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不可常理,应该说与众不同。

小说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出身于没落的大户人家,结婚之后,和丈夫关系很不好,她决定离婚。婚是离了,但是离婚之后她往何处去?按照当时的情况,她不能出去工作,因为当时职业女性社会地位地下,会影响家庭的名声。

她只能回到娘家,和哥哥们生活在一起。哥哥们骗取了她离婚时分到的财产,开始嫌弃她在家里吃闲饭,这可能是当时很多女性不敢离婚的缘故,在旧时代里,女人的财产身份存在价值,只能在丈夫家里获得,一旦离婚,就成了多余的人,无处存身。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她认识了一个名叫范柳原的男子,范柳原单身,而且有钱,并且对白流苏很感兴趣,白流苏就想要嫁给他,让他成为自己的长期饭票。

可是范柳原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他很清楚白流苏不爱自己,不想娶一个不爱自己的女人回家,做一个冤大头。同时他又很喜欢她,他想到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把白流苏发展成自己的情人。这样,他既可以在感情上获得满足感,又不比付出婚姻的承诺。

白流苏非常清楚这一点,知道一旦成为他的情人,在保守的中国社会,自己将身败名裂,但她没有其他出路,因此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她只能跟范柳原周旋,一方面拒绝与他有肢体上的接触,另一方面,又通过姿态、语音等诱惑他,让他陷入情网不能自拔,最终只有通过结婚这种方式得到自己。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倾城之恋》是富有颠覆性的,之前的爱情小说,男女相爱之后,都会变成一条心,甚至具有一种侠义精神,中国古诗里有这样的句子「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这是一句女人说给男人的情话,因为在中国古代,女人一旦跟婚姻之外的男人发生性关系,不管是婚前婚后,都会名声扫地,这一辈子都完了。所以这个女人说,我拼著这辈子被毁掉,也要和你一日欢喜。

《倾城之恋》却不同,在小说中,张爱玲用了很大篇幅描写这对自私的男女如何互相算计,范柳原让人们以为,他们已经同居了,试图切断白流苏的退路。白流苏虽然无奈,却也知道,只要自己没有和范柳原发生关系,手中就还有资本,但是,她还是不得不做出让步,因为她感觉到了年龄的压迫,担心随著自己的老去,这筹码逐渐消失,最后不得不委身于范柳原。

眼看著白流苏功亏一篑,但是太平洋战争发生了,白流苏和范柳原在轰炸中相依为命互相牵挂,感觉到了自己对于对方的爱,张爱玲说:「这个世界上也许容不下一对自私的男女,但容得下一对相依为命的夫妻」,轰炸结束后,范柳原将白流苏娶回了家。

张爱玲说:「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虽然「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著」,这个说法非常的讽刺,也暗示了,离开旧时代的家,女性想要获得容身之地,不但要有美貌、智商、稳定的情绪,还要看命,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更体现了女性的处境艰难。


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大多没有原作的灵魂高度,即便是陈数、黄觉主演的《倾城之恋》也是一样。不可否认《倾城之恋》电视剧是非常优秀的作品,里面的所有演员都是戏骨极品。但唯一缺憾且不可避免的就是男女主角比小说中的他们要纯良且忠于爱情,而张爱玲笔下的范柳原与白流苏可不是这样具有高洁品格的人。而《倾城之恋》展现的却是一个字:俗!

表面上看,白流苏与范柳原都很风雅不接地气,而实际上他们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不难找到的俗人。大龄离异剩女何止千千万,她们都有著和白流苏一样的烦恼。只是民国时期的白流苏因社会影响使之比现在的同样状况的女性不幸地多,因为那个年代的女性婚姻之外多数没有生活来源,有工作的新女性也是薪水微薄,或者是象征性的劳动报酬而已。所以那唐家大少爷再一万个不好,白家对流苏小姐的离异也是不情愿的。极为可悲的社会观念: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就是客人,而她们在婆家却是外人。哪儿也没有她们的容身之地。

为了凸显白流苏的悲剧性,电视剧里她的原配丈夫被冠以各种各样、令人厌恶的堕落行径。抽鸦片、勾搭女戏子,最令人感到震惊的莫过于妻子白流苏流产当日最需要安慰的时候他迎娶飞扬跋扈的女戏子做二房。但凡有点头脑的女人都不会容忍得,哪怕回到不待见自己的娘家也受不得这个气了。而白家尤其是流苏的两个哥哥和嫂子,实在是俗气到了极致。

