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资者有一种感觉:「怎么感觉身边的人都在理财投资,但是并没有感觉他们有较大的变化呀!」首先投资者要明白理财投资并不代表就一定能赚钱,哪怕是科班出身的基金经理和金融分析师,也不可能每一次出手都能赚钱,每年的年化收益率一定是正值都是不确定的。其次,骑牛看熊认为投资者要明白资金的多少并不代表能够增加盈利的几率,相反小钱心态好还可能会赚钱,钱多了总想赚钱却总是在亏损,这就是现实中常见的现象。


小本买卖,赚了1w多一点点,按照平台的统计,日常收益可以打败80%+投资用户。

个人情况:工作5年+,小房奴一个,日常消费刷信用卡,工资还房贷信用卡后放理财。平均理财本金1-2w,如果有报销及年终奖的月份会多一些,但很快就还贷款了。

理财观点: 稳健+长线持有;一般年化收益达到10-15%就会赎回,落袋为安,但部分表现好的产品会坚持持有至年化收益30%以上。

从上到下,按投资时间从长到短来说:

【支付宝】

2013年余额宝上线就开始用,主要收益来源是初期的货基收益;2017年-2019年坚持定投,2018年总收益大跌至-3k,2019年慢慢就涨回来了,2019年下半年开始重心转移到理财通。

**买基金的话,还是要定投,坚持住。

2021年来基准11%,我的收益7%,但还是超过89%的人,细品

【理财通】

2017年开始用的,刚开始是为了分散投资,那时候理财通的产品不多,他们主打精选,就买了一些。慢慢的发现收益都不错,支付宝的基金达到年化收益10-15%后就转投理财通。现在支付宝的都是这些年砸在手上的。。。

在理财通还买了2款有封闭期的基金产品,运气比较好,年化涨幅50%(顾虑封闭期,买的不多),但跟风买的其他的也表现一般。

**好的产品值得长期持有,大家可以多挑挑。

中欧匠心真的是神基,前期表现非常低迷,半年后开始飞升

【量财猫】

2020年下半年开始用,主打基金组合。当时是基金组合(也叫智能投顾?)的风很大,但不知道买啥,感觉很多平台都是买基金公司的组合(支付宝和理财通的中欧股票全明星一毛一样),犹豫了一下,因为有体验金活动就试一试。注册送了1500元体验金,比较激进的全买了高风险组合,股票型基金占比80%+,2个月收益有10%+,就逐步买入了。

**会提醒调仓,跟调就行,很方便,打算长期持有

手写的M是几个月的意思,不同组合代表股债比不同,我比较基金,嘻嘻

现在全民缺失的两大常识:第一医学常识,第二金融常识。

医学常识的缺失造成大量医患关系。

金融常识的缺失造成想一夜暴富的人血本无归。

理财知识是必备技能,不管你做啥行业,必须学会理财,我也不是金融专业,但是平时喜欢财经,平时就当爱好学习。

学习方向:宏观经济学、会计知识、金融、地缘政治经济、股票知识、基金知识、投资、人性。

目前最适合普通老百姓的投资理财方式买基金,跟著基金公司吃肉。买股票需要你很强的专业性,要不然你进去就是肉搏的小兵。买基金一年十几个点收益率的话也是不错的,好的话更好。

还有就是你可以避免很多坑,金融里边很多坑,你明白以后就不会踩雷了。即使啥也不买也可以拓展一下视野,不管做啥工作,自己也能用得到。


理财并不是简单的拿著钱去买理财产品,而指的是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务的保值、增值为目的。

1、记账,分析自己的收支情况

所谓理财,最基础的一步自然就是理清自己的财务状况。因此,学会记账很重要,尤其是支出情况的记录。定期分析自己的收入与支出,优化那些不合理的支出。

2、做好职业规划,增加工作的收入

你可以多分享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或者多参加线下活动,积累人脉关系。好的职业培训,说不定能让你未来的薪水翻倍。身在职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为了薪水,更为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3、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丰富自收入来源

现在,许多人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会通过拉赞助出书,分享生活经历,或旅行代购等多种方式,让爱好成为赚钱的方式之一。总之,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做些有趣的工作,丰富收入的来源。

4、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逐步实现

财务规划,是指设定一个近期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所需要的花费来进行理财(比如,1年后买房,2年后买车等)。然后根据规划,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存款甚至投资理财的计划。


还是有必要的。常常碰到朋友们问我一些关于理财或者金融产品的问题,我想很多朋友可能会需要树立对理财的正确理解,以及如何投资,如何认识市面上千变万化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这是一个庞大的话题,需要很长很大篇幅才能让你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本号会陆陆续续从框架开始,再细致深入到每一个产品种类给大家聊一聊,帮助大家理解理财,理解投资。如果读完你觉得有用或者有趣,欢迎关注我们发现后续的内容。

本文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先讲讲为什么要理财,「钱」是什么,以及在你理财之前需要想清楚的东西。

为什么要理财?

