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主办的首届亚太地区人工智慧竞赛,成大工科系黄吉川讲座教授训练的两支团队获得2、3名。
新加坡主办的首届亚太地区人工智慧竞赛,成大工科系黄吉川讲座教授训练的两支团队获得2、3名。   图:成功大学/提供

台湾学生再度为国争光!由新加坡高速运算与人工智慧咨询委员会(HPC-AI Advisory Council)与新加坡国家超级运算中心(NSCC)共同举办首届亚太地区人工智慧竞赛, 27日公布竞赛结果,由成大工科系黄吉川讲座教授训练的两支团队,分别获得亚军及季军。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18支大学团队,包括来自日本与韩国,但获奖的只有六名,最后由中国清华大学团队夺冠,成大两支团队获得第二和第三名,佳作由中国科技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取得,创意奖则颁给泰国法政大学。

黄吉川表示,本次竞赛得奖的大多是华人队伍,第一名虽然中国清华大学取得,成大学生是「输在设备不是输在能力!」原因在于美国对中国禁运超级电脑,所以中国大量培育调控交换器跨机软体RDMA的人才,而成大团队则缺乏足够硬体设备来训练,因此在竞赛中较占劣势,学生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这场竞赛最大的挑战,在于每个团队要自己争取伺服器的资源,最后成大学生尽最大努力,并理直气壮地告诉评审,优化程式的流程想法与脉络,赢得国际肯定。

即使如此,黄吉川认为成大学生表现的已相当不错,本次台大队伍也有参加,而成功大学则以两支大一生为主的团队,迎战来自东亚各国由大四生或硕士生组成的队伍,并在时限内展现出令评审惊艳的成果,代表台湾人在资讯能力上依然有国际竞争的优势。

黄吉川特别感谢助教李朝琴,因为有他的带领,两组队伍才能在课余与暑假期间,从无到有培养成具国际竞争力的团队。

黄吉川表示,数据与人工智慧对产业产生极大的冲击,未来的产业会分成两群,「会人工智慧与不会的」,不会人工智慧的产业将渐渐被淘汰,教育也一样,各科系教育内容如果不跟人工智慧结合,竞争力会渐渐萎缩,因此每一个科系都应该要有资讯或人工智慧的训练,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日后这种压力会像当年网路崛起一样,一波波涌进。

最后,黄吉川向在场媒体与学生表示,在人工智慧的训练方面,台湾的教育单位走得比企业、政府更快。未来,日、韩、美国都会一步步跟上来,因此台湾不论中央与地方政府,都必须要面对新的国际竞争与挑战。

以Tensor Flow软体参赛的朱彦丞队长表示,在竞赛过程获得良性竞争与互相分享心得的经验。另一组以Caffe2软体参赛的庄竣杰队长则认为,训练期间要把课业顾好,又要利用假日学习操作,虽然很累,但成长非常多。

新加坡主办的首届亚太地区人工智慧竞赛,成大工科系黄吉川讲座教授训练的两支团队获得2、3名。
成大团队合照。   图:成功大学/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