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诚挚的为你作答。

看到这个新闻,内心深处是非常悲痛欲绝的。一个刚刚工作的年轻的空姐因为滴滴平台的失责,歹徒的凶残而遇害。滴滴出行发表消息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次又一次的安全事故,滴滴出行的发展会受到影响吗?又会成为滴滴出行的桎梏吗?

「对于郑州顺风车乘客李女士遇害一事,我们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在这样的悲剧面前,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我们沉痛的自责。我们真诚地和李女士的家人道歉,作为平台我们辜负了用户的信任,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滴滴的道歉公告

答案是肯定的,作为网约车平台,滴滴公司应该承担连带责任,认证门槛低,对司机没有进行严格筛选是滴滴平台的失责。这也反映出,滴滴公司管理存在巨大漏洞,滴滴打车,认证门槛太低,安全隐患重重!这对于已经成为庞然大物的滴滴的发展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滴滴出行已经发生了几起类似的案件,每一次即是对受害人的了不幸,也是对滴滴平台的巨大不信任。如果滴滴出行还想要发展,解决好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最后,想起了一句话「丧钟为谁而鸣」,送给滴滴出行。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明讨论】


也许,是滴滴过于贪婪,导致了「鱼龙混杂」的「滴滴司机」竟然携带凶器出车,细思极恐。

滴滴平台对「滴滴司机」是怎么招募的?

滴滴平台对「滴滴司机」又是怎么审查的?

「滴滴司机」进入的门槛是什么?有什么保障措施?

小编用滴滴打车也不少,和一些司机聊过,都是「滴滴平台」抽取提成很高。也遇到过,在邯郸飞机场,打的的一个号牌的车,出现了缺少另外一个号牌的车。电话是一个人。再次下单另外一个车,还是这个人,可见滴滴平台多么混乱。为了这个事,向「滴滴平台」投诉了,但也石沉大海。

滴滴,太贪财!


滴滴网上悬赏100万抓住凶手,此次事件已经引起了民愤,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都深表疼惜,一个年轻的生命这样就离去了。

其实不仅是滴滴,别的网约车平台也不太安全,甚至计程车也是如此。一方面,平台的监管确实不完善,另一方面,再好的平台都不一定能彻底排除掉恶人。

最近各种网约车乘客遇害的新闻不少,很多人还是没有充分注意安全问题。滴滴这样的平台是不能绝对杜绝坏人,但对于被投诉的色狼司机很宽容,就是埋下犯罪的种子。

比如下面乘客网上曝光的,滴滴司机给女乘客发猥琐的东西,女乘客举报到司机并没有受到严肃处理。长期下来就是潜在的危害,司机觉得这样不会出问题,就会更胆大,恐怕早晚有一天会酿成大错。

欢迎关注坚果旅行,获取更多干货知识


跨界胡说一下。

其实这种网约车的问题很明显,但并非网约车独有。车辆作为一个移动中封闭的空间,司机拥有绝对的主动权。不论是出租、快车还是顺风车,这个问题始终存在。早年计程车司机的宰客绕路并不少见,偶尔还有犯罪行为,这就是利用了车辆的这一种特点。

那么,有网路平台有什么好处呢?网路平台的核心在于可靠的实时控制,即实时定位、实时记录位置信息,并且司机和乘客的信息有第三方保证。这意味著,只要审核平台对于进入的人员都有明确严格的审核机制,如果一个人利用网约车犯罪,那么他是必定会因为个人信息透明、位置透明甚至逃跑方向透明而无法逃脱。这个案子的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马上就进行了公开,还轰动全国,被抓获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

所以,任何一个理性的人如果出现犯罪冲动,那么如果他足够理性他就会意识到网约车不是他实施犯罪的好选择——因为必然会被抓捕并付出他不可承受的代价。从这个角度上说,网约车已经比过去的正规运营车辆要安全许多。然而,有两类人可能在这种比较透明的环境下出现犯罪行为。

一类是不够聪明的人。毕竟总有人不够聪明,也可能会出现激情犯罪,这样的人占比少,但是毫无疑问大部分的制度也防不住这样脑子不好使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事后惩罚而已。总体上来说,有平台做担保还是安全一点,但防不住激情犯罪,此次这个悲剧的加害者大概率属于这种人。

