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早用于回答任宏达:如何评价领导要用代码行数衡量每个人的工作量?,全文如下:

为什么领导要用代码行数衡量每个人的工作量?

为什么股东要用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总经理的工作效果?

为什么剧场演出时严格禁止1米4以下(或6岁以下)儿童入内?

为什么有些部队(团体)换了一个领导以后马上战斗力就不同了?

为什么用代码衡量以后,程序员增加了很多无谓的代码?

为什么用ROE衡量以后,总经理不惜卖了手底下的优质资产?

为什么我的小孩只有4岁但是非常安静,又可以「坐得住」,但是就是被剥夺了欣赏歌剧、话剧的权利?

为什么很多团队明明牛人很多,但就是每天内耗,导致团队一事无成?

欢迎收看今天的文章,管理学真的是一门没用的科学吗

以上这些问题,和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制度」的出现,都涉及管理学(综合性交叉学科)_百度百科、机制设计理论_百度百科(mechanism design)、委托代理理论_百度百科(principal-agent theory)、人力资源管理(资源科技学术语)_百度百科 等内容。而往往生产力不仅仅包括技术方面(又可以扩展到机械的创新和使用、人的技能提高等)和资金方面,生产力还不可避免的包含「人」的因素,甚至「人」的因素是更根本、更关键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管理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科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_百度百科,管理学包罗万象(详见zjwh.gov.cn/upfiles/zfx),从管理思想史到企业管理,从公共管理到管理工程,可以说只要涉及制度的制定,管理学都可以发挥其威力。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制度」?

如果你带著完备的管理学知识去到一个10人、20人的创业团队,去跟CEO推销自己,声称自己可以设计好的制度,衡量人们的价值,CEO多半会礼貌的听完你的话然后说,以后会联系你的(实际上他可能再也不会联系你了)。但是,如果你去百度这类的巨型企业,李彦宏多半会马上给你一官半职(如果你真的有管理才能)。这是为啥呢?这涉及到软信息_百度百科(soft information)和硬信息_百度百科(hard information)的区别(详见Liberti和Petersen的相关论文)。软信息一般是准确的,但是不确定性高(相当于一个平均准度较高、但是方差大的射手);硬信息一般是不够准确,但是确定性高(相当于一个平均准度一般,但是方差不大的射手)。一般团队规模较小时,软信息要比硬信息靠谱,而且创业团队的CEO一般识人能力都很高,加上人少,软信息是相对可以信赖的。说白了,「是否靠谱」是一个软信息,只有CEO深入了解每一个人才能给一个定论。

然而,随著团队规模的扩大,再精明的领导也无法去准确衡量每一个人「是否靠谱」,这时候,私以为才是管理学大展宏图的战场。既然无法获取相对准确的软信息,只好用一些硬信息来贴近软信息。比如,无法获得程序员「是否努力工作」的软信息,只好用「代码行数」这个硬信息去贴近;无法获得总经理「是否努力工作」的软信息,只好用「ROE」这个硬信息去贴近;无法获得一个小朋友「是否老实」这个软信息,只好用「身高和年龄」这些硬信息去贴近。

那么,既然是贴近,就自然衍生出两个问题(本质上可能是一个问题),一是贴近有好坏(精度问题);二是贴近不可避免的有一刀切的问题。精度基本上就是软信息和硬信息的相关性_百度百科。在本问中,「代码行数」显然与程序员「是否努力」相关性较低(但是相关性是正的,这是可以贴近的前提),例如只有0.2(高票答案提出使用发际线,私以为可能相关性还要高一点,0.3吧)。相对来说,对于小孩子的「身高和年龄」与「是否老实」相关性还要高一些,例如可能有0.6。那么,怎么设计出可以贴近软信息较好的硬信息就是机制设计的有关内容。这里就不展开了(我的专栏有少量涉及,大家可以移步博弈思维-III)。

而硬信息不可避免的会有「操纵信息」的可能。比如布勃卡,世界纪录的连续保持者,每次都比上一次多跳1厘米(「撑竿跳高沙皇」布勃卡:每次只破「一厘米」纪录 - 《意林·作文素材》2015年第22期)。具体到本题,程序员总有办法「无谓的」增加代码量,比如PegasusWang:如何评价领导要用代码行数衡量每个人的工作量? 就提供了诸如增加括弧、注释、不运转的函数等办法。既然硬信息是可以操纵的,那么就衍生出了委托代理问题和委托代理理论。这里就更没办法展开了,一两本书基本上也说不清楚。

那么,有没有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呢?管理学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诸多回答。这里恕不展开。= =b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由于这文章是一篇提纲式的回答,因此各处都没有细致展开。请大家原谅。

最后,我们似乎走的有点远了。这里总结一下本回答思路,首先,「人」的因素对于任何团体都是重要的,在衡量「人」方面,往往「软信息」更靠谱,然而由于管理者能力有限、人类善于隐藏自己的本质特征,大多数时候不得不用「硬信息」去贴近「软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硬信息是可以被人为操纵的,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具体可以通过机制设计、管理学等予以解决。具体到每一块,都有相关的学科、图书予以扩展,本文就暂时止于此吧。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理解,难免对相关文章、概念、作者有曲解,欢迎讨论。文责自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