清江山「得之於闖賊,非取之於明國」,賦予大清以合法性,使清朝得到大量的漢人鄉紳名流、舊明官員認可。范文程為了緩和矛盾,施行仁政,史書記載「頗愛百姓、」由此得到了百姓們的擁戴。

康熙評價「文程之策,可抵百萬雄兵!」

歷史學家蕭一山說清朝有范文程「蓋亦清之厚幸也!」


說范文程是大清帝國的締造者之一,亦不為過。《明史》是由清朝編寫的,范文程在史書中自然形象不會太差!百年口碑之後,已成定局,便無人再肯翻起舊案談論此事。


吳三桂出身將門世家,其父吳襄娶祖大壽之妹為續弦。吳祖兩家聯姻,使吳襄家族找到強力的靠山,也使祖家望族勢力更加強大。吳三桂跟隨吳襄祖大壽開始軍旅生涯。


祖大壽降清之後,吳三桂拒絕了其舅的勸降,但是卻在給祖大壽的回信中模稜兩可。吳三桂給皇太極留下了尚在動搖之間的印象,從而給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後路。

明朝滅亡之後,身處山海關的吳三桂已變成了無主之師。吳三桂無奈之下,在明亡之後的一個多月裏,在各個勢力之間周旋。

李自成多次招降,吳三桂決定投降李自成。吳三桂聽說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擄去,便放棄投降的念頭。吳三桂假意與李自成議和,同時又以「黃河為界南北分治」誘使多爾袞出兵。


擊潰李自成後,吳三桂繼續平定李自成餘部,剿滅張獻忠餘部。南明永曆帝給吳三桂的信中說:「奈何清兵入京,外施復仇之虛名,陰行問鼎之實計。」應該看做吳三桂借兵剿滅反賊,最終導致江山盡失也是無奈。


之後吳三桂對朱明後裔斬盡殺絕,一直追到緬甸把南明永曆帝殺死。應該是吳三桂看到大勢已定,以此向大清表示忠心之舉。

皇太極評價吳三桂:「吾家若得此人,何憂天下?」


如果到此為止,吳三桂可能會與范文程一樣。可是吳三桂偏偏遇到了一個喜歡「拿狗開刀」的主人。

康熙在殺了鰲拜之後,便開始對吳三桂動手。最終吳三桂提出「興明討虜」的口號,起兵造反。


起兵之初,貴州、四川、湖南、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河北等地紛紛響應,局勢對吳三桂非常有利。隨著時日持久,各地響應者都打起自己的算盤。吳三桂在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之後,在衡州(今衡陽)病逝。

如果吳三桂舉兵成功,歷史自然改寫。即便吳三桂與大清南北分制,吳三桂也不至於落得罵名。偏偏吳三桂失敗了!


吳三桂與范文程有天壤之別。范文程是一個成功者,而吳三桂卻是一個失敗者。

康熙皇帝怒斥吳三桂:「吳三桂徑行反叛,背累朝豢養之恩,逞一旦鴟張之勢,橫行兇逆,塗炭生靈,理法難容,神人共憤。」

清朝孫旭在《平吳錄》中寫道:「三桂為明季罪人,又為本朝反賊,其生平亦何足道!」

吳三桂清朝說他是叛臣,明朝說他是叛臣,義軍視他為死敵。反清復明的人也罵他!明朝遺臣朱舜水罵吳三桂為「愚騃豎子!」

吳三桂起兵之初,拉攏洪承疇的幕僚謝四新。謝四新回給吳三桂一首詩:

李陵心事久風塵,三十年來詎臥薪?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髮人。永夜角聲應不寐,那堪思子不思親。

「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可謂寫盡吳三桂一生反反覆復。

野史傳聞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紅顏就是陳圓圓。自古只要一沾上女色,其人便是十惡不赦。正是在這樣的野史之下,吳三桂更是博得一個比秦檜還低的名聲!


