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學,我們曾經充滿了的期待,步入校門,結交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高談闊論;玩轉社團、挑戰極限,展現個人魅力;邂逅一個有緣人,談一場唯美的戀愛;畢業後出了校門,能夠拿着畢業證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等等,但是理想和現實總會有些差距,並不是我們想到就能實現的,需要的勇於實踐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大家要明白上大學的意義,不要人云亦云,渾渾噩噩過完了大學四年,等到畢業再後悔就晚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讀了大學才知道的4個“真相”,每一個都很扎心,網友:很現實!

  名校“光環”不一定能帶來“榮華富貴”

  國內衆多的大學中,我們很多人都比較傾向於名校,不管是學校實力還是社會認可度都很好,有利於自己大學畢業找工作,所以在選擇院校時特別看重學校的名號,覺得985、211高校都比普通院校要好,事實上,隨着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們會發現各高校的實力變化是非常大的,有些高校雖然有“985、211”的名號,但是由於經濟的發展,地理位置的限制等等因素,發展得並不是很好,而有一些雙非大學,專業領域認可度很高,畢業生就業非常喫香,甚至不輸於一些名校,所以那些原本想通過讀“名校”給自己帶來“榮華富貴”,最後可能連找工作都困難,當然也不乏個人的能力的缺失,要知道完全憑藉書本上學到的知識,並不能保證一個人一生的成功,只有在學習中不斷成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我們纔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熱衷“圈子文化”,對自己好處不大

  很多人覺得大學中的人脈很重要,雖然不可否認的是,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有了人脈相對於多了一重機會,但是大學中的人脈並不是我們所謂的趨炎附勢,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如果只是盲目地想要拿交朋友的心態搞人脈,妄圖對人脈以情動人,是非常不現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相對的,而人脈的核心,永遠是赤裸裸的功利,我們沒有被人認識的“價值”,想要接觸更多的人脈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們在大學中,在搞清楚人脈之前,我們應該努力充實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優秀的人,讓自己具備認識和被認識的“價值”。

  “及格萬歲”是謊言,並不代表能順利畢業和找工作。

  上了大學,我們很多人沒有了升學壓力,整個人就像彈簧一樣,一下子被放鬆了,對於學習也開始懈怠起來,考試也只不不掛科,“及格萬歲”,事實上我們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首先我們所謂的及格萬歲,救了你一時,但決定不了你能否畢業。要知道學校的學分績點非常重要,不要以爲考了60分就可以放心了,若是最後學分績點到畢業也是不夠滿足學校要求的,畢業可能都困難,而且有些學校的要求不同,甚至把英語四六級以及會計證之類的也會記入學分績點之中,足以說明我們的成績重要性。其次就是成績更是關乎到了我們保研、留學,甚至是入黨等等,都需要我們有一張漂亮的成績單,而且隨着大學擴招,就業嚴峻的當下,我們更是需要好好學習,嚴格要求自己,畢業後才能更好的找到工作。

  時常喊口號,但是真正做到卻很難

  我們常說“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上了大學,越來越多的人印證了這句話,相對高中緊張的學習氛圍,在大學中更加自由,除了老師的講解,需要我們獨立的學習,自我成長。不過很多人成爲了那個“喊口號”的人,做任何事都只有三分鐘熱度,做事沒有計劃,常常是有一出沒一出的,看到別人考研,也盲目跟風,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考研的目的是什麼,只是想暫時逃避就業的壓力,這類人往往也因爲準備不充分,成爲了考研大軍中的“炮灰”,其實喊口號誰都會,但是真正落實到行動中的人很少,而且在大學中很容易被動,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大多數的人都是看到別人開始做了,自己才慢悠悠的“跟上”,這也是我們和別人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

  總結:以上就是讀了大學才知道的4個“真相”,其實除了這些,還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在大學生活中,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們才能明白,想象和現實的差距有多大,例如“到了大學就輕鬆了”、“上了大學都能脫單”、“不翹課/掛科的大學不完整”等等。短短大學四年時光,想要過得更有意義,不要輕信這些大學謊言,能夠有自己的思想意識,好好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纔是最重要的,學會提升自己,學會自學,學會做人,在大學中的學習不僅僅侷限於書本,作爲進入社會的最後一箇中轉站,我們更應該把握好機會,努力成爲一個德才皆備的人,畢業後進入職場,纔能夠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

  對於以上的觀點,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