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啟華,杭州甘其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畢業於同濟大學,大學學的自動控制化專業,在決定做包子之前,他賣過鞋子,做過服裝,開過美髮店和網吧。

一開始,沒什麼人看好做包子這個行業。但幾年之後,這家名字取自於《道德經》中「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樂其俗」的包子店,成為了一家擁有一百多家連鎖店、年營業額2億的行業黑馬。

一個做包子的

童啟華

大學畢業做包子,一年做到兩個億!聽聽他怎麼說的吧……【詹國樞】 新聞 第1張

這些年,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個做包子的」。從工商註冊,到我尋找供應商,尋找物流合作夥伴,他們都這麼說,其實潛臺詞是什麼呢,就是包子是不被看好的。

工商的人說,怎麼一個大好青年會去做包子呢,供應商認為,這麼好的食材用來做包子非常可惜,物流配送認為我們這麼高端的物流,怎麼能去送包子呢?但是現在我們跟他們都一直在合作,然後甘其食在杭州已經有一百四五十家連鎖店了。

那麼我是怎麼發現包子的呢?我也想不起來,但是我一想到包子就覺得很好。我覺得包子是一個溫暖的品類,一想到包子就會感覺很溫暖,這是我自己最初的感受。

大學畢業做包子,一年做到兩個億!聽聽他怎麼說的吧……【詹國樞】 新聞 第2張

我比較餃子、餛飩、湯團、麵包,大家可能不知道麵包已經有差不多5500年的歷史,在古埃及的時候就有,但是到現在為止,麵包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一個偉大的品牌在主宰這個品類。

再說說餃子。我如果問大家,你們想喫什麼餃子,可能你不會有太明確的答案,一般認為餃子就是放一點肉,然後剁一點其他的素菜、配菜進去,什麼酸菜啊,什麼韭菜之類的,我覺得不夠清晰;再說餃子本來就是個工業化的產品,我個人覺得,現在想喫餃子的時候,我可能考慮去超市買一包,然後回去想喫的時候就下一包。

但是包子就不同,它必須要現做。當場做出來,很快就喫掉,並且它的整個發面一定要有專業的師傅,不是簡簡單單,想做的時候隨便做兩下就可以,整個發面、揉麪非常費勁,如果不介入機械的話,用手工搓揉,差不多要兩三個小時吧。

然後整個發面呢,現在用酵母了,如果之前我們用老酵子的話,差不多要提前一天,冬天的時候,可能要提前兩到三天發面,才能做包子。所以包子真的不是一個可以簡單量化的東西。

包子還有一個好處:它的脈絡非常清晰。比如說肉包就是肉包,菜包就是菜包,不像餃子那樣囉裏囉嗦的,什麼三鮮餃啊什麼的。我說三鮮餃,大家知道是哪三鮮嗎?肯定說不出來啊,因為三鮮還分素三鮮、葷三鮮,但是包子不同,肉包就全是肉的,菜包就全是菜的,豆沙包整個就是豆沙,非常清晰。

大學畢業做包子,一年做到兩個億!聽聽他怎麼說的吧……【詹國樞】 新聞 第3張

2005年我開始注意上餐飲行業。但是中餐我覺得有個非常顯而易見的問題,比如說今天我如果在菜場上買到的青椒是比較好的,那炒出來的青椒肉絲肯定就比較好喫,但如果我今天去菜場沒買到比較好的青椒,那我再怎麼用心炒,可能都不會太好喫。

我覺得你很難控制它品質,所以我在想如果是我做餐飲的話,我一定要想出一個足夠簡單,能夠完完整整控制它所有的環節,確保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確保我在什麼時候做出的東西,我的家人都可以放心地喫,包括我的孩子。

我個人覺得包子有着非凡的商業潛質。我本人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商業天分的,1996年的時候,我還在讀大學,我就做過鞋的生意。我不知道在座有沒有印象,1996年的時候正好是女士時裝涼鞋流行的元年,但是價錢非常貴啊,大家都不看好的時候。