吳梅村正是因此而寫了一首《圓圓曲》譏諷吳三桂,而吳梅村諷刺完吳三桂之後,便投身清廷也做了二臣。臨去京城之前,有數百人給他送行,號稱「千人會」。

有人寫信給吳梅村:「千人石上千人坐,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語婁東吳學士,兩朝天子一朝臣。」



盲從者痛踩失敗者,古今中外如過江之鯽。只要第一隻腳把人踩倒,之後便有無數只腳踩下,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每篇文章都是腦中迸出的小火花。】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轉發、評論。如果喜歡敬請關注@寄暇學宮】


吳三桂和范文程都曾是明朝的官員,二者在明亡清興的重大變革之時都選擇了背叛明朝,投降清朝,乍一看,兩人的政治選擇近乎一致,但是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三百年來,兩個人雖然同時被一些人痛斥為漢奸,但是范文程的名聲明顯比吳三桂要好,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范文程雖身為漢人,但是投降清朝後卻成了滿清發達的重臣,並效忠到死;而吳三桂不僅投降清朝放滿人入關,並親手殺死最後的明帝永曆,而後又背叛清朝。

輔佐四帝,元輔高風:

范文程這個人其實有著顯赫的出身,他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十七世孫,但是范家延續到范文程這代時早已經家道中落,雖然貧窮,但是范文程從小就非常好學,並且聰明敏捷,十八歲時中了明朝的秀才。萬曆四十六年,也就是後金天命二年,21歲的范文程主動求見了剛剛攻下明朝撫順城的努爾哈赤,同時投降了後金朝廷。從這時起,范文程的一生就與清王朝的命運聯繫在了一起,他一生先後輔佐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皇帝長達四十餘年,是清朝初年重要的文臣和謀士,對於清朝初年一些規章制度的制定、弊政的革除以及伐明的策略等,范文程都起到了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一生忠誠於清朝皇室,尤其更視清太宗皇太極為恩主,故而,在攝政王多爾袞權勢滔天的時期,范文程以沉默不合作的方式忠於皇太極的繼承人順治帝。康熙二年(1662年),范文程奉命祭告清太宗山陵,趴在地上悲傷痛哭,人扶著都不能起來,此時皇太極已經去世二十年之久,范文程的忠誠讓人感動。范文程一生歷清四世,為清朝開創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他對清朝的功績可與漢朝的張良、明朝的劉伯溫相提並論。他韜略過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巧妙地轉變為現實,是一位有遠見並且忠於清廷的政治家。

叛明反清,僭越稱帝:

相比范文程來說,吳三桂的經歷似乎更為豐富了,他的一生歷經「三叛」。當李自成的大軍圍困明朝京師北京時,崇禎帝命吳三桂馳援北京,可是吳三桂的軍隊卻走了四十多停還沒到北京,半路上聽說京師陷落崇禎自縊後便又返回山海關,李自成軍攻打山海關時吳三桂便引清兵入關投降了清朝,這是吳三桂的「一叛」。投降清朝後吳三桂的軍隊充當了清軍南下攻明的馬前卒和主力軍,吳三桂在清朝主子面前賣力的絞殺農民軍餘部以及南明勢力,最終一路追著南明永曆帝到了緬甸,並將其捉回並絞死,此為吳三桂「二叛」。吳三桂因為軍功被清廷授予平西王,成為了清初僅有的幾位漢族藩王,隨著吳三桂權力的日益增長,他已經不滿足於做一個偏安一隅的藩王了,於是,在康熙十三年,吳三桂舉兵反清,但是頗為搞笑並且十分諷刺的是的是,他的起兵口號竟是「興明討虜」,此為吳三桂「三叛」。吳三桂前後背叛三位故主,於大節有虧,更為重要的是吳三桂不僅背主,還上演了一出僭越稱帝的鬧劇。

范文程和吳三桂都是投降清王朝的漢族人,我們不能單純因為他們投降清朝就認定他倆是漢奸,畢竟清朝不僅僅是滿洲人的清朝,但是范文程在投降清朝後對清朝盡忠了一生,而吳三桂卻多次反覆,背信棄義,為人所不齒。

原創:歷史課課代表


其實,正是因為就是題主說的情況,吳三桂才會形象更差。

范文程的確是漢族,給屠殺漢族人的清朝出謀劃策,自然也是助紂為虐,但是范文程一開始就從一而終,對於清朝統治者而言,他的「人品」沒有任何問題,而且他就如題主說的,他是一個滿清的建造者,而不是單純咬人的鷹犬,他讓滿清這層大樓建起來了。對於滿清,這點功勞吳三桂也是比不了的,也是很少有人替代的。