爷们儿没出息到出门请徐太太吃饭还得让徐太太买单的可悲地步,而两位嫂子这般庸俗妇人更是淋漓尽致。把个千百年来中国家庭的妯娌矛盾演绎地活灵活现,斤斤计较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最为讽刺的是眼看著白宝络要相看多金王老五范柳原,四嫂先想到的是推销自己的小丫头。事后见白流苏莫名其妙得了青睐,立刻翻脸大骂小姑子不要脸,旋即忘了自己才是最想跟宝络争贵婿的头阵。市井之气不费多少笔墨便跃然纸上。再说俗气的白流苏和范柳原。

其实不难看出,白流苏不爱范柳原,范柳原也不爱白流苏。他们只是爱自己。白流苏的窘境迫使她急于嫁个新男人以此摆脱处处给她脸色、嫌她吃白食的兄嫂家,再加上人人都觉得白流苏嫁个带五个孩子的鳏夫都是高攀的大环境,想嫁个更加体面的男人扬眉吐气一把促使流苏不得不对范柳原动动心思。这一切都来自于生活所迫,而不是范柳原有什么自身魅力赢得了白流苏的芳心。

而范柳原呢?他的私生子出身注定他对家庭生活充满了抵触与距离感,范柳原也是个聪明人,看得出周围莺歌燕舞的女性多是图他的钱。因此徜徉于风月中的范柳原本就无心组建家庭,与白宝络的相亲无非是逢场作戏给徐先生徐太太面子而已。而在范柳原眼里,相亲对象白宝络带这一家子来简直个个俗不可耐,唯独白流苏是道风景。因为除了流苏,其他人都是来巴结他的。

范柳原若说从未想过娶流苏为妻恐怕也不是真的,但他花了很长时间来试探。所有相亲时公子哥使的手段他都重演了一遍,如果白流苏真的狗颠儿地图他财貌甘做他的情妇,结局恐怕也就是如此了。现实中绝大部分男女,也都不外如是了。戏剧性就在战争打响,「倾城」了。

世界上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的恋人,没有什么比战火中的爱情更令人激动了。命运给了白流苏和范柳原这样一个机会。他俩都是俗人,因此也不能免俗地在这俗套的爱情故事中沦陷了。比起以前整日西餐大菜、电影娱乐的通俗约会,在断壁残垣中用范柳原亲自打来的山泉水、以白流苏生疏的手艺熬制的蚝汤更能激发普通人对淳朴爱情和居家生活的向往。或许这才是浪子范柳原真正渴望的幸福。美其名曰倾城之恋,也不过是对平凡夫妻。俗得真实,俗得动人。
云绯历史号:故纸堆间云绯文学号:芳绯文学欢迎点赞和评论

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中也算是令人向往的吧,怎么能说是不合乎常理呢?

白流苏绝对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女人,她的一低头,如同徐志摩笔下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和林徽因相比,她也绝不会略输一筹。

林徽因没有选择徐志摩,是因为她清楚地认识到徐志摩太过于浪漫,如登徒浪子,不能给她安全感。可是林徽因的家庭背景和身处环境给了她选择的权利;

而白流苏不一样,她虽然清楚范柳原有一颗漂泊的心,但是她是一个六亲无靠的人,她虽然有著倾国倾城的貌,但是一次失败的婚姻,完全足以让她失去对自己的自信。而范柳原是她摆脱命运的最后一颗稻草,她别无选择。无依无靠使她变得防范自私,她想要的是婚姻,而范柳原确实社会的叛逆者,他辗转于世界各地。

实质上,白流苏又未尝不想得到爱情呢,只是她必须变被动为主动,拿自己的一生来下赌注。正如文中所说:「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而又痛苦的事,并且几乎是不可能的。」

虽然在小说里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依附关系,但是这何尝不是现实生活呢?没有物质的婚姻怎么能长久呢?爱情只是调味剂,白面馍馍才是活下去的必需品啊!

