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亞洲人的數學比歐美好很多,出國留學的時候,歐美學生對亞洲學生的第一印象就是——數學好。而亞洲國家中,數學最牛的還得說是新加坡。

在2016年12月新一輪的PISA測試中,新加坡學生力壓羣雄,在數學能力、閱讀能力和科學素養三個項目上包攬第一,成了貨真價實的“全能王” 啊!


簡單科普一下:PISA是一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D)統籌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每3年舉行一次),可強化對考生知識面、綜合分析、創新素養方面的考查,相當權威。


新加坡數學融合了中西數學的特長,注重中國數學難度的同時,又強調西方數學的靈活,學起來一點也不枯燥。目前,全世界已有超過40個國家及地區採用新加坡數學的課本進行教學了!

之前李湘女兒王詩齡自己在微博曬了一段“週末在家寫數學作業”的視頻,視頻裏王詩齡用的就是新加坡數學的教育思維解決18+9這個問題。不僅如此,王詩齡全程還是用英語解答數學題,純正的英語發音的確讓人佩服。


新加坡數學之所以這麼牛,就是因爲他們獨特的CPA教學法。

C - Concrete 具象化

P - Pictorial 形象化

A - Abstract 抽象化

 

具象化代表着實實在在的東西,充分利用各種教具,比如新加坡小學數學課堂裏經常出現的小方塊。學生們最初感受數字,比如加減法,就是通過這種具象的方式。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理論提出,6歲-12歲的孩子們,他們的認知處於具體運算階段,認知結構雖然從6歲前的表象圖式到了運算圖式,但思維活動還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所以低年級孩子學習數學更適宜通過實物,比如數蘋果、數牙籤、數手指,或畫圖形,能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

而不是讓孩子背誦大量的數學口訣和公式,甚至還強迫未懂數數的孩子心算,這是不利於孩子養成數學思維的。孩子沒有理解,只有背誦,會從一開始便給孩子埋下隱患,孩子會越學越困惑、越學越挫敗。


所以米粒媽之前推薦過大家各種各樣的數學教具,通過實物幫助孩子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

具象化的分數

具象化的加減法

具象化學習之後就是形象化學習,學生通過圖像的方式進行學習,是實物練習與接下來接受抽象概念的過渡。


形象化,即“Model-Drawing”的教學模式,美國人稱之爲“Bar-Modeling”,簡單來說,這個模式就是將抽象的問題變成方格的形式來解決。


它最大的好處,就是把看不見摸不着的數學具象了,時間長了,孩子的數感自然就有了!

通過這個階段過渡,孩子就能進入到真正的抽象數學的學習,也就是真正開始接觸數字了。

咱們的課程就是按照CPA教學法來幫助孩子建立建模的數學思維,用孩子們熟悉的芒果、小汽車來引導孩子,讓孩子們覺得數學很有意思。

建模的思想就是想辦法用固定的、規整的模型來描述一個現實問題,像思維導圖一樣把我們的思考展示出來,這樣,抽象的數學就能變得可視化、直觀化,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爲了滿足媽媽們想讓孩子接受到全球頂尖的數學教育,我特地請來了南加州大學博士——博文老師。

博文老師在南加州大學有四年的數學教學經驗,收到學生們的廣泛好評。博文老師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數感,讓學生們自主地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

咱們的課程完全按照新加坡主流小學教材來講,跟新加坡頂尖小學同步,每節課老師會講一個數學相關的小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會佈置課後作業,下節課會根據作業進行講解。博文老師雙語授課,關鍵的概念會用英文解釋,一點點積累下來,孩子以後參加SSA(美國中考)ACT與SAT(美國高考)出國留學全都不在話下。

所以根本不用擔心聽不懂,學不會。


咱們的課程包含新加坡小學一二年級的內容,可以看下教學大綱:

3-8歲是培養數學思維的最佳時間,可是孩子太小,留學花費太多,我們沒辦法把孩子送到新加坡。


米粒媽雖說沒什麼遠大的志向,但是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真是下了血本。開設新加坡數學課的初衷就是爲了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到全世界最先進的數學教育。


咱們的數學課包含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適合5-8歲的孩子,無論是作爲課前預習,還是作爲課後補充鞏固都很不錯。中英雙語授課,數學英語一起學,兩科成績都能大幅提升。


要說咱們的課程的優勢實在太多了。首先,你不用把孩子送去新加坡或讀一年二十幾萬的頂尖國際學校,就能學新加坡數學,省了下了一筆留學鉅款,還免去了相思之苦;


其次,上數學課的時候,沒聽懂,不可能讓老師再重複講一遍,而咱們視頻課程,看一遍沒懂,還能再看第二遍,哪個知識點沒聽懂,看個十遍八遍,保準學會。


注意課程一經購買,直接和微信綁定開通,不能申請退款。


機會實在難得,點擊閱讀原文購買,可千萬別錯過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