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我们曾经充满了的期待,步入校门,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高谈阔论;玩转社团、挑战极限,展现个人魅力;邂逅一个有缘人,谈一场唯美的恋爱;毕业后出了校门,能够拿着毕业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等等,但是理想和现实总会有些差距,并不是我们想到就能实现的,需要的勇于实践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大家要明白上大学的意义,不要人云亦云,浑浑噩噩过完了大学四年,等到毕业再后悔就晚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读了大学才知道的4个“真相”,每一个都很扎心,网友:很现实!

  名校“光环”不一定能带来“荣华富贵”

  国内众多的大学中,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倾向于名校,不管是学校实力还是社会认可度都很好,有利于自己大学毕业找工作,所以在选择院校时特别看重学校的名号,觉得985、211高校都比普通院校要好,事实上,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会发现各高校的实力变化是非常大的,有些高校虽然有“985、211”的名号,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地理位置的限制等等因素,发展得并不是很好,而有一些双非大学,专业领域认可度很高,毕业生就业非常吃香,甚至不输于一些名校,所以那些原本想通过读“名校”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最后可能连找工作都困难,当然也不乏个人的能力的缺失,要知道完全凭借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并不能保证一个人一生的成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我们才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热衷“圈子文化”,对自己好处不大

  很多人觉得大学中的人脉很重要,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了人脉相对于多了一重机会,但是大学中的人脉并不是我们所谓的趋炎附势,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如果只是盲目地想要拿交朋友的心态搞人脉,妄图对人脉以情动人,是非常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对的,而人脉的核心,永远是赤裸裸的功利,我们没有被人认识的“价值”,想要接触更多的人脉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们在大学中,在搞清楚人脉之前,我们应该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让自己具备认识和被认识的“价值”。

  “及格万岁”是谎言,并不代表能顺利毕业和找工作。

  上了大学,我们很多人没有了升学压力,整个人就像弹簧一样,一下子被放松了,对于学习也开始懈怠起来,考试也只不不挂科,“及格万岁”,事实上我们这种思想是错误的,首先我们所谓的及格万岁,救了你一时,但决定不了你能否毕业。要知道学校的学分绩点非常重要,不要以为考了60分就可以放心了,若是最后学分绩点到毕业也是不够满足学校要求的,毕业可能都困难,而且有些学校的要求不同,甚至把英语四六级以及会计证之类的也会记入学分绩点之中,足以说明我们的成绩重要性。其次就是成绩更是关乎到了我们保研、留学,甚至是入党等等,都需要我们有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而且随着大学扩招,就业严峻的当下,我们更是需要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毕业后才能更好的找到工作。

  时常喊口号,但是真正做到却很难

  我们常说“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上了大学,越来越多的人印证了这句话,相对高中紧张的学习氛围,在大学中更加自由,除了老师的讲解,需要我们独立的学习,自我成长。不过很多人成为了那个“喊口号”的人,做任何事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做事没有计划,常常是有一出没一出的,看到别人考研,也盲目跟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只是想暂时逃避就业的压力,这类人往往也因为准备不充分,成为了考研大军中的“炮灰”,其实喊口号谁都会,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中的人很少,而且在大学中很容易被动,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大多数的人都是看到别人开始做了,自己才慢悠悠的“跟上”,这也是我们和别人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

  总结:以上就是读了大学才知道的4个“真相”,其实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在大学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明白,想象和现实的差距有多大,例如“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上了大学都能脱单”、“不翘课/挂科的大学不完整”等等。短短大学四年时光,想要过得更有意义,不要轻信这些大学谎言,能够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学会提升自己,学会自学,学会做人,在大学中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作为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中转站,我们更应该把握好机会,努力成为一个德才皆备的人,毕业后进入职场,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以上的观点,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