另一类是过于聪明的人。网约车特别是顺风车,其门槛较低,也并非无机可乘。比如此次司机携带了凶器,这就意味著他当时的具体状态处于未被监控的范围。此外,也有案例司机使用了一些伎俩逃脱了网约车平台的监控绑架了女乘客,后来才乘客才被解救。这些平台的漏洞就是平台的责任。因此,网约车平台可能不得不提高顺风车的审核门槛和监控强度,但如何进一步监控恐怕也很难。

平台只能保证司机过去是合格的,但毫无疑问还没有很好的办法保证司机未来永远合格。要这么做可能就意味著顺风车司机需要提供更多的实时信息,这又会涉及司机自己的隐私问题,毕竟只是私家车不是营运车辆。

此外,提高入行门槛又会意味著供给的减少,降低供给的效率。现在营运车辆的供需严重不均,原因你们懂的。如果没有打车难的问题也就没有那么多网约车的生存空间。如何做,才能满足供给与安全之间的潜在矛盾,这对网约车平台而言永远是个问题。当然,由于供需失衡的情况仍然存在,因此网约车平台还会继续存在。对于平台而言,决定其发展的是供需关系,安全性只是影响供需关系的一个变数而已。

所以,平台克服这些问题可以,但困难会比较大。从乘客的角度出发,女性深夜尽可能不要一个人出行,不要相信那些深刻出行绝对安全的鬼话。如果不得不独自深夜出行,不要选择私家车为主的顺风车而选择一些进入门槛更高的运营车辆,比如计程车和快车等等。在上车后,可以通过语音(以便间接提醒司机你有人在准备接)告知家人或朋友你在哪里上了车等,这样可能可以减少司机的犯罪冲动。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不仅是滴滴,类似性暴力和杀人罪都是全世界打车平台的难题。包括像Uber,今年Uber的CEO Dara Khosrowshahi就公开说过:打击性侵,将成为Uber的新的优先事项。

因为本质上说,打车软体平台就是一个「工具」,它把两边的乘客资源和司机资源,快速聚拢起来,然后提供服务。从商业机构逐利本性说,任何加大成本的事,都是反商业逻辑的事,换句话讲:司机资源和时间资源都是打车平台的稀缺资源。而你一方面,要把这件事快速做起来,就会导致「世界本来的样子」在这个平台上放大,其实强奸案、杀人案每天都在这个世界上发生,这就是这个世界最真实本来的样子,新平台提供了新的人性表演场所,但是它并不能让人性变得更好。

这也就是为什么类似打车软体平台规模做得越大,越要防范安全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发生了一个案件然后要维护品牌声誉,而是真的一旦服务规模基数大了,类似事件就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一个新问题也就是,急需要一个行业的通用规则去做约束、防范等等。

在这方面,美国打车软体平台已经做出的一些政策变更包括下面三点:

第一,Uber和Lyft双双放弃涉及性暴力或性骚扰争议事件上的仲裁协议。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仲裁制度是指:有争议的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自愿把争议提交给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仲裁通常是行业性的民间活动,但依法受国家监督。

而在以前,美国打车软体公司通常把这个条款列为用户服务条款,也就是说:一旦用户成为打车平台用户,即默认出让其在公开法庭索赔打车平台的权利。但Uber和Lyft现在,都更正了仲裁协议适用范围:凡是和性暴力或性虐待或性歧视有关的争议事件,当事人全部有权绕过打车平台,自行选择在公开法庭,或其它任何地点进行公开诉讼。这是为避免打车平台天然具有自我保护而产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倾向,也意味:受害者将不再「被迫」在封闭环境下调解指控。

Uber对此做出的解释是:「我们不是说仲裁协议不好,实际上,它是解决争端的一种有效适用形式,但是我们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是因为:性侵非常个人化也很难索赔(很难取证),另外很少有事情会像性侵这样,给受害者一种自己无法决定自己能做什么的可怕经历,所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恢复『幸存者』对自己的控制感,包括有权绕过平台进行公开讼诉。」

第二,Uber和Lyft双双放弃保密协议。即不会再要求性侵受害者在解决争端时签署保密协议。换句话说,受害者有权公开任何信息。

第三,两家公司都承诺发布「安全透明报告」,即向公众公开通报平台上有过多少和性暴力或性骚扰相关案件,并呼吁所有打车平台都这么做。同时,计划向其它平台共享这些信息。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样广而告之,至少能加强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打车软体并不安全,每个人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自我保护。

其它更具体的可以去看微信号「硅发布」,里面有个文章叫《美版滴滴空姐遇害案》,里面具体有讲,这里不再详细一一写了。


滴滴就空姐顺风车遇害一事道歉,安全事故会成为滴滴发展的桎梏吗?

