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飞行汽车这东东不太靠谱。

理由:现阶段的飞行技术太原始了,基本上还处在更高更快更省油的阶段,操控性尤其是低速+小空间+复杂环境下的操控性极差,很难以目前私家车的规模在人口聚居区推广。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主流飞行技术依赖的工质一百多年来没发生过改变,都是气体。

具体来说,不论是固定翼飞机还是旋翼机,升力的产生都要依赖于机翼相对于空气的运动,由翼面上下空气流速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提供升力。

至于火箭发动机,则是依赖于高温高压气体从燃烧室喷口释放、冲出而形成的喷流,其反作用力作用在箭体上形成大于箭体重力的推力。

这两种机制的共同特征是:升力的产生依赖于气体压力的变化。

对于固定翼飞行汽车来说,其机翼相对于空气的运动速度等于汽车整体相对于空气(以及地面)的运动速度,这就决定了其对跑道及相关场地的需求是刚性的,不可能大规模应用于社区附近。

对于旋翼飞行汽车(以及火箭推进飞行汽车)来说,当气体压力变化产生的升力足以支撑一两吨重的飞行汽车时,必将在较大范围的气体空间内造成剧烈的扰流,从而使单位空间内能容纳的飞行汽车的数量受到限制。

感受一下(图片来自网路,侵删):

就这气场,啥飞行器敢从这货下方空域穿越???

火箭升空的图片就省了,请自行脑补。

也就是说,依靠气体压力升空的飞行汽车,其升力原理使安全飞行所需的空域、地域太大 -- 至少在新的飞行原理出现、成熟之前,飞行汽车不太可能进入社区。

退一步说,即使在邻近社区的区域专门开出一片起降场地,其车均成本也绝对不是多数民众所能承受的,更不用说扩量以后复杂之极的飞行调度问题了。

这就是本文的观点。

等等,貌似漏掉了什么..................

哦,对了,是红嘴奎利亚雀,标题里说过的,咋给忘了?? 晕~~~

其实,也没啥,百度百科说了:

红嘴奎利亚雀体长约13厘米,体重10克左右............

就是这货:

三只扎堆儿的:

是不是有点儿人畜无害毛茸茸萌萌哒?

别急,再看这幅:

还有这幅:

这幅呢?

大象小朋友很郁闷滴有木有???

据百度百科说,红嘴奎利亚雀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类,整个非洲有100亿只,常结成几千万只的大规模群体铺天盖地而来。

几千万只,几千万只,几千万..................

之所以把这位10克重滴小伙伴儿请出来,是因为人家事实上已经完美地解决了上面强调的困境:在以气体为工质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观察、反应、操控能力,实现安全的密集飞行 -- 说这不够密集的知友,请照顾一下大象同学的情绪。

所以,本文真正的结论是:

在升力原理、工质不变的前提下,从空域占用、飞行安全的角度来看,飞行汽车的研究工作应该著重于提高其状态感知能力、反应速度、狭小空间+复杂气流中的姿态操控能力,就算达不到奎利亚小朋友的水平,至少也得向著这个方向努力。

--------------------------------

参考资料:

飞机到底靠什么原理在空中飞行??

www.zhihu.com
图标
Mooncake77:十分钟就能读懂的直升机飞行原理?

zhuanlan.zhihu.com
图标
红嘴奎利亚雀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
图标

其实,还有一个狠角色没提到,既非固定翼又非旋翼:

https://www.zhihu.com/video/1055068576305758208

视频是2018年8月我在北京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拍的,性能的确很不错,但是它跟奎利亚小朋友之间的差距,应该不用啰嗦了。

至于这种结构的乘坐舒适性嘛..................(⊙w⊙)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