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


我猜,提問的人,一定沒看完他們任意一人的詩集。


陳子昂的詩比李白的更有韻味。

這話說得很籠統,如果你說我覺得這幾首陳子昂的詩比這幾首李白的詩更有韻味,可以把例子舉出來,我們來探討。


韻味這個詞很難講,不過古詩詞本來就是講究意境的,說的白話點。

其實就是感覺。

每個人閱讀不同的詩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就跟一千個莎士比亞一樣

一定會有人和你的感覺一樣的。

陳子昂是初唐大家,不過存世作品僅有百餘首,但是登幽州台是千古名句

李白是盛唐大家,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了陳子昂影響的。

陳子昂講究唐詩復古,李白其實也有這方面的訴求,就是摒棄梁陳時期的奢華風格。

所以李白在唐朝似乎有一段時間是與陳子昂齊名的,雖然我們現在都是說李杜。


我印象深刻的是李白和崔顥同寫黃鶴樓的詩

就舉這個例子吧

崔顥篇: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秦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據說李白一日上黃鶴樓見崔顥的題壁,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更多的是無奈,不甘。

李白自己覺得崔顥啊把他想寫的全部都寫完了,後來在游鳳凰台的時候題了一首: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本人是李白的迷妹,喜歡他的所有詩,對別的詩人優秀的詩篇也是痴迷。我的觀點是:真正優秀的作品是不會被埋沒的。

以下附贈李白一首詩

將進酒唐 · 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與 @大叔好物說878 相反,我倒是認為,必得通讀兩人全集,才會真有題主這個感受。反正失眠,時間線上出現了這個問題,就來藉此談談陳子昂及其《感遇》詩。先舉聞一多先生在《陳子昂》中的論斷:

史稱子昂詩「變雅正」……他重要的貢獻在寫了象《感遇》這一類的詩,雖然在前有王績,在後有張九齡所寫都不及他,即使是太白也難和他相比。我曾說過,中國的偉大詩人可舉三位作代表,一是莊子,一是阮籍,一是陳子昂,因為他們的詩都含有深邃哲理的緣故。

聞先生自然是通讀了陳、李兩家集的,這裡他就認為太白不及陳子昂。太白集中對標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的是《古風》五十九首——如果題主所謂「韻味」是從「哲理深邃」的角度說的,那麼說不但太白《古風》不如子昂《感遇》,阮籍《詠懷》亦猶在子昂之下,聞先生就說:

王績學陶潛,陳子昂學阮籍,王不及陶遠甚,陳則超阮而上之……阮未忘個人,陳融液大我

然而《感遇》詩其實非常不好讀,我自己中學時候初讀,如同嚼蠟,直到十年過去,一日從頭到尾通讀三十八首,竟於清秋之時汗流浹背:尤其是當你從初唐詩一直讀到陳子昂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那真是無與倫比的境界。可以說沒有陳子昂,就不會有盛唐諸家。而且由於誠摯的個性、獨特的出身以及複雜的經歷,子昂把對形而上問題的思索和對蒼生的悲憫奇妙地融匯了起來。

關於陳子昂的思想傾向,是儒釋道中哪一支,歷來爭論不少。但實際上比傾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是一種對形而上問題執著求索的態度整個生命的價值感,都與這根本的問題相聯繫,因此他才要不斷進入一種「游玄觀化」的狀態,也就是在世界本源的層面觀察萬事萬物的變化。所謂「茫茫吾何思,林卧觀無始」「吾觀崑崙化,日月淪洞冥」「深居觀元化」「閑卧觀物化」「幽居觀天運,悠悠念群生」……這類在《感遇》重反覆出現的句子,就都是講的這樣一種精神狀態。這大概和陳氏巴蜀土豪的出身有點關係:中原是變來變去的,但這僻處一隅的土豪卻始終保有著當地的勢力,度過了無數的亂世。

