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应用风起云涌,百花开放。全钢,全铝,钢铝混合,不一而足。但观点逐渐清晰:对于量产车,钢铝混合是趋势。

从材料角度看,铝合金在能量吸收,韧性和密度低有优势,但钢铁在刚性,强度,工艺成熟度和成本上更胜一筹。至于最后车企采取哪种车身材料战略,还与其品牌定位和专利相关。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说哪个一定是最好的,而是哪个更符合某个车企的特定目标。

2018年中国车身会议在澳门举行,爱驰汽车现场展出了U5白车身(图1)。首先是勇气可嘉,其次这也是足够自信的彰显。这篇文章简单列出一些技术亮点。

上车体

  1. 车门防撞梁:2000MPa硼钢(目前量产最强钢),W型截面设计(图2)
  2. A柱,B柱和车顶纵梁:1500MPa硼钢(图3)
  3. 乘员舱内结构设计:低碳钢(图3)
  4. 钢铝接合处用螺栓铆钉连接

下车体

  1. 车头横梁和吸能盒:挤压铝,减重,高韧性和高吸能(图4)
  2. 车头碰撞力传递路径:横梁受力,纵梁引导到A柱和车底两方向(图5)
  3. 减震塔:一体式铸造铝合金,减重和高刚性(图5)
  4. 门槛梁前后端的扭力盒:真空压铸铝合金,受力复杂,设计稳妥,减重和高刚性(图6)
  5. 车尾设计:大尺寸防撞横梁而分散力,保护副电池包。(图7)

总结,爱驰的上钢下铝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兼顾成本和安全。国人欢迎造车新势力能继续开发新技术,合理应用。但车企作为要盈利的单位,要记住一个本质:轻量化只是一个技术方面,产品成败最后还是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

图1来源:汽车之家

图2来源:汽车之家

图3来源:汽车之家

图4来源:汽车之家

图5来源:汽车之家

图6来源:汽车之家

图7来源:汽车之家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