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春节期间,一则《月入万元吃不起车厘子》的文章深深地刺痛了我。不是说理财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财务自由吗?连收入这么高的人都实现不了“车厘子自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实现财务自由到底需要积累多少钱呢?

  标叔:

  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自由是指被动收入大于日常支出,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就算实现财务自由。

  由于每个人的支出水平不一样,实现财务自由的标准也不同。比如说,一个家庭的月平均支出为6000元,一年的支出为7.2万元。只要该家庭的被动收入能够超过7.2万元,就可以算是实现了财务自由。

  目前1年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略高于4%,3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为4.18%(年化收益率约为4%),按4%的收益率计算,要获得每年7.2万元的理财收入,需要拥有180万元的金融资产。

  拥有180万元能算财务自由吗?很多人肯定会持否定态度。但如果你是1个人生活,又没有房租或房贷的支出,每月不工作也能有6000元可花,过得还是挺滋润的。但如果你是三口之家,或者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房租或房贷,每月6000元就真不算多了。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几十年后,即使是1个人生活,每月6000元的生活也不一定够。

  那么,积累多少钱才能算实现财务自由呢?我认为,以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为标准,计算个人或家庭的支出,由此算出实现财务自由的指标,是比较合理的。因为我们现在缴纳社保的最高基数为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高于3倍平均工资肯定属于高收入群体。即便是这样的高收入群体,也不会把每月的收入全部花光。因此,当他们的被动收入超过他们的工薪收入时,即使不工作,也可以过得非常富裕。

  以上海为例,最新公布的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是每月23496元,去掉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后,到手的收入大约在1.8万元左右(每人的个税抵扣项目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全年的收入约为21.6万元。以此计算,个人需要拥有540万元的金融资产,就可以获得每年21.6万元的理财收入。如果是家庭,按家庭中有2名高收入者计算,需要拥有1080万元,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1080万元的确不是一个小数字,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但实现财务自由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我们的资金量比较高了之后,一是可投资的理财产品会更多,收益也比普通理财产品更高;二是我们可以进行资产配置,将部分资金配置到股市,获得更高的收益;三是退休后,我们会有退休金,这部分资金不用我们付出劳动,也可以算是被动收入的一种。以2人月退休金合计1万元计算,可以减少300万元金融资产。如果综合收益率提高到5%,拥有624万元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作者:汪标;图/小黑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