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到自己的普通,不能達到理想中的自己,面對階級固化等等問題。意識不到這些並快樂地活著是不是會比意識到並難受要好?


賺錢和階級上升最終都是為了快樂。你都一步到位快樂了,錢還沒賺到目的就達到了,還有什麼不滿?


實際上要看你有沒有做「家貓」的運氣。

貓原本就是單獨生活者,只有在幼貓時期跟母親、兄弟姐妹們生活在一起。之後就獨立出來,開始一個人生活。但長大的幼貓並不是自願離開母貓的,通常都由母貓將幼貓趕走,這就是「親子分別」。小貓們還是希望能在父母身邊撒嬌多久就待多久,直到打不過母貓,哭哭啼啼地離開。雖然看上去很可憐,但如果一直待在母貓身邊的話,只會將母貓地盤範圍內的食物都喫掉,最後共同面臨餓死的危機。親子分別是野生動物世界裡高瞻遠矚的生存之道。然而,對於家貓來說,它們一直都是由主人餵養的。比起母貓來說,主人會更疼愛它們,也不可能將它們趕出家門。因此,不管長到多大,貓的童心都不會泯滅,像幼貓一樣被主人寵愛著,總想跟如同兄弟姐妹一樣的主人一起玩耍。如果是放養的貓的話,會在出門的時候有長大成貓的感覺。不然,就沒法應對外面的世界。而家養的貓就完全沒有「長大成貓」的必要。所以它們可以24小時都保持著一顆童心。肚子餓了,就把主人當作媽媽撒嬌一番。喫飽了的時候,就把主人當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起玩點什麼。

沒有獨立生活過的貓因為跟人親近了,所以有著幼貓的心情,才會像小時候那樣,希望有母親或夥伴在身邊。說得不好聽一點,家貓永遠都長不大。不過,家貓一輩子都會受到人類的餵養與照顧,不會有什麼問題,既沒有獨立的必要,也不需要刻意去變成野貓。人類也是如此,一直由父母照顧的話,就長不成大人。不過,作為人類,如果無法自立的話,將來要麼無法走向社會,要麼等父母老了無法獨立面對生活,這就是個大問題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長談心理工作室,提供平價心理服務。


某種程度上講,是的。

美軍軍事基地分佈1

分佈2

意識不到現實的殘酷—》認為社會上升渠道很多—》去996當奮鬥逼—》成功上車背幾十年房貸—》成為自己/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這樣的人你說他不快樂麼,其實他本人還是很幸福,除非35歲被裁員,讓他的「中產」生活無法維持。

另一種意識到現實的殘酷—》老逼一攤當精神三和大神/學黑叔叔每天先爽夠再考慮別的/去非洲去鶴崗

只要你認為個人幸福和他人眼裡的成功沒有關係,那肯定爽翻啊


不是

舉個極端的反例:吸毒

舉個不極端的反例:傻子、精神病

舉個普遍的反例:

那就是我們普通人,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喫等死

或者靠著酒精和一時的旅遊暫時的迴避現實,

但終究逃不過日常的艱難處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