然而,對子昂本人而言,進入這樣的狀態時,既是他發現和體驗生命根本意義的時刻,卻也是他察覺到現實的人世間諸般熙攘爭利之事為無意義的時刻:

深居觀元化,悱然爭朵頤。讒說相啖食,利害紛??。

朴散為器之後,「時俗頹此風」已久,無論是小人物「勢利迭相干」,還是英雄豪傑「終古代興沒」,從那種形而上的角度來看,都是沒有意義的。自然的大化流行,「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本來有它絕對的秩序與美感,可人類永遠在「強生事」。這就不能不令詩人感到悲哀,在武周時代複雜政局中歷練的經歷更是加深他的感觸,然而更悲哀的還在後面:

蜻蛉游天地,與世本無患。飛飛未能止,黃雀來相干。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樹林。何知美人意,驕愛比黃金。殺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陰。旖旎光首飾,葳蕤爛錦衾。豈不在遐遠,虞羅忽見尋。多材信為累,嘆息此珍禽。

人世間無意義的爭執,並不是個體主觀上不願意參與,就可以迴避的:因為在世俗的眼中,只要你仍然存在,就有奪取和利用的價值。所以無論是遊仙、避世抑或隱居,最後都是為的逃離這樣爭奪擾攘的世間——然而子昂本人也清醒地意識到:逃不了。在人世的大潮下,全部生命的意義都在不斷被凋殘,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雲海方盪潏,孤鱗安得寧。

群物從大化,孤英將奈何。溟海皆震蕩,孤鳳其如何。

這樣深重的無力感,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都是罕見的。這也是由於子昂的「天」——借用馮友蘭先生的說法——還是魏晉以來的「自然之天」,而不是宋儒的「價值之天」。正所謂「大運自古來,旅人胡嘆哉。」所以清醒本身不意味著任何出路,因為那「自然之天」是無所立的。「價值之天」還能給人一個「天理」,自然之天就是以萬物為芻狗罷了。所以在「自然之天」的範疇下覺醒,便不意味著任何出路,只意味著巨大的痛苦:

聖人教猶在,世運久陵夷。一繩將何系,憂醉不能持。

而《感遇》更偉大的地方在於,這種絕望和無力感並沒有讓子昂走向阮籍式的憤世嫉俗,也沒有走向李白式的神遊八荒——相反,子昂切實地對這人世生髮出一種巨大的悲憫:一切珍貴的存在永遠在被拋擲,就連生命本身也只是在這樣凋喪。《感遇》中凡有現實諷刺意味的作品(其三、其十九、其二九、其三四),都並不簡單是社會批判,背後都有這一層意思在。

包括子昂之所以追慕「古」,無論從政論還是文論上,都力倡復古,本質也是因為厭惡齊梁以來那樣與生命根本意義毫無關係的文字遊戲。陳子昂講復古與後世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的「復古」背後是有超越於具體時代的生命體驗的,他不關心三代和兩漢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他自己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對於形而上問題的執著要求他必須回到「古」。因為那才是一個人工寡少、而更貼近形而上原本秩序的時代,也是生命的意義得以最充盈地展現的時代。陳子昂本人也正是齊梁以降一位重新把人生的重量帶回詩歌的人物,盛唐詩歌終於展現出個體生命多彩的面貌,陳子昂乃是最重要的先驅。然而論思想之深刻複雜,卻仍然沒有人超越其上。

而也正是因為要表現如此複雜的思索,陳子昂才會突破齊梁以來駢對的風氣,大量運用散句,使得古體與近體重新分流。盛唐古詩甚至律詩那種對散不拘、天真爛漫的自由風氣,其實也深得之於陳子昂的啟發。


為了完整回應題主,還要稍微談談李白。我以前寫過一個關於李白的回答:

李白的詩好在哪裡??