相反,吳三桂這個人,我認為題主理解為國讎家恨是有問題的,吳三桂和馮玉祥,孫殿英之流一樣,他們眼裡自己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如果吳三桂想做大明朝的忠臣,崇禎下聖旨的時候他就會勤王而不會置之不理,或者就是看見明朝覆亡了殉國或者和滿清,李自成拚命去了。而吳三桂並沒有這麼做,甚至考慮過多爾袞和李自成哪個是他優先的選擇,不僅如此,他聽到李自成給自己家抄了的時候,立刻選擇了多爾袞。但是選擇多爾袞以後他又想立明朝太子,聯想前因後果,吳三桂可以說在說擁立太子的時候就有擁兵自重的想法了。

吳三桂這人說他是狗還的確不完全是,像是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那樣的就是心甘情願的當奴才去了。尚可喜聽說兒子造反還嚇死了。但是吳三桂是漢奸肯定是事實,因為他為了自己的私利不顧民族利益引狼入室。

對於一個利益驅動的人,談大義顯然也是不現實的,這種人反覆無常自然也很正常。自然,吳三桂反抗滿清也不是他自己說的給大明朝報仇雪恨(當婊子立牌坊,還哭永曆去了,當初誰給永曆勒死的?),自然也是覺得康麻子撤藩侵害他的利益。自然,吾三跪的行為就像是三姓家奴了,對於清朝和明朝遺民,哪邊都不是人。自然他的名聲還不如范文程,因為至少清朝是認可范文程的。

范文程放在抗日戰爭的角度,無非是一個翻譯官一類的角色,誠然,也不是啥好東西。但是吳三桂這樣的角色就辦過汪精衛,梅思平,溥儀這樣的事情了,他們直接侵害的就是自己同胞。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了。


這條題問得好!同樣是漢人,同樣是給清朝做貢獻,為啥一個是普遍認可,一個是臭罵三百年?范文程與吳三桂有啥不一樣?難道範文程額頭貼了「忠臣」商標,吳三桂額頭貼了「漢奸」商標?還是因為范文程是范仲淹後代,人們就寬恕他?還是因為吳三桂地位高、封王,人們就罵他?

無論怎麼講,吳三桂都是不討好的角色,他是六不討好:①反明朝,明朝歷史打壓漢奸;②漢族人罵他;③反清朝,清朝歷史醜化他;④滿族、蒙古也罵他;⑤他割據雲南,肯定橫徵暴斂,荼毒地方,盤剝百姓,雲南的百姓和各少數民族也恨他!⑥讀書人罵他,不止是清代、民國、今天社會,再過一千年,讀書人都會罵他!吳三桂比秦檜還惡劣,秦檜害死嶽飛是奸臣,但南宋沒有亡國!吳三桂勾結清兵入關,漢人失國268年!這都是吳三桂造的孽!

而范文程呢,他投靠清朝,最終清朝取得勝利,這說明他很有眼光,人生的選擇很正確!

世人眼光也是勢利的:你取得成功了,你有話語權,人們不敢攻擊你,至少攻擊你的力度不大;你失敗了,人們就隨意踩你,痛打落水狗!如果三藩作亂吳三桂取得勝利,別說打到北京,就是佔住南京割據稱王十二年,歷史對吳三桂評價又不一樣了!老百姓也會對吳三桂有另類看法!

所謂成敗論英雄,勝者為王!吳三桂是失敗者,他是「六不討好」,註定永遠被臭罵下去的。

范文程的情況有所不同,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他是平民身份,一個秀才,不是明朝官員,沒拿過明朝俸祿(工資),所謂食君之祿,分君之憂。老百姓沒拿過明朝政府的俸祿,就可以不為明朝政府做事了!

第二,范文程是瀋陽縣人,當時努爾哈赤崛起於東北,屬於明朝的遼東地區岌岌可危,保不住了!這個地區的明朝百姓是處於被明朝遺棄的狀態!

不管是什麼性質的政府,都必須給百姓一條活路!晚明政府能給遼東百姓什麼活路呢?范文程也不傻,既然明朝政府不管我們了,我們還不自尋出路?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范文程就是看準努爾哈赤有氣魄,能幹大事業,所以就和兄弟範汶萊主動投奔後金國。事實證明,范文程的選擇是十分正確的!