因為我在從事這個行業,我就花了很大的一個成本去做這個,結果賣得非常好。後來我在我讀的同濟大學裏開過一些店,最多的時候,在我們同濟大學的商業街上面我開過五家門店,各行各業的,什麼發型店、服裝店啊、鮮花店,還有學校的報刊亭也是由我來經營的。

我在畢業那年還經營過一家網吧,差不多有四五百平方,有70臺機器。那時候是1999年,大家可能覺得70臺機器不算是什麼太大的規模,但那時候通常的網吧就5臺到10臺機器,並且配置相當落後,而我們的配置很高,彩顯是17寸的,整套電腦下來差不多七八千塊錢。

凡是使用過我們機器的人,就再也沒法去小網吧,哪怕它再便宜。我們記得收費是差不多三四塊錢一個小時,而那些小網吧收費就一兩塊錢,但是都沒人去。最後我們的網吧非常好地經營了兩年時間,而那些小網吧全都關門了,就剩下我們一家。

這家網吧現在還在,我後來轉讓給別人了,一直經營到現在。我覺得我有勇氣嘗試各種商業,所以我想到包子就開始準備做了。

我的第一家店就是在我的母校同濟大學滬西校區的門口,當時開始時非常簡單,我找了個店,貼了一個招聘,結果有很多師傅就過來應聘。我就讓他們做包子,看着比較好的留下,我挑了八個師傅,還有兩個收銀的。

但是真正開始做的時候,我就發覺其實難度遠遠要比想象的多。我常常現場去看他們做包子,做着做着他們就有些小動作,頭發撓兩下然後再繼續,我就在邊上,大家都看着,他們就當作是一個習以為常的習慣,不會認為這樣的動作有什麼不好。我當時真的是懵了,我後來想想站在邊上不合適,我就站到門口,在外面吹一會兒風,我想應該需要冷靜一下。

然後我想想我之前做過的一些別的行業,比如說美髮,美髮行業我幾乎是逃離的。我覺得在美髮行業裡面,很少有真的十分敬業的人,比如說你培養了一個發型師,他做了幾年,他發覺別人願意出更高的價錢,或者別人願意讓他去做別的行業,可以給他更好的條件,他就去了,完全沒有忠實度。

但是我覺得包子不是,因為這個行業非常辛苦。大家知道嗎,每天早上,我們所有的店員三點多鍾一定要起牀的,所以我覺得他們不是那種簡單地滿足物質,滿足僅僅要賺那麼一點錢,因為現在大家知道農民工都非常好賺錢,上哪兒找份工作都非常容易,他沒必要一定要留下來做包子啊,這個行業確實比通常別的工作都要辛苦很多。

所以我想想,我會來這麼形容這麼一個行業,我覺得他們不是一羣不勞而獲、尋求捷徑的人,他們可能沒有很好的這種教育,但是他們絕對是願意喫苦耐勞,願意流汗,願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價值。

當然,他們是一羣值得尊重的人,但同時他們也帶有很多不好的習慣。但是我在想,當時我們的員工,有的住得很近,有的住得很遠,住得遠的早上三點鍾上班,意味着他要兩點半就要起牀,要騎車騎半小時到店裡面,那時如果在下雨的話,車歪歪斜斜的,騎上半小時,一身汗又加上雨水,馬上投入工作,工作完了以後,整個包子店裡面是沒有一張凳子的。整個行業都是這樣子,我想現在可能北京街頭的很多小包子店也還是這種狀況。

大學畢業做包子,一年做到兩個億!聽聽他怎麼說的吧……【詹國樞】 新聞 第4張

一天就這麼站着工作,一直到結束為止。所以人的疲勞,包括他的汗水,覺得頭發癢,甚至鼻子不舒服,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我覺得,首先得讓他們生活得非常有尊嚴,這樣才能激發他們自己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靠管是管不來的。

然後我當時就把我在大學裡面租的一套房子,騰出來去添置傢具。我記得當時我還考慮到上下鋪的問題,上鋪睡覺的時候一個轉身,那個牀嘰嘰呀呀地響,那麼由於他們要早起,睡眠必須要好,所以我想這個牀,我們就去定製一下,特別加固,翻身的時候牀不會響,也不會晃。

