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战况胶著的几条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欧洲东线及太平洋战场,西线以德军对英国的战略轰炸无功而返为标志,西线无战事。东线的42年左右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日军在珍珠港拖美军下水这两个战役,战略价值无需拔得太高。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当时投入交战的双方,除了苏军为主力在,德军此役虽说以南方集群为主力,但是除了两个坦克军是主力外,其他大部分都是仆从国义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军队,战役失败后,南方集群主力尚存,只是受阻于东线的南部战区罢了,有重大的战术价值,但并无过多的战略价值。而日军对珍珠港的偷袭,表面上看,把美军拉下了水,同盟国获得强援,从美军参战后的价值来看,仿佛这就是二战的核心转折点,其实仔细分析,同样经不起推敲。美国最早于40年左右用50艘退役驱逐舰换取英国众多海外基地的使用权后,就意味著美国已经选好了站队,实际参战只是时机问题,战况到了41年中旬的时候,德军在欧洲大陆的横扫更是助推了美国加入的步伐,到了41年底的时候,美国华尔街财团眼看压了重注的英国,法国等同盟国集团即将投降,投资打了水漂,就已经开始了在国会山的游说向罗斯福提供法律支援,同时期美国国内的「光荣孤立」的南方势力已经开始瓦解,也就是说,到了41年底的时候,美军参战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哪怕没有日军在珍珠港的偷袭,美军一样可以借口德军狼群在大西洋的行动主动参战,所以,日军在珍珠港的偷袭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难说是二战的核心转折点。除了太平洋战场和欧洲大陆的东线战场不具备战略意义外,那就是南线了,这个南线不是指欧洲南部的小打小闹,而是指德军与英美联军在北非的第二战场。北非的第二战场的作用一直被低估,当年的罗斯福丘吉尔也一直没有搞懂希特勒为啥子会在欧洲大陆东线战场吃紧的时机不调回德国陆军之花的隆美尔,不仅没有调回,还要求墨索里尼加派意军到北非战场支援隆美尔。从二战的参战国来看,轴心国的德意日均属于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二战的核心武器坦克最需要的就是石油,没有石油,德军的坦克集群就是一堆废铁,更不用说在东线与苏军对峙了。当时轴心国石油的来源主要只有两个:罗马尼亚以及攻入苏联南线后,在顿河的油田。但是罗马尼亚以及顿河的石油储量高,但是开采难度大,且时刻受到盟军的轰炸,所以供应量并不高,且不稳定。这个时候,轴心国面临的情况就只有两个:一是石油被切断后,输掉战争或者投降。二是开辟新的油气资源的供应地。环顾欧洲及周边,就只有中东的石油可供选择。而且从地缘上看,轴心国占领中东后,将逼迫土耳其表明立场,从当时土耳其与以前沙俄现在苏联的矛盾来看,土耳其投入轴心国怀抱是大概率事件,而土耳其参战后,苏联南部腹地将直接暴露在轴心国从黑海攻入的炮火之下,三线开花的苏联是否还能坚持到美国的援助就是未知数了,而对开辟了苏联南部腹地战线的轴心国来说,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失败就是一个更加无关痛痒的战役了,说是转折点真的是言过其实了。而连成一片的中东战场将极大的刺激日军在东南亚战场通过南亚与德军在西亚东部的会师,这个时候,轴心国就是大势已成了,美军参战与否的战略价值与时机就值得商榷了。所以说,当时进入41年后,整个二战的核心就是在北非的南线战场,而输掉北非,攻守异势的阿拉曼战役,才是真正的二战的核心转折点。输掉了阿拉曼战役的德军很快也退出了北非战场,沙漠之狐也黯然退出了二战的历史舞台。


除了太平洋战场和欧洲大陆的东线战场不具备战略意义外

振聋发聩。

我没法回答你这个问题。


整体来看,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直接打断了德三的腰,如果德军拿下斯大林格勒,那么还未完全成长起来的红军能否继续抵挡德三精锐,很难说。(斯大林格勒之后德三仍有理论上的机会,苏联几乎填了一代半的男人进去才实现反推)