史載: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憲鬥,號輝嶽,遼東瀋陽(今瀋陽)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孫。

范文程18歲在瀋陽縣學考中秀才。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八旗軍攻下撫順,范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成為清朝開國元勛之一。清太宗時期,范文程深受倚賴, 凡討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員、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國家制度的建設等等,他都參與決策。

范文程歷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視為文臣之首。

第三,漢人全面歸順清朝

因為清朝是勝利者,在北京統治268年。漢人全面歸順清朝,認可和接受了清朝的統治。清朝歷史上,陳廷敬、張廷玉、于成龍、劉墉、紀曉嵐、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著名大臣,哪個不是漢人?如果你罵范文程是漢奸,那麼上面這些人是不是也罵做「漢奸」?做漢奸應該無分先後吧。

還有,在民國政府成立以前,到明朝滅亡那天為止,這268年中的中國漢人,算不算「漢奸」?因為98%的漢人都認可和接受了清朝統治!

撰寫和評論歷史,不要夾帶個人感情,不要夾帶政治色彩,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歷史上有明確記載「此人是漢奸」,你才能罵他漢奸。沒有明確記載,就是當時沒有定性為漢奸,就不要隨便罵了。

明朝的劉伯溫,做過蒙古人的二品官,他投靠朱元璋,成為明朝開國元勛之一,流芳百世。誰罵他漢奸呢?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吳三桂被罵是罪有應得,他一不忠心於明朝,二又不忠心於清朝,三做人毫無原則,四,他殺了無數的抗清英雄和漢人,比滿清還殘忍,特別是明朝的朱氏宗室,五居然殺了南明永曆帝,自己不抗清算了,還把漢族的希望給破滅了,實在是罪無可恕,罪有應得,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范文程在明滅亡後投降了滿清,本質上確實是漢奸,但是他知道明滅亡是無可挽回的,他有一腔抱負,救民於水火的實際行動。

他幫助清軍籠絡人心,多爾袞下達了「勿殺無辜,勿掠財物,勿焚廬舍」的命令就是他建議的。還有一點他比吳三桂做的好,由清政府主持為崇禎皇帝及皇后、皇妃發喪。雖然,他不能挽救明朝,,但至少使明末代皇帝崇貞不曝屍荒野,安定了民心。

而吳三桂卻做了無數傷害漢族百姓的事情,不講民族氣節,一切以自己的利益為主,以傷害抗清人民來獲取清政府的好感,獲得更大的利益。他後來反清也不是為了「興明討虜」,完全是被逼無奈。康熙要削番,要把他獲得的一切都給的剝奪,他不願意,那隻能反了。

吳三桂在西北地區大肆絞殺抗清義軍,為了討好清朝,他對農民軍進行殘酷鎮壓,動輒屠城,對朱明後裔也不遺餘力的趕盡殺絕,攻打桂王永曆政權,攻下了雲南,對於逃到緬甸的永曆帝也絕不手軟,縊殺了永曆帝,明朝正式滅亡。吳三桂對自己人可謂心狠手辣,對真正的敵人滿清卻甘做一條狗。報應來了,後來康熙帝削番,他也就被削下去了,從此永遠釘在了漢奸的恥辱柱上。


漢人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呢?一個吳三桂,一個范文程,能把大明朝掀個底朝天嗎?根本原因還是大明朝自己的問題,用幾個替罪羊掩蓋所有問題,罵幾句漢奸賣國賊就能解釋所有失敗,如此摔的的頭破血流,也沒明白自己是怎麼摔的,亡也糊塗,敗也糊塗,沒心沒肺,一塌糊塗!


范文程,是大明王朝的秀才,就連個舉人的資格都沒有。自然而然無法在大明朝庭裏當官了,俗話說,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范文程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大明朝庭認可個使用,那麼,人家轉投他人憑什麼不可以?吳逆三桂是這樣的情形麼?大明王朝欽筆御封的平西伯爵。山海關總兵官,在大明王朝裏除了開國將軍以外,被封爵位的屈指可數,吳三桂?位列其中。這樣的恩寵,不可謂不重了,最後他還是背叛了大明王朝。


吳三桂如果不投降,清軍就進不來山海關,明朝也不至於滅亡這麼快。也可以說他加速了明朝的覆滅。投降後成了倒明急先鋒,幫助清軍攻城略地,屠殺同胞,最主要的是他親手殺死了南明皇帝,弒君之名是跑不掉的,這是為人所不接受的。


范文程沒做過明朝的官,是在野人才,雖在清軍陣營,不是投降之輩。吳三桂,明朝重臣,賣國求榮,罪莫大焉。


范文程是文人,吳三桂是武將。

文人掌握著筆杆子,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武將大老粗,被那些文人怎麼玩死的都不知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