www.zhihu.com圖標

李白在藝術上既有天分,又有苦功,的確是難得的人物。但如果僅從為人的角度說,李白是真的天真爛漫,因而也並非一個特別深刻的人。主導他的作品的往往不是一種思理,而是一種情緒,或者是喜悅的,或者是激昂的,或者是悲憤的——好處在於很容易打動人,而且當他處在一種飽滿的藝術狀態時,他的作品簡直渾然一體,不可句摘。就比如《將進酒》這種作品,你非要沉下心來細扣,是做不到的,因為讀不兩句肯定就要飛起來了。但情緒一方面禁不住反覆琢磨——你讀一百遍《將進酒》,每次自然都覺痛快,但每次的感受也差不多就都如此罷了;另一方面相對於變化多樣的思想,「喜怒哀樂」這些情緒相對還是類型化的。所以王世貞說「十首以前,少陵較難入;百首以後,青蓮較易厭」,這話還是有道理。所以要讀太白,必須速讀,專一無事一遍翻過,體味意氣飛揚之感;如果要去含英咀華沉浸醲郁,反而有時候會覺得食之無味的。

而陳子昂的作品就很耐讀,尤其像《感遇》這類作品,反覆閱讀,體會背後一以貫之的思致,其實真是能令人驚心動魄的。諸位愛好詩詞的朋友,其實也可以拿陳子昂做個標尺:什麼時候能讀出陳子昂《感遇》的高處來,便可說對於古典詩歌的了解超越了入門階段了。


這兩位大詩人的詩我都喜歡,但他們風格不同,各有各的韻味。陳子昂是初唐詩歌革新的先驅,他的詩古樸蒼勁,被稱作詩骨。陳子昂的詩有很深的內涵,很多反映現實,心繫家國大事,詩中常運用典故,值得反覆吟哦,細細品味,但有些詩也略感晦澀。元代方回贊陳子昂為唐之詩祖,李白也將陳子昂比作鳳麟。李白也曾寫過幾首與陳子昂風格接近的五言古詩,但李白的風格總體飄逸洒脫,被稱作詩仙。雖然兩人都信奉道家思想,但李白是完全的脫俗,而陳子昂在個人命運方面彷彿很看得開,但在憂國憂民方面卻一直放不下,有較大的抱負卻又「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因此有著較強的宿命感。這些隻言片語,只是一些突發的感想,可能不太正確。


額嗯,,題主是不是只讀過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以及只讀過李白的幾首詩才有此疑問呀,,,建議多讀一些他們其他的詩,不然真的不好說,要是你認真地讀過他們的大部分的詩作有自己的理解了,然後再來看你的想法。個人喜好沒什麼的,,一方面,某些東西不是依靠個人感覺來評定的;另一方面,個人喜好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一樣的,你就是喜歡陳子昂沒有什麼問題,就是為什麼要拿來和李白(或其他詩人也一樣)相比呢,感覺是要比出個好壞的感覺或是有隱約的藉以踩一個人們公認的歷史公認的地位非常之高的人來顯示自己的獨特(沒有嘲諷的意思)。

總之就是,喜歡哪個詩人或者說更喜歡哪個詩人都是自己的喜好,都是非常非常優秀偉大的詩人,自己喜歡就好了,不用拿來做比較的也不需要向他人尋求這個偏好是否正常的確定。


不存在


同意題主的觀點。陳子昂的詩古樸厚重,需要細細品味,越品越有味。李白的詩瀟洒飄逸,一讀就懂。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陳子昂的詩像是八寶葫蘆鴨,要邊吃邊探索,越探索越能嘗出其中滋味之豐富。而李白的詩像是剁椒魚頭,一上來就把所有滋味都暴露給你,吃起來十分過癮痛快。


知乎喜歡李白已經感覺是政治正確了,能不能有點自己的想法?

更討厭的是,還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其他人。只能說,人總是更喜歡天才,沒錯啊,李白就是寫詩的天才,再加上傲氣洒脫遣,詞用句各種不羈,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啊。

我就不喜歡李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