這個現在成了我們甘其食的傳統,就是所有牀都是這樣子,然後宿舍要求,不能離門店步行時間超過十分鐘,如果住得不舒服他可以要求換。因為有些房子當時剛住進去的時候可能沒感覺,可是住着住着就發現樓上很吵,晚上他要睡覺的時候,樓上正好是想搓麻將什麼的,導致他們沒辦法很好地休息,那這時候我們就換,一直換到他們覺得這個地方住得蠻好的。

那我們就定下來,現在100多家店,就有100多個寢室,每個寢室都是公寓房,不允許住農民房,也不是臨時工棚,一定是公寓,就跟我們家都是一樣的。

然後我還讓我的阿姨為他們燒飯,我的阿姨很搞笑,我每次讓她去買菜,買好一點啊,基本上保持每頓飯四菜一湯,有葷有素,要求這個大菜,比如說葷的那一道菜,一個禮拜不能重複,阿姨人年紀大了很難改,覺得他們平時有點喫的就不錯了,還免費的,有必要這麼考究嗎?

菜買回來,那個黃葉按理說應該要掰掉的,她就剁剁燒了就那麼喫,這不行,有一段時間我也在那裡喫,不好我就說她,甚至有必要我就陪她去菜場,一起去買菜。我想我差不多花了兩年的時間,才把阿姨的觀念改過來。現在這個阿姨還在甘其食工作,當然她現在已經是做得非常好,我們通常會讓新招的阿姨派到她這裏去實習一下,讓她帶一帶。

我們並且認為這個阿姨一定要是這個團隊的一員,不能當外人,不能像家庭把她當保姆一樣,我們就讓她享受所有員工一切的福利,就是編內的,就是這個團隊的一員。所以我們現在差不多100多家門店,就100多個阿姨,我覺得我們都快可以開個家政公司了。

我從2005年到2009年的四年時間裏,一共在上海開了差不多六七家店,當時還不叫甘其食,速度也非常慢,我覺得是培育也是準備,因為這樣一個羣體確實需要你花很大的決心和耐心,去跟他們交流。

2008年的時候,我一個人跑到杭州,去做市場調研,包括居民的出行狀況,購買早點的習慣,還有包子鋪的狀況,足足有一個冬天,當時我估計了一下,整個杭州一年的包子消費,大概有6000萬。這個數據後來被證實差不多,應該就在6000萬到6200萬左右。

我覺得杭州很有意思,杭州人對麵食特別偏愛,遠遠超過其他同等的南方城市,當時我也不理解為什麼,後來調研一下發現,可能跟歷史有關。因為在南宋的時候大家知道,整個國都的遷徙,導致大量的北方人遷徙到這個城市或者周邊,其實現在從杭州人說話裡面還帶有一點點的這個影響,杭州人叫小孩子「孩兒」,用杭州話就叫「伢兒」,完全是古時候的叫法。

大學畢業做包子,一年做到兩個億!聽聽他怎麼說的吧……【詹國樞】 新聞 第5張

2009年的時候,我們中央廚房就開始投產了,我個人感覺已經做好了最好的準備。就一輛大巴把我當時在上海培訓的這些,我個人認為在行業內訓練有素的同事拉到杭州,當時我們三家店同時開業,甘其食這樣就算開始了。

但是食材這一塊,其實不是我們特長,因為原本我們更多做的是前端,後面的供給都是交給別人做的,但是這時候我們就開始自己開始做餡料這些工程,做這個其實對我們來說也有很大的挑戰。

比如說豆沙包,豆沙是由專門廠家供應的,有很多食品廠在專門生產豆沙,但豆沙品質真的不好。我瞭解了一下他們做豆沙的通常做法,嚇都嚇死了。首先是去殼,因為紅豆的殼比較厭口,他們會把殼子去掉,然後就研磨燒煮,如果顏色很淡他們會加焦糖色,這是行業政策允許的,然後再加入很多澱粉,因為都是粉末狀,你也分辨不出這是這是豆粉還是澱粉,市場批發價竟然比豆子的價錢還便宜,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有多糟糕。