另外这场战役打到最后影响力太大了,是全球关注。如果德三胜利,后续对全球产生的多米诺效应难以预估。

美日方面乍看起来是中途岛,但还是那句话,体量相差太大,本子从一开始就输了。中途岛美国就算玩完,也就是再攒一波兵的事,本子那边可是少一艘就是少一艘

至于阿拉曼战役,完全不值一提,德三随便再来两个师蒙哥马利就得叫爸爸,也就是德三和苏联全力死战,已经没有一分余力再关注非洲,加上美国源源不断的输血,才让蒙哥马利有了翻盘的机会。

总之一句话:二战不谈东线,那就等于没谈二战


首先二战的转折点应该从苏德战场上选,无论从那个方面比,其他战场根本是比不上的,后期盟军登陆作战时,苏德战争的胜负已经很明确了。在者当时纳粹德国已经完全耗不起了。至于北非更不用说了,随著时间的推移,必败。不要讲什么给足隆美尔所需要的物资,不切合实际。亚洲战场,日本兵力过于分散,日本主要的敌人是美国和中国,中国战场在进入到一个阶段以后已经进入停滞中了。至于美国,山本五十六在开战前已经说了,在对美英开战的前六到前十二个月内,我会竭尽全力取得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在那之后我将毫无胜算。

其次就是盟军的战略目标,先欧后亚,盟军主要投入在欧洲战场,也就是在苏德战场,前面已经说过,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苏德战争的胜负已定,决定性因素不大。

还有,纳粹德国对苏作战时正是他军事力量最强盛的时期,苏德战场也是双方投入力度最大的战场。

由此可以得出二战的转折点应从苏德战场上选。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是毛泽东主席说的话,忘记在哪片文章说的了。但确实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标志著苏军防御的结束,进行战役上的进攻,此时德军也没有丧失进攻的能力,但已经受到严重的削弱。就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算转折点了,因为在战争中,能够组织持续不断的进攻就是向胜利逼近了。我们回顾在二战中的战役,丧失进攻能力的一方一般最终就是失败的一方。

本文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我对二战了解的也不多,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们一起探讨。


斯大林格勒的6A不想说话。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的2A也不想说话。

在义大利8A等序列中作战的德军也不想说话。

就算不把仆从国军当人,也得看看南线几百千米的战线缺口是不是战略问题啊.......

这张图忘记是哪里找到的了,还是必须感谢资源大佬!


所谓的战争转折点指的是本来在战略上一方进攻,另一方只能被动防守,但是这一战役之后,实力此消彼长,原本防守的一方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开始反攻,而原本进攻的一方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所以东线必然是斯大林格勒,太平洋必然是中途岛。

而很多人认为的库尔斯克和瓜岛,只是被迫转为防守的原本进攻的一方,不甘心被迫防守,试图再发起一场进攻扭转战局,但因为实力的此消彼长,却失败了。

如果这种失败了的试图扭转战局的战役也算转折,那么是不是1942年苏联红军的春季攻势(短短四个月的进攻作战中付出了27万人阵亡50万人受伤惨烈的代价,但始终战局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德军手里,因为德军短暂的退却后很快抵挡住了苏军,并且后来又一路逆推到了斯大林格勒)也可以算转折点了?

根据苏联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记载,德国前后有1300万的军队投入战争,阵亡人数大约四百万左右。在战争前期,德军将主要兵力都开往东线,试图大举进攻苏联并将其占领。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德军在东西线的兵力为9:1,阿登反击战之前为6:4,再之后又急剧下降为8:2。而且柏林也是苏军攻破的。

而日本军人二战不过死亡其中士兵死亡约190万,其中死在中国战场的: 44.27万, 23.4%(不含战后死亡人数);和英军或以其为主的军队时死亡的: 16.77万, 8.9%(含有少量战后死亡人数);和苏军或以其为主的军队死亡的: 5.58万, 3.0%(含有少量战后死亡人数);其它国家击毙的 : 3.20万, 1.7%(含有少量战后死亡人数)。和美军或以其为主的军队交战死亡:119.23万, 63.0%(多剔除了战后死亡人数)合计 :189.05万,100.0%。和东线 死亡的约四百万德军以及一百万仆从国军队不能比。

