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自己的普通,不能达到理想中的自己,面对阶级固化等等问题。意识不到这些并快乐地活著是不是会比意识到并难受要好?


赚钱和阶级上升最终都是为了快乐。你都一步到位快乐了,钱还没赚到目的就达到了,还有什么不满?


实际上要看你有没有做「家猫」的运气。

猫原本就是单独生活者,只有在幼猫时期跟母亲、兄弟姐妹们生活在一起。之后就独立出来,开始一个人生活。但长大的幼猫并不是自愿离开母猫的,通常都由母猫将幼猫赶走,这就是「亲子分别」。小猫们还是希望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多久就待多久,直到打不过母猫,哭哭啼啼地离开。虽然看上去很可怜,但如果一直待在母猫身边的话,只会将母猫地盘范围内的食物都吃掉,最后共同面临饿死的危机。亲子分别是野生动物世界里高瞻远瞩的生存之道。然而,对于家猫来说,它们一直都是由主人喂养的。比起母猫来说,主人会更疼爱它们,也不可能将它们赶出家门。因此,不管长到多大,猫的童心都不会泯灭,像幼猫一样被主人宠爱著,总想跟如同兄弟姐妹一样的主人一起玩耍。如果是放养的猫的话,会在出门的时候有长大成猫的感觉。不然,就没法应对外面的世界。而家养的猫就完全没有「长大成猫」的必要。所以它们可以24小时都保持著一颗童心。肚子饿了,就把主人当作妈妈撒娇一番。吃饱了的时候,就把主人当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玩点什么。

没有独立生活过的猫因为跟人亲近了,所以有著幼猫的心情,才会像小时候那样,希望有母亲或伙伴在身边。说得不好听一点,家猫永远都长不大。不过,家猫一辈子都会受到人类的喂养与照顾,不会有什么问题,既没有独立的必要,也不需要刻意去变成野猫。人类也是如此,一直由父母照顾的话,就长不成大人。不过,作为人类,如果无法自立的话,将来要么无法走向社会,要么等父母老了无法独立面对生活,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长谈心理工作室,提供平价心理服务。


某种程度上讲,是的。

美军军事基地分布1

分布2

意识不到现实的残酷—》认为社会上升渠道很多—》去996当奋斗逼—》成功上车背几十年房贷—》成为自己/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这样的人你说他不快乐么,其实他本人还是很幸福,除非35岁被裁员,让他的「中产」生活无法维持。

另一种意识到现实的残酷—》老逼一摊当精神三和大神/学黑叔叔每天先爽够再考虑别的/去非洲去鹤岗

只要你认为个人幸福和他人眼里的成功没有关系,那肯定爽翻啊


不是

举个极端的反例:吸毒

举个不极端的反例:傻子、精神病

举个普遍的反例:

那就是我们普通人,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或者靠著酒精和一时的旅游暂时的回避现实,

但终究逃不过日常的艰难处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