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始於21世紀初。2001年,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國家「十五」期間的「863」重大科技課題,並規划了以汽油車為起點,向氫動力車目標挺進的戰略。「十一五」以來,我國提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高度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

2008年,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已呈全面出擊之勢。2008年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08年1-12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主要是乘用車的增長,1-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899台,同比增長117%,而商用車的新能源車共銷售1536台,1-12月同比下滑17%。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駛入快速發展軌道。雖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上的增長潛力已開始釋放。2009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61.96%,至310輛。2009年1-11月,新能源商用車——主要是液化石油氣客車、液化天然氣客車、混合動力客車等——銷量同比增長178.98%,至4034輛。相比在乘用車市場的冷遇,「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已開始迅猛增長。

2010年,我國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2010年6月1日起,國家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2010年7月,國家將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由20個增至25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新能源汽車正進入全面政策扶持階段。

2011-2015年開始進入產業化階段,在全社會推廣新能源城市客車、混合動力轎車、小型電動車。

2016-2020年,我國將進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車、多能源混合動力車,插電式電動轎車,氫燃料電池轎車將逐步進入普通家庭。

回望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均接近80萬輛,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佔據整體汽車市場的2.7%。

未來,在政府政策的加持下,新能源汽車企業持續發力,相信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之路將會越來越成形。

根據歷史數據分析與當前形勢判斷,對2018年階段新能源汽車發展形勢作以下推測:

1. 純電動汽車漸成焦點

2015年,在政府長期推廣與扶持下,國內新能源汽車迎來了第一輪爆發,是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在一年內增長4倍,達到了33萬輛。這波浪潮中,寧德時代也實現了飛躍,其電池產量由2014年的0.27GWh(電量單位)一躍至2.19GWh,增長率超8倍。

其後的三年里,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由33萬輛漲至50.7萬輛,再至77.7萬輛,寧德時代的營收也從8.6億攀升至近200億。

這期間,吉利、北汽、上汽、宇通、福汽、中車、東風和長安等車企先後成為寧德時代的客戶,國際市場,他們則拿下了寶馬、大眾等巨頭的訂單。

2017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收199.96億,凈利潤高達39.72億,資產總額496.62億元,在市場份額上完成了對比亞迪的超越,不僅穩坐國產動力電池企業的第一把交椅,同時也成為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最高的企業。工信部公布的12批新能源車型目錄共3200餘款車型中,寧德時代提供動力電池的超過了500款。2014年時,寧德時代的營收為8.6億,利潤僅5000萬,3年後,其利潤翻了80倍。

寧德時代的傲嬌成長背後,不僅凝聚其經營者的智慧與心血,也有國家政策的牽引和產業發展的變遷。政府的規劃中,到2020年,國內將誕生產銷規模在40GWh(400億瓦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電池企業。

時代是永遠的主宰者,產業的更替中,一批傳統列強衰敗,一批新貴趁勢而起。為全球客戶研發、生產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電池系統的寧德時代迅速崛起,預示著在2018年及未來更長一段時間,電動車發展將形成潮湧之勢。

2. 充電樁設施如雨後春筍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車樁比約為3.8∶1,距國家規劃的1∶1還有很大差距。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公開指出:「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我們發展的短板」。如果按照2020年200萬輛的年產銷量和500萬輛的保有量來看,未來幾年市場對充電設施的需求量在百萬級水平,並且經過前期的探索,充電設施建設的有效性將大大增加,充電設施行業的春天即將到來。

根據美國能源部公布,近些年美國積極推動國內充電樁的建設和發展,2013年最新發布了《工作場所充電計劃》,目標是在未來5年,使工作場所的充電設施數量增長1.5倍,預計達到7.22萬個。2015年底英國充電點4000個、充電插頭12136個;至2016年底全國建設充電樁約為2.11萬樁,隨著電動汽車的銷量和保有量的快速提升,公共充電設施也隨之快速增長,預計2018年英國充電樁數量超過3萬個,達到3.4萬樁。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發布《EVPHV路線圖》,提出到2020年,使得日本國內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保有量達到100萬輛。為了保障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供應,2020年日本預在高速公路建設100座電動汽車充電站。計劃以貸款等形式投資15億歐元大力建設充電站,2015年充電點增加到100萬個。到2020年,所有充電點的充電插頭總量將達400萬個,從而極大方便電動車和可充電混合動力車出行。

世界變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當下,充電樁作為電動汽車發展的主要支撐動力其建設也將呈快速發展趨勢。

3. 低速電動車國標出台在即,市場繼續保持野蠻增長

在「升級一批、規範一批、淘汰一批」的指導思想下,低速電動車產業正快速升級中。低速電動車企業發展過程中遭遇的法律法規困局難以在短期內化解,在向上求生存的過程中將面臨與傳統整車企業的交鋒,但內外受困的局面卻有可能產生更多新的創造力。

在補貼政策的支持下,純電動A0、A00級市場攜低價、牌照優勢對低速車市場形成一定的衝擊,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車用戶,市場銷售最為火爆。

2018年新補貼政策調整,對續航里程進行強制升級,會大幅提高車輛成本,預計部分過於依賴補貼的車型將退出這一市場,不依賴補貼、暫時還不需上牌的低速電動車有望捲土重來,重新奪回失地,有望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對寬鬆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

長遠看來,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各細分市場競爭格局迥異,微型電動乘用車將成為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最重要的三個細分市場之一。近兩億輛的電動自行車保有量中存在潛力巨大的消費升級需求,這將直接推動低速電動汽車未來市場規模在2020年達到甚至超過200萬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