答:会影响滴滴的发展,但是现在网约车已经占据了过半的市场,乘客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另外一部分乘客依然存在侥幸心理,所以一旦公众的焦点过去之后,滴滴和网约车平台能做到怎样的改进,在此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网约车乘客安全案件屡发

2018年5月5日晚,在广东肇庆端州区文明北路附近,一网约车司机下车持刀威胁乘客,据记者走访了解,当晚因乘客给了差评,该司机下车后拿菜刀胁迫乘客将差评删除。

20184月28号晚,张桓叫了一辆滴滴打车,等待了20分钟左后得知司机拉错人,所以张桓决定取消订单,但是遭到司机的拒绝,由于司机拒绝取消订单,张桓也就无法重新预定,就在张桓一筹莫展的时候,司机出现在张桓的面前。下车就问是不是张桓叫的车,张桓肯定司机的回答后,滴滴的司机挥拳就打,造成张桓软组织塌陷。

2018年4月,南通海安的张女士在乘坐滴滴快车时,遭遇司机"求抱抱"。司机对其动手动脚时,被张女士用手机录下了关键证据。张女士拍下司机的照片和车牌号报警求助。海安县公安局综合考虑司机林某投案自首等情节,最终给予林某行政拘留两天的处罚。2016年9月,陕西西安28岁的银行女职员李某在乘坐网约车时,遭司机威胁并被逼吞下安眠药。司机从李某的银行卡内转走32000多元。事后,司机被当地警方抓获;

2016年5月2日,深圳一名24岁的女教师搭乘滴滴顺风车时遭司机劫杀,当时滴滴对案件回应称,嫌疑人潘某是用其真实的身份证件在顺风车平台上注册并通过审核,但案发车辆的牌照系潘某临时伪造。

2016年5月1日,海口4名女生乘坐网约车时,竟然发现司机边开车边自慰。惊恐之下,女生将司机不雅举动的视频上传至网路,并公布该司机的电话号码和车牌,呼吁大家注意乘车安全。随后,网约车平台对该名司机做出永久封禁的处理。

女性乘客是容易遭遇不法侵害的弱势群体

从上述的安全事故中,加上遇害的空姐一共有5名女性遭遇了严重的性骚扰甚至是强奸、谋杀等不法侵害,在安全案件中占据高达70%以上的比例。可以简单得出,年轻单身女性,特别容易在车厢这一特定的密闭环境下,遭遇司机的性骚扰或者性侵害的比率相对非常突出。

这也给我们广大女性青年提了个醒,虽然我们一天到晚在网路上说中国的治安良好,比隔壁的强奸之国,比远在地球背面的灯塔国犯罪率要低很多,但是这仍然不意味著中国就是净土,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态,要主动加强安全意识,不要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

网约车平台的「道德缺失」

在这次空姐被网约车司机杀害的案件中,不少网友暴露出来一些网约车平台利用评价、标签等吸引眼球的手段,暴露乘客的隐私,甚至将乘车这一行为引导至「异性交友」这一方面,也许对网约车公司而言,这一的产品策划想前人之未想,既结合了年轻男女渴望交友、交流的心态,又能增强用户的粘性,从而为网约车赚取更好、更大的利益。

但是,这种「一石二鸟」的方案和策划,其实暴露的是网约车公司整个管理上的「道德缺失」,他利用的是人性恶的一面,结出来的自然也会是恶果、苦果!

