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洗白潮,屠夫張獻忠也就有人洗,屠夫賣國賊白彥虎也有人洗!

錢謙益也只算是個無恥的小人吧!

雖然他丟了長江防線,害了南明很快就亡國了。

至少他比那幾個強一點,至少保住了江南老百姓的性命吧!因為投降快,所以滿清有沒有屠殺。

後來屠殺,因為是削髮易服惹出來的。

說削髮易服來,孫之獬纔是元兇,他給滿清政府出的那個餿主意,本來江南的平定得很好了,所的勢力都願意投降了,然後大家就老老實實的在新的領導下,老老實實的幹活唄!

其實滿清只要老是投降,他也不殺。

孫出了一個餿主意,讓滿清晚統治了幾十年,搭進去無數的人命。

就他自己被老百姓在頭頂戳滿細洞用豬毛植髮,又把臭嘴用針密密縫起,然後肢解碎割而死!

洪承疇洪承疇對明朝的危害,其實比吳三桂多,但是他沒有親自出手,是屬謀劃策的那種。

還有他沒有反覆投降,也是明朝先對不起他的,他盡了力才投降的,不過滿清把他放進貳臣傳裏,這是他的下場。

最壞的就是李成棟,他原是高傑的手下。在南明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江南殺人放火了,然後一看勢頭不對就興高采烈地投降的清軍。

揚州十日有它,嘉定三屠它一個人乾的。廣州屠,南昌屠,一路向南一路屠著走。

在此貨手中還有兩個南明皇帝的命!

用這句話來說,整個滿清所有的大將,沒有一個人有它沾漢人的血沾的最多,包括正經滿清的大將!

馬士英不算是個漢奸吧,他只能算個沒用的文官,搞黨爭一把好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屢敗屢戰的那種人,最後為國捐軀。

吳三?是個悲催的人物,確實是個悲催人物,當時他也是沒辦法才投的清。

投清以後,雖然幫清打前鋒,但是他屠殺就沒有李成棟怎麼厲害。

主要是他的最大的問題,絞死了永曆帝。引起心有大明那些文人的痛恨,然後寫些東西,編排他,這文筆如刀,刀刀刺骨!

還因為他是世代公卿,當時在明朝時他的名氣很大,年輕英俊有為,但是他給大明子民打擊太大了,注意力太大了,希望太大,然後打擊就太大了,所以恨他的分量比別人還大。

還有呢!在他被迫之下又反清了。這樣。又惹得清朝恨他。

當時長江以南,亂的要命,清朝差點玩完了,都準備跑回他東北老家了。要不是吳三桂優柔寡斷,也許就成功了。

然後清朝又弄些文字史書,倒他身潑髒水,再加重他的罪行!

兩邊文人和百姓都在罵他,至少洪,錢,李都只有一邊罵!

確實,比起那三個來,吳三桂屈得慌,但漢奸的帽子,扣在他頭上也不冤,他確實也是個漢奸。

蓉兒總結一下。

除了馬士英,幾個都是漢奸,只是大小而已。而且這裡面數李成棟最壞。

時間都過去這麼久了,糾結這個事情也沒啥意思。

還有一點,吳三桂被滅了滿門啦!所以沒有後代給他洗白。

別的可用都有哦!

所以有後代好,還有後代給自己洗白,所以友們,一定要有自已的後代!

每一個文章都是我的原創,如需轉載,必須取得授權。因視力有殘,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沒有名氣絕對因素得是有沒有人給你"光彩事蹟"宣傳渲染加傳播……

吳三桂這麼出名,首先得感謝文化書刊,戲曲,還有影視等傳媒界對他的人生事蹟「重點宣傳」,"怒髮衝冠為紅顏"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吧,"吳三桂,陳圓圓,李自成,崇禎帝,大將劉宗敏的之間的一些人物故事,這幾個男人一個女人的之間的感情糾葛,愛恨情仇……大明江山因為吳三桂和一個女人丟失……",「他所參與的三藩之亂,康熙帝平叛三藩的故事」無不是藝術小說領域最喜歡發揮創作的題材……

譬如很多流傳甚廣的影視劇,如「鹿鼎記」,「雪山飛狐」……等,都有吳三桂的「羞羞事蹟",這些個宣傳媒介都將他定位、刻畫成大奸之人……老百姓看的多了,也都記住了這個漢人中的大漢奸、大壞蛋……至於你說的其它人,相比吳三桂來說現在媒介宣傳介紹的太少了,人物印象在現在的人們心裡也很淺,知道而關注評判的人很少,所以大家也記不住他們是黑還是白了……


另一個角度看吳三桂客觀上促成了中原的統一

鄭成功卻是佔領臺灣的目的是為了以臺灣為一寓分裂中華,現在臺灣的臺獨分子是執行當年的鄭成功路線


孫之獬很多人還不知道呢!就是那個給多爾袞出主意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漢人,想自稱「奴才」不被許可的漢族精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