於是我們就決定自己做豆沙了。當時我們試了很多種豆子,差不多二三十種,把我們能想到的各種豆子都試了一下,都不行。我突然想起來,記憶中我小時候喫到過一種很香很香的豆子,每次家裡燒豆子的時候,我在樓上都能聞到這個味道,就會很喜歡。我就馬上就打電話,叫家裡給我寄這種豆子過來。

這種豆子我們就很簡單把它打開,然後就燒到足夠爛了為止,然後放一點點糖,非常好喫。但這個豆子,只有我的家鄉溫嶺這個小產區纔有這種豆子,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幾乎把這個產區所有的豆子都收光了,我擔心明年或者後年的時候,有可能我們只能一年供半年的豆沙包,其餘半年我們會做黑芝麻什麼的,因為真的就是不夠用。

大學畢業做包子,一年做到兩個億!聽聽他怎麼說的吧……【詹國樞】 新聞 第6張

有些東西像青菜,想來簡單,挑挑也蠻難的。青菜其實有二十多種,有什麼蘇州青、上海青、矮腳青、花王菜,我們差不多把江南這一帶出產的都試過了,最後就確定花王菜和矮腳青,但是矮腳青有時候會有點苦,不知道為什麼出來就會有點苦澀味,有時候又不會,不穩定。我們最後確定就花王菜,現在甘其食所有的用的青菜都是花王菜。

青菜最大的問題,倒不是選擇它,我覺得是工藝的問題,因為用來做菜包的菜餡兒,整個加工程序裏有一道叫「殺青」,就是把青菜通過高溫水焯一下,然後馬上起來。大家知道高溫水差不多90度的水,燙過以後青菜非常燙,一定要讓它馬上冷卻,不然它馬上就會變黃、變黑,別說做餡料了。

所以怎麼讓它冷卻是個問題。如果在家裡做,我們通常就讓自來水淋一下,它就可以冷卻下來,但是你要知道每天幾萬斤的青菜,堆起來像山一樣,如果不能迅速幫它降溫,就會成為一個災難性的問題,瞬間就會發黃、變爛。

這時我就用了我自己的一些專業知識。因為我大學學的是工科,電氣控制,沒學好,當時還有一門考零分,但是我還是有點小腦筋,做了一套冰水殺青系統,這套系統用到現在非常好,我相信是行業內獨一無二的,版權屬於我。

這套冰水殺青系統就會把自來水放出的溫度在任何時候,包括夏天,控制在10攝氏度以下。夏天10攝氏度的水就很冰很冰的,那高溫焯過的青菜迅速進到10攝氏度以下的水,它就一直保留那個青,所以大家喫過我們的菜包,任何時候去喫都翠綠翠綠的,你就像感覺別人加了很多色素一樣,但實際上很自然,因為最大程度保留了這個青。

大學畢業做包子,一年做到兩個億!聽聽他怎麼說的吧……【詹國樞】 新聞 第7張

肉包是大家最擔心的,實際上它的問題最少。因為肉包的肉我們是找的全國最大的供應商,一年銷售額400個億,而且品質非常穩定,從來沒有給我們添什麼麻煩。就是剛開始的時候比較傲慢一點,他根本不相信甘其食會需要用他們這麼貴的肉。

我們就一直合作到現在。我覺得他們還是非常坦誠,因為發生過一件事情,我們用的是豬前腿的夾心肉,每一塊肉豬前腿一塊就這麼大,一包肉裡面25公斤,差不多六七塊這樣子,每一塊肉屠宰好以後都會清洗,清洗好以後用保鮮膜把它裹起來,每一塊都獨立地裹,裹好以後再用一個塑料袋把它裝好,封好以後裝箱。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裏,裹的時候是沒問題的,可凍了以後就成了問題,凍了以後肉的間隙會把塑料膜夾住,當你撤掉塑料膜的時候有可能這個膜就斷在裡面了,雖然幾率很小,但這就是安全隱患。我們說你一定要改,因為在安全面前真的是沒有大小,雖然我們是一個很小的採購商,你是中國最大的供應商,但這是安全問題。