且这些计算在美军头上的死亡日军里,有很多是因为病死、饿死、伤口感染而死甚至热死等非战斗死亡的。要不就是猪突中,给美军机枪手刷经验的,总之比德军好杀多了。

而且斯大林格勒双方伤亡200万以上,死亡也几十万近百万,这可不是中途岛这种日军3057人阵亡,其中110名飞行人员,美军307人阵亡,其中172名飞行人员可以比的。


在说中东、印尼群岛的石油之前,需要注意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德军并没有拿下马尔他岛。


你的无知和狂妄让我只能回答你。

平安格勒战役。


谢邀,所谓二战核心转折点式战役,其标志就是双方主动权的对换。

这样一来的话,也就那么几场战役了。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之后,日军一航舰主力被削去了2/3,但是仅剩的1/3却是成了最精锐的力量。日军凭借此等战力,弃西进改南下,于索罗门群岛与美军鏖战,在此阶段日军仍保有进攻力量,至第三次所罗门战役后,美军才边锋伤口边开始反攻的。所以,所罗门海战才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至于瓜岛……举个例子,有人会把维捷布斯克战役当做巴格拉季昂行动吗?

然后东线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天王星行动真的是实至名归,不过它仅仅是个中间点,因为上有火星行动、下有乌克兰南线反攻。而之后的库尔斯克战役,那时德军失败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原因……前线兵力对比已经发生转变,哪怕是打消耗战德军防线也迟早出现缺口,进而崩盘。除非,他们能在黑豹沃坦防线把苏联前线兵力全部烧光,可是如何在飞机、坦克、火炮数量都少于对手的情况下打赢伤亡极小的战斗,这哪怕现在都是一大军事难题(别提朝鲜战争,玩那个副本的可能的是一群开挂大佬。)

至于北非、地中海战场,说真的我真看不出有什么悬念,盟军主要兵力都在那一块,对战义大利和德军一部偏师,占绝对优势还打不赢?那可就太荒唐了。虽然能牵制德军一部兵力,不过规模嘛……德军投降时,干挪威兵力就有80万,感受一下。


二战核心转折点??

说个你们都知道却都忽视的日子,1940年1月20日。

这一天,「雪风」竣工服役


你的想法反推阿拉曼也一样。阿拉曼固然重要,毕竟这里是苏伊士运河,是英国的生命线,这里断了,英国怕是药丸。

然而埃及不产石油,土耳其也不产石油,伊朗倒是产石油也亲德,可惜被英苏42年就给爆了菊花。请问伊朗倒下的时候,隆大元帅在哪里?哦,没油,阿拉曼都开不过去,那你如何指望隆美尔能把坦克开进巴格达?毕竟,叙利亚是法国的,伊拉克是英国的,你连坦克都开不过来,你就想让人家把石油拱手奉上?

那为什么隆帅没油了呀?说破了还不就是在东线赔光了呗!承认东线打得凶,东线赔的多,有这么难吗?说东线重要,就是因为东线压上了德国全部的身家,让他甚至不能再抽两个师给隆美尔。

实际上参谋部在希腊战役结束后建议利用和土耳其的良好关系集中力量钳击苏伊士,迫使英国投降。然而元首出于自己对社会主义的憎恨?对斯拉夫人的蔑视?同大胡子的恩怨情仇?坚决要实施巴巴罗萨,那就没办法咯,德国A了苏联——德国陷入泥潭无法分兵——德国战败。就这么简单。


这个我个人觉得是库尔斯克


空袭珍珠港


我其实更倾向于战争前期的斯摩棱斯克战役或者是莫斯科战役,虽然这两场明面上是苏军惨败加惨胜,但是在一整苏德战争当中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如果非要进行对比,这两场可以和中国的武汉会战相比较,彻底让轴心国那些人们明白了,我从可能大胜变成了是否能够打赢的的僵局当中。