比如下面的这组评论,在网约车「产品经理」的眼中,也许只是一个带「社交功能」,稍微有点「出挑」的再正常不过的互联网评价了。但是,「网路」和「现实」是有完全不一样的边界的,我们必须切实的了解这一点,试图将「网路」和「现实」混合在一起,其带来的结果未必就是好的。

在互联网上,大胆、直接的评价往往会赢得眼球,越是美女越受到追捧,网路上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言语上的性骚扰,以我所知的情况为例,某著名问答平台(某乎)上我认识的不少年轻女性大V,经常性的能受到一些网路上直白的性骚扰,有一些网友甚至直接发送男性生殖器照片给他心目中认为的美女,或者开口就是「约吗?」,这些女性大V在享受著万众瞩目的同时,也不堪其扰。

但是,这样的性骚扰毕竟只存在于网路上,一旦你关上了电脑,或者将对方屏蔽、举报,对方往往无计可施,退一万步说,这样的性骚扰毕竟不会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性侵害的威胁。

而网约车平台则不同!

乘客和网约车司机既互相在网路上可以了解对方,同时也具备了同处同一空间的物理上的接触的可能性,甚至让歹徒和有邪念的司机以作案的空间和时间。

那么,一个原本心理就不正常的男性司机,再看到那一大堆「美女」的评价之后,会作出「求抱抱」、「露下体」、「强迫女乘客喝安眠药」、「强奸」、「杀害」这样的不法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网约车平台的「监管缺失」

网约车平台的自身监管,和公权力的监管,都是相对不足的。

网约车平台的自身监管从来就是一个问题,由于网约车平台和司机之间没有严密的雇佣关系,而只是松散的合作关系,网约车平台既不愿意花费高额的监管费用,也没有合理的监督手段对司机的资质、精神和心理状态、有无不良记录进行监督、监管。对于网约车平台而言,正是因为省去了这一部分监管费用,它才有利可图,才可以向资本讲故事、吹泡泡,如果让他一本正经的去管理起司机的资质来,他和传统的计程车公司有何区别?

网约车平台对此的作法,是将原本应该由网约车公司承担的监管职责、监管风险,推向了社会,推向了政府。最终,让全社会为它们省下来的监管成本买单!

小结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如果我是网约车公司的老板,我会愿意为了保障乘客的利益,去建设起一个高昂的监管网路吗,去花费巨额的监管资金吗?

如果我是网约车的乘客,我每一次的乘车,是否愿意将自己的人生安全寄托给毫无保障的网约车平台?还是期待出事之后的一纸草草道歉?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了自己的行为,而付出相应的代价。

希望每一个都行动起来,一起为了更安全的乘车环境,付出我们微小而又是十分重要的努力!

愿每一个受害人的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不请自来,下面是我个人观点。

安全问题在每个行业都是至关重要的,滴滴也不列外。但是困扰滴滴的不只是安全问题,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滴滴在安全问题方面还算是可控,特别是美团上线以后,国家对网约车的管制是特别严格的,以后会更严格。

如果一个人要报复社会,方法有很多,个别的能防止于未然,如果是大部分人呢?所以好人还是很多的。


首先对被害者表示哀悼,在最好的年华离去,留给家人的是无尽的悲伤。

计程车司机乘客安全一直屡屡出事,网约车也无法避免这个问题,滴滴司机门槛比较低,对司机情况甄别的不够是滴滴的责任,但我想滴滴在这方面再努力也无法完全规避此类事件继续发生,这属于激情犯罪,滴滴只能加强对司机信息的掌握,给具有潜在危险因素的人加入滴滴设置更高门槛,安全问题只能改善,想完全避免是不现实的。这次事件对滴滴负面影响肯定有,桎梏谈不上。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1eaeb6f592bc2ecfc2933f0330a1316", "vname": "", "vid": "v02016bd0000bbq3dqmlg9jt2h2d9ogg",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231.12,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0573952}, "ultra": {"duration": 231.12,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17567060}, "normal": {"duration": 231.12,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7879326}}, "src_thumb_uri": "8223000e982b567d02b4",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837c00016e9186fc981f", "vu": "v02016bd0000bbq3dqmlg9jt2h2d9ogg", "duration": 231.12, "thumb_url": "837c00016e9186fc981f", "thumb_uri": "837c00016e9186fc981f", "md5": "71eaeb6f592bc2ecfc2933f0330a1316"} --}

滴滴非法营运,导致犯罪率频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