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各朝對官員的生活管制制度是不一樣的,為了強化中央集權,我國古代對官員的管理大體呈現出的趨勢是逐漸嚴格的,就如宋朝是文人的天堂,明朝卻成了官員的地獄,然而到了清朝,進一步削弱相權,強化中央集權。

然而,與皇上最親密的官員,估計就是王爺了吧,雖不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地位還是相當不錯的。

明朝不讓王爺進京vs清朝不讓王爺出京【事說歷史】 新聞 第1張圖片來源於網絡

王爺是封建時期尊稱有王爵封號的人,除了王公貴族,同時也包括對國家和民族有貢獻的部分平民。大多數王爺出生就坐享榮華富貴,不用為國家政事煩惱,但是,王爺的生活也並非完美。同樣是王爺,在明清兩朝,對其管理卻是大徑相反。

明朝不讓王爺進京vs清朝不讓王爺出京【事說歷史】 新聞 第2張

明朝是不允許王爺進京,而清朝卻是不準王爺出京。

明朝吸取元朝內亂的教訓,為防止內亂的發生,於是將王爺們盡數分封到外敵,成為割據一地的“藩王”。為了避免王爺與地方官員有太多的接觸,王爺如若沒有朝廷的召見,是不能私自回京,而且還不能私自離開自己的封地。

明朝不讓王爺進京vs清朝不讓王爺出京【事說歷史】 新聞 第3張

明朝這樣做的優勢是避免了九子奪嫡這樣的事件發生。但是卻造成了地方勢力過大,中央集團嚴重弱化。明成祖朱棣打着“清君側”的口號,硬生生的奪了侄子的皇位。此外,還因分封不斷,朝廷甚至還拿出了三分之二的稅收拿來分封,這就等於朝廷在供養着這些藩王。

明朝不讓王爺進京vs清朝不讓王爺出京【事說歷史】 新聞 第4張圖片來源於網絡

朱棣成功登上皇位,繼續削藩,即害怕另一個藩王來一場“靖難之役”,對他們嚴加管控,稍稍越雷池一步,清罰嚴懲,重則削去爵位。但又不得不養着這些王爺,沒事發發錢,來一下“倍加恩利”,讓上蒼知道皇上是多麼有仁愛之心,心繫宗親。

明朝不讓王爺進京vs清朝不讓王爺出京【事說歷史】 新聞 第5張圖片來源於網絡

清朝不讓王爺出京,除了皇帝下命令,否則王爺是絕對不能踏出北京城的,相當於限制了人生自由。雖然很好的避免了王爺在外的地方勢力積聚,但也造成了宗親干政。

明朝不讓王爺進京vs清朝不讓王爺出京【事說歷史】 新聞 第6張圖片來源於網絡

清朝的王爺雖然經濟上不能比明朝的藩王,但是並沒有被剝奪朝堂上的職位,清朝的什麼攝政親王、議政王多着呢。這樣看似明朝吸取元朝內亂的教訓,清朝同時也吸取着明朝“藩王作亂”的教訓呢。

明朝不讓王爺進京vs清朝不讓王爺出京【事說歷史】 新聞 第7張

明朝的不讓王爺進京和清朝的不讓王爺出京,孰優孰劣?難以定奪,但是這樣做,都是為了弱化王爺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儼然,無論明清,王爺其實都是朝廷的高級囚徒,甭管什麼明清,他們都被限制着人身自由,但是明朝卻沒有像清朝那樣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王爺之間營私結黨。

明朝不讓王爺進京vs清朝不讓王爺出京【事說歷史】 新聞 第8張

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