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立刻把德国人所有的破绽全漏了出来:后勤扯皮(铁路和卡车运力跟不上,工兵换铁路也跟不上),兵力快干(装甲700教导旅居然被当成预备队顶上去,要不是装甲师(编号忘了,好像是第3装甲师)赶紧补上,亚尔采沃一线就被苏联人捅穿了),上级胡闹(详细参照分兵涅维尔,第一次打下大卢基不照样吐出来),飙车太快(步兵师和装甲师甩得老远,前面都到斯摩棱斯克东边的杜霍希夫纳了,这边还和莫吉廖夫和苏联人打得团团转),神圣骡马帝国(真以为德国人坦克多,苏联人才多,要不是后勤服务搞得不好和军事改革,看看两边装甲师碰面谁叫谁爹)……等等。

再说说莫斯科,当年战后审问德国将领,约德尔在被问及什么时候发现无法征服苏联的时候,他想都没想,来了句:「莫斯科。」1941年12月末,苏联人的师级番号不降反增高达500多个师,近六百个,虽然是战时精简师并没有达到战前的一万两千人或者更多,德国人的师(160个左右)就已经平均损失3000人以上了,6000人的步兵师已经见怪不怪,被迫遣散三个营里的一个以补充兵力屡见不鲜,苏联人巨大的人力优势简直不可想像,德军师凿穿一个师是正常,两个师是常态,三个师是能力,五个师?对不起,你就是神仙也打不下来,想想第一次罗斯托夫战役是咋输的就行了,希特勒亲自下的电报说让出去,谁还说将军?将军早都跪爷爷告奶奶要撤退了,龙帅就是这么滚的,最后换赖歇瑙也是一样,希特勒才发的命。虽然说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堪称败笔,但是人家守住了,人家咋说都行,赢了就是赢了。最明显的就是莫斯科的空中战役,都说帝国雄鹰,好家伙,两个月下来,再也没机会摸到家门口了,别说什么12月损失其实不大(最大在10月),装甲师和步兵师的人员恢复情况,相对来说还算可以,甚至有一些人怀疑德军似乎是在莫斯科城下,莫名其妙地输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提及斯摩棱斯克战役的重要原因,因为德国人的冲劲,在那最后一刻并不是冲到了莫斯科,而是冲到了斯摩棱斯克,最后停在莫斯科门前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惯性,并不是因为发动机在那个时候歇火了。


据可靠史料记载,应该是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周卫国攻打莱阳县城,霍啸林攻打兴隆县城,嘎子鬼不灵大捷。


如果珍珠港算战役的话,我觉得应该就是了,完全改变了东方战场的战略形势,完全改变了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资源格局和力量。它的影响是全世界级别的。


【偷袭珍珠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原来我们伟大的罗斯福总统从来都不担心怎么把年轻的小伙子们送到欧洲去填坑而不遭民愤啊~这无疑是对珍珠港阴谋论赤裸裸的打脸啊,美国政府根本不需要用半支太平洋舰队去换取参战借口嘛

【斯大林格勒的失败是无关痛痒】

看到没,什么叫专业,这叫就专业!直接推翻历史教科书和史学界公认的二战欧洲战场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论。我就说嘛,什么砖家叫兽,不过尔尔,真正搞学术的都在民间!


个人观点,没有哪一场单独战役成为核心转折点,东线是由斯大林格勒 库尔斯克 第聂伯河战役组成的共同转折点,太平洋战场则由中途岛瓜岛构成了转折点


李云龙攻打平安格勒[滑稽]


中途岛之战

美国的战略是:先本土后欧洲,亚洲次之

中途岛之战标志著美国有实力在太平洋上与日本进行消耗战,一旦进入消耗战日本必败。中途岛之战后,日本无力染指美国西海岸,美国可以大肆生产,支援欧洲和亚洲。


欧洲大陆上当然还是斯大林格勒,从那之后德军在东线就失去了优势。如果在西线非要加个战役的话那个人觉得突出部战役盟军的胜利让德国在西线最后一次反扑破产,也让德军失去了西线的守势。亚洲的话,大部分战争是在中国战场,转折点的话个人觉得武汉会战加长沙会战算是转折点,日军从进攻转守。太平洋战场中途岛只是日军的第一次失败,真正失败是在马里亚纳海战,航母全挂,优秀飞行员死了大部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