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的人,未必就一定糊塗;不醉酒的人,未必就一定清醒……

  人活一世,真的不太容易,總是會有那麼幾件事叫人想不通、看不透、猜不出。想不通的,就一直要想通;看不透的,就一直想看透;猜不出的,就一直想猜出答案……於是,快樂的人生中就多了些許苦悶,幾絲淡淡的閒愁,愁到深處,恍恍忽忽間,惟有鍾情於酒……

  人人都懂醉酒的滋味,人人都有醉酒的感受。先賢不是早就說過,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其實,聖賢寂寞是真,飲者留其名,則是有些遷強。因爲自古以來的聖賢,數來數去也只不過就那麼幾個,而飲者則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能有幾個醉酒者在青史上留名……

  自古以來飲酒者,都會爲自己飲酒找出不同的藉口。找不同的藉口飲酒的人,即使同喝一碗酒,也會喝出不同的味道。說是喝酒,其實就是品心情,不同的心情,就會喝出酒的不同味道來。於是,人們開心時喝,憤怒時也喝,哀傷時喝,歡樂時也喝,團聚時喝,獨處時也喝,興奮時喝,落莫時更喝……酒沫四濺之時,酒杯交錯之間,喝出了人的千姿百態,也品出了酒的酸甜苦辣……

  都說喝酒是一種寄託,將自己的情也好,義也罷,夢也好,念也罷,都寄存在一杯杯的酒水中。可酒水更烈,哪裏容得下那麼深沉的情義,估計都會成爲水中月,鏡中花。寄託于山,山倒;寄託於水,水流。到頭來,苦的還是自己,傷的更是自己的心。其實,我覺得喝酒更象是一種解脫,專情於酒,物我兩忘,無拘無束,惟酒爲尊,天下和事,能奈我和……

  醉酒的感覺真好,可以讓人暫時忘卻周邊的俗世凡塵,迴歸自己一顆清靈剔透的那顆心,無慾無念,無前無掛。人其實本來就是十分純靜的,赤條條地來,又赤條條地去,和前和掛之有。

  只是在凡塵薰染已久,耳聞目睹,自覺不自覺地就沾染上了好多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功與名、利與祿、是與非、對與錯。豈不知,百年之後,自己爲之苦苦奮鬥一生的功名利祿、是非對錯又歸於和處……

  醉酒的感覺真好,可以暫時讓自己有片刻的安寧,重拾自己的真性情,痛痛快快地做一次真自我。爲了生活,人們平時帶的面具太多太多,有的爲了奉承,有了爲了討巧,有的爲了投機,有的爲了獻媚,有的爲了自尊,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在自憐……惟有端起酒杯,開懷暢飲間,才也說平時不敢說之語,做平時不敢做之事,想平時所不敢想。返樸歸真,迴歸本性,說起來容易,可在現實在真正要做起來,又能有幾人,又能有幾時……

  醉酒的感覺真好,可以暫時讓自己只鍾情於酒,心無雜念,心無旁騖,心甘情願,心情也會變得十分輕鬆。在那一刻,什麼都可以拋於九宵之外,什麼都可以棄於阡陌之中,什麼都可以融化於一瓶拼一拼白酒之內……這個世界的誘惑太多、雜念太多、俗望太多,常常讓人窮於應付,疲於奔命,席不暇暖,四處奔波,筋疲力盡,爭脫不得,鍾情於一就變成了人生中一種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飲酒,姿態萬千。小口細咂,這是品味;推杯換盞,這是客氣;放杯豪飲,這是氣度更是交情......芸芸衆生皆飲酒,卻很少有人覺得喝酒也是個人生修煉。

  凡人飲酒,但求一醉;智者飲酒,但求滋潤。人與人之間,喝酒是有區別的,有區別就會產生境界。飲者可分五層境界:酒人、酒霸、酒傑、酒聖、酒仙。快來看看你處於哪一層吧。

  我就是愛喝酒,別讓我停下來。好喝酒而成習慣,常喝酒而成癖好,以酒以爲樂,以酒爲事,無甚不可無酒,無酒不成其人,言其人必言酒,是可謂“酒人”。由此觀之,酒人是一切愛酒、嗜酒者的統稱。

  文能彈琴看星星,武能上馬喝三斤。酒霸即酒中的學霸。隱匿在人間有頭腦的高智商人物,社交範圍廣泛,融合契合度高。洋酒、紅酒、啤酒和白酒樣樣精通,琴棋書畫信手拈來,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

  難得一二朋友,聽風看花吃酒。酒中豪傑,也做酒豪,比喻酒量很大的人,會須一飲三百杯,豪情爽快。如李白有云:“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人在江湖行走,難得一二朋友,見面不說世事,聽風看花吃酒。

  你身上的酒味,一聞就沒我的貴。在釀酒技術上,有最高智慧和有特殊成就的或做出卓越貢獻的人,如杜康。後來又有“酒清者爲聖人,濁者爲賢人。”一說,因此酒之清者爲酒聖。好喝酒、能喝酒、善喝酒的人稱“酒聖”。李白《月下獨酌》有云:“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

  有生之年,酒色雙全。嗜酒的“仙人”。多用於指酷愛飲酒,崇尚老莊哲學的人。杜甫的一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只能讓人歎服:“天上人間,惟有酒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