陈数饰演的白流苏,绝对是一个经典角色。温婉、优雅、知性。我也是因为这个电视剧才结缘于这本小说的。超级好看的。


我觉得合乎常理,只是他们之间不是爱情。白流苏住在一个落魄的贵族家庭,由于前夫实在不争气,烂赌烂嫖,还动手打人,她毅然带著钱财回到娘家。

然而娘家并不是一片净土,七、八年之后,她的前夫病死,她的哥哥把她的钱败光,非逼著她走,让她回前夫那里守寡。

白流苏此时的处境艰难,娘家待不下去,自己没有挣钱的本事,介绍对象的牵线搭桥,介绍的都是有五个孩子的丧偶的穷公务员,急等著续弦。去见范柳原简直是她唯一的生路,赢了,她嫁给众人眼中的钻石王老五,输了,正好不当五个孩子的继母。

范柳原呢,是一个花花公子。他见惯了淑女,也见惯了交际花,见识了各种女人,唯有流苏这种,是他没见过的。又会跳舞,又传统矜持。她是两种类型女人的结合体,偏偏对他的情话不屑一顾,他当然起了兴趣。

这样的一对男女,在互相试探、互相勾引中走近。这个时候,老天也在帮助他们,香港忽然陷落,在战争的催化下,他们走到了一起。

所以,他们是必然会相爱的,因为范柳原简直是白流苏唯一的希望,在白流苏的积极争取下,范迟早是她的猎物。但是他们只是彼此需要,这样的关系不应该称为爱情,因为爱情是不应该讲究条件的。


所谓的「不合常理」是他们太世俗了吗?

白流苏离婚回到娘家住,遭到了哥哥嫂子们的一律嫌弃,她离婚分的钱也让哥哥花光了,嫂子天天说话夹枪带棒,声声入耳,句句扎心。白流苏到母亲跟前哭诉,母亲把头偏向墙的一边,年纪大的人装糊涂是维持生活秩序的唯一良策。白流苏心里乱了方寸:这屋子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然而没有人听她的哭声,那是乱世,人人都忙著醉生梦死。

胡琴咿咿呀呀地拉著,道不尽的伤心事,不说也罢!

转天来有媒人上门,一来为白流苏找到老头,二来为三哥的女儿介绍出国留洋回来的范柳原。大家把三哥的女儿打扮的漂漂亮亮,簇拥著去陪同相亲,没想到被白流苏不声不响地就挖了墙角,范柳原看上了她。

一场意外的相遇拯救了白流苏的困境,然而范柳原对她的感情若有若无、若深弱浅,白流苏和范柳原相互试探,步步为营。然而爱情的游戏他们还没有玩够,香港就陷落了,浓重的末世情绪把两个人的铠甲全部瓦解,终于彼此坦诚相待,成全了佳话。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他们的爱情,所以这是—

《倾城之恋》。


电视剧版的《倾城之恋》太脸谱化了,当然可能是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大众喜欢简单的非黑即白 ,喜欢好人坏人俗人雅人的绝对人设。

而张爱玲的原著并非刻意写爱情,更多写的是人世的无奈,身不由己 ,心底的苍凉孑然,相逢的忐忑偶然 ,相爱的琐碎心事,男女在关系发展中的进退考量。

那个倾城,是说在脆弱的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漂泊在外的两个人才真的决心就此相依为命下去,多少有点乱世取暖的意味, 而非爱的刻骨铭心。

所谓真情,也是渐渐的在相处中小心翼翼培育的真情,经不经得起雨打风吹都难讲。可是那样的情形下,也无法再细细考量,匆忙决定,就是这个人了,在一起吧。像两片风中的羽毛,贴合一处,零落于尘。


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对于他们的爱情并不看好,甚至是嘲笑。但是也就是那时人们的嘲笑才使得白流苏一气之下去寻找范柳原。

正是白流苏的义无反顾,范柳原的真情流露,他们才能走到一起。就当时的环境,他们两个也是差一点没有能在一起,正所谓《倾城之恋》他们是在城市毁灭的时候才彼此走到了一起。

毁了一座城,才成了一段情。


这里要用原著的最后一段来回答。

「香港的陷落成就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事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著,跟著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香吟吟的站起身来......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简单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按照张小姐的说法,故事而已,如有雷同,请诸位看官一笑置之吧。


张爱玲的小说巜倾城之恋》写的比较简单,世俗,电视剧则反之把白流苏范柳原的爱情写的像是两个高手之间的较量,我喜欢电视剧版的,最后两人因为爱而在一起也算是圆满的结局。皆大欢喜!


电视剧男女主角表演的也倾城,值的点赞,值的观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