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小黑蚊叮咬后出现奇痒、红肿等症状,让人感到很困扰。(图/记者王兆麟翻摄,下同)

▲▼遭小黑蚊叮咬后出现奇痒、红肿等症状,让人感到很困扰。(图/记者王兆麟翻摄,下同)

▲▼遭小黑蚊叮咬后出现奇痒、红肿等症状,让人感到很困扰。(图/记者王兆麟翻摄,下同)

记者王兆麟/花莲报导

恼人的小黑蚊,从春雨过后至秋季末是叮咬危害的季节,尤其遭叮咬后出现奇痒、红肿等症状,让人感到很困扰,台东县环境保护局提供民众防治小黑蚊的撇步,希望大家一起来防治,共同维护舒适的居家、校园生活及优质的游憩环境。

台东县环保局表示,「小黑蚊」俗称「黑微仔」(台语:OVR),学名为「台湾铗蠓」,是台湾原生种的吸血昆虫,雌虫吸血才可以产卵,生长栖地为环境中具有蓝绿藻或陆生绿藻处(一般俗称青苔),所以青苔是小黑蚊孳生的指标,一般在明暗交替且潮湿的地方,如屋簷下、水沟边缘、庭院墙角、菜园、竹园、茶园、槟榔园等农耕地中经常可发现,从春雨过后至秋季末是叮咬危害的季节。

民众如何有效防治小黑蚊呢?环保局提醒以个人防护与环境管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首先要注意个人防护,于户外活动时应穿著长袖衣服、长裤,或涂抹有效的忌避剂(例如卫生署核可含DEET之防蚊液等),阻断雌成虫吸血,防止其产卵孳生,住家、学校教室等装置细网目(55网目以上)的纱门、纱窗阻隔小黑蚊;其次,应经常整顿环境,翻土或刮除青苔,并在清除青苔后之地表种植密生草种覆盖,或加舖碎石、小木块等,阻断幼虫食物,降低幼虫孳生,是长期降低小黑蚊密度的方法。

但处于小黑蚊高密度区时,可使用合格的环境卫生用药进行化学防治,扑杀成虫,虽可短期降低密度,但仅能治标,不能治本。环保局将持续加强小黑蚊防治观念宣导,提供环境用药给公所使用,期结合民众及政府的力量,持续推动清除青苔环境整顿工作,减除小黑蚊危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