保存财富,财富增值,发家致富,财富自由?

无论你最早理财的目的是什么,背后都是因为明天的「钱」,可能会不如今天的「钱」这么值钱。这也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无处不在,而且比你看到的范围要大。它是现代货币制度下的一种正常现象,永远存在,而且因为人口越来越多,锅越来越大,一直在愈演愈烈。

「钱」是什么?

在古代,「钱」是金属,理财的方式可能会简单很多,你把铜钱换成金元宝,埋家里就行了;或者买几亩田,还能出租出去。在现代,「钱」目前还是纸的,但是马上就要变成「数字」的了。按照目前的理解,钱在数字状态,可能会停留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钱」会慢慢从金属变成数字呢?这和「钱「的本质有关,我认为钱本质上就是一串信息,是对持有人对这个社会能够产生的价值的一种认可。 其实「钱」在变成贝壳和金属之前,应该也是数字状态,只是我们在书面文本很少出现。所以,不要觉得数字人民币会让你有多慌,其实它只是更纯粹,更本质了而已,我们几千年或者上万年前,人类社会刚出现的时候,老祖先用的也是这玩意儿(数字)。活了一圈又回去了有没有?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数字货币会让通货膨胀消失吗?我认为不会,反而,数字货币可以赋予当局驾驭通货膨胀的能力,可能会引发一场巨大的革新和社会进步。

都是数字了,我如何才能理财呢?

回归正题。人因为会使用工具才会从动物世界脱颖而出,我们借助各种金融工具(产品)是能够帮我们实现这个特定的目的的。但是在我们深入介绍金融产品之前,你首先要想清楚一些问题。

要先想清楚哪些问题再去寻找合适工具呢?

1。理解你理财的目的

理解你理财的目的很重要,因为你理财的目的限制了你这笔钱可以用于投资的时间。比如,你这个月工资在必要的支出之后,还剩下3000元,而下个月可能要买手机,算上信用卡账期最多帮你扩充60天,也就是你这笔钱最多3个月内就要花出去,你可能就只能放在短期的货币基金里面了;而如果这3000元是准备给小孩将来10年,20年以后读大学用,那你这笔钱就可以做一个长期投资了;如果你比较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想好了这笔钱就是用于将来不知道什么时间的健康支出,那你可能会想要买个重疾险。

2。可以承受损失的能力

我认为除了时间限制,还有一样特别重要的是你可以承受损失的能力。

这一点,我认为是比较难以想清楚的。因为你理财的时候,可能只是想赚更多的钱,几倍,几十倍最好,最好不要有损失,一点也不要有。

有这样的工具吗?有,但这是一种神器,并不属于我们。我们来想像一下,有哪些工具存在这样的特征?比如人民币的印制模板;或者国家税务系统的账号。但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能够投资的,它属于全部的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

理性想想,你是知道世界是公平的,你想得到多少,你就得付出多少。我这里要强调的是,你有时候对自己的认知可能并不准确,我们讲的风险承受能力是客观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你认为自己能够承受100%的本金损失,实际上你可能连10%的不能承受。举个例子,你这个月花销剩余还剩5000,但是你下月房贷要还5000,你是不能说自己有什么风险承受能力的。如果你不用还房贷,车贷,信用卡,也没有小孩,没有老人需要赡养,健康程度良好,你觉得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很弱,不能承担一点的损失,而选择把钱全部买成了流动性良好的无风险理财或者货币基金,那么你其实是浪费了自己良好的风险承受能力。

绝大多数人,其实会介于这两者之间,那么功课留给你,花点时间想一想,我每个月能有多少钱用于投资,这些钱能放多久不动,它损失多少比例会对我将来的生活产生实质的影响。

金融产品的种类

其实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法,也和你是因为什么样的目的去使用这个工具有关。你可能不会开著车子去家楼下的超市买菜,但是在我们投资的时候,却因为搞不清楚状况,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也是本篇想给你留下的最重要的概念,先想清楚再出手,不要凭著本能,不要盲目跟风。

不是很严格的分类,先列举下读者可能每天会接触的金融产品:银行理财产品,货币,股票,债券,基金,保险,信托,券商资管,贵金属,比特币。。。其实任何可以帮助你储存财富的客观存在都有成为理财产品的可能性。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在我们公众号留言。后续,我们会根据读者的需求来重点深入浅出地讲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产品,帮助大家理解金融世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