他們完完整整地按照我們的要求改了。這個動靜是很大,大家可能認為那不就不裹就好了嗎?不是這樣子的,對整個流程來說,改造非常大,據他們自己說,整個費用光這麼一個改造,差不多就花了六七百萬,我們一年向他採購的利潤完全不足以支付這個費用,但是他們還是改了。

當我們的店越開越多的時候,就有很多的人想找我們合作,比如說做糉子的,他說你那麼多店,我能不能夠在你店裡代賣些糉子。後來我說不行啊,這會讓我們分心,他說那這樣也可以,不賣糉子了,你賣糉子券行不行,端午的時候你就代賣糉子券,人家買好券以後打個電話,我們就給他送過去。就這樣我們也不做,因為我們覺得,我們只願意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怎麼做好包子上面,絕不在乎這個額外丟掉的價值。

然後也有很多人問我們加盟,到現在為止,我的微博,包括我們的官方微博,收到最多的信息就是讓我加盟吧,我怎麼加盟啊,甚至來自國外,什麼澳大利亞、新加坡,包括美國、加拿大,他們都打電話說看看能不能合作,或者在國外加盟。但是我們不做,我們認為做好一種經營形式其實也是一種專注。

這裏我想解釋一下加盟和直營的區別。如果我們做加盟的話,我這個團隊應該去尋找更多的加盟商,並且為他們服務好,這纔是一個加盟體制。但是我們只想更好地服務好顧客,那我就想一個做加盟的企業,如何能夠服務好顧客呢?我覺得這是隔山打牛,你肯定是不斷地勸說你的加盟商,你要對你的顧客好,你要怎樣你要怎樣,但是實際上他能不能做到,你不清楚。

所以說我認為加盟和直營,是完全不同的經營體制,我們只願意專注地做好自己的直營體制,不管這個加盟可能會給甘其食短短幾年帶來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收入,我們也覺得不可以做。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商業的本質是如何最快地賺到更多的錢,但事實上,我不是這樣認為的。在我理解,我覺得商業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向所有的人傳達善意,你要向所有的關聯方傳達善意,你跟他們發生的所有交易都是對對方有利的,我認為這纔是商業。

大學畢業做包子,一年做到兩個億!聽聽他怎麼說的吧……【詹國樞】 新聞 第8張

現在甘其食大概差不多有1000多員工,而且散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七八個人一組,你如果靠管肯定是不行,如果靠管肯定就糟了,我們不如就努力做所有的事,讓他們有價值地存在,並且讓他們在這個城市裡面有尊嚴地活着。

我很喜歡看到他們一回去,到這個小區門口「張大媽李大媽」地一路招呼着就進去了,大家也都非常高興,這是我認為他們幸福的狀態。這種情況下真的不怎麼需要管,你不用去管一些非常細致的細節,比如說看他們會不會認認真真做包子,你看我們包子的誤差只有兩克,如果稍微一不用心,根本做不到。

我們的顧客其實也是的,就是因為你喫得很放心,覺得很好喫,所以你覺得你的整個購買是非常超值的。包括供應商,我們的策略就是放水養魚,讓供應商都賺到錢,這樣他們才會更加用心地去做好原料供給,我們纔有可能去做好包子。

那麼整個行業而言,大家就都更加有信心了,如果我的同事去辦證,他們一看說你甘其食的吧,就對我們比較客氣,再也不會有遲疑的態度。大家對包子也比較有安全感,行業效率也大幅提升,整個體量就很大。

大家還記得嗎,我剛才說,2008年的時候我調研過,整個杭州一年包子的銷量差不多6000萬,但是今年光甘其食,就能做到三個億,我覺得這就是商業創造的價值空間。

(童啟華 原載《一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