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谈成熟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接受自己的出身。

我最近接触很多人,发现一些现象。一些年轻人,或者部分中年人,他们在生活中脾气特别暴躁,他们充满著抱怨,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一点都不满意。比如有的人家住在农村,到了学校以后学习不错,但是他就特别怕谈他的家庭;有的人事业做到一定程度以后,老是不愿意回归自己的过去;有很多年轻人结了婚以后,不愿意叫自己的亲戚朋友,包括自己的媳妇见自己的父母,或者与自己的父母相处。

我今天谈这些现象背后就是想谈一个问题,很多人实际上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出身,对自己的过去很忌讳讨论。我最近碰到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小女孩上高一,学习很好,但是平时话很少,和老师、同学交往很少,特别怕别人提到她的父母,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到处打工的中年人。当然我们现在谈这个高中生成熟可能比较早,但是它已经反映出一种心理的疾病。

我今天和各位朋友来谈的,就是成熟的标志是接受自己的出身。这个在心理学上特别有价值。一个人成熟就是敢于反过来看自己。什么叫自信?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什么叫自卑?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什么叫自大?就是过分地看得起自己。我想说成熟来自于自信,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对自己的出身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能够接受自己的贫穷,能够接受父母的无能,能接受自己从一个艰难环境走出来,这个接受是克服了自卑。所以,我们说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接受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有多少人能接受自己的出身呢?在生活中怎么才能做到接受自己的出身呢?我的观点是:很多人一辈子接受不了自己的过去,接受不了自己的父母,接受不了自己最艰难的岁月,接受不了自己贫穷的过去。它是源于什么?源于没有在内心真正理解自己,这就是我们说他永远达不到成熟的状态。

一个人要想接受自己,首先精神必须是强大的。当他接受过去的时候,用心理学讲,他们学会建立与父母的连接,学会建立与自己成长过程的连接,这个时候其实他的生命会变得特别强大。

心理学有个非常重要的词叫连接。一个人跟自己的父母连接好,跟自己的过去连接好,他就会得到力量。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强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这个民族特别尊重历史,我们总是把经过的事原原本本地写下来,进行总结。我们经常讲「吃一堑长一智」,这就是对历史的一种分析能力,所以,当我们有了这种对过去的反思,对历史的反思,对自己出身的发自内心的理解、了解、深刻的思考,是在精神上加持自己。我也希望各位朋友如果有的话,能够走出你自己不幸的童年,走出你不幸的出身,其实贫穷并没有什么。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女孩子考上了北大,她写了一篇文章,叫《感谢贫穷》,引起很多争论。我想,成功绝对不是应该感谢贫穷,但是贫穷给了一个人坚强的意志,贫穷给了一个人奋斗的勇气,贫穷给了一个人执著和不断地顽强,这可能就是贫穷的价值所在。

从贫穷中获得力量是人的一种力量,不是贫穷本身带来的,所以,我们说一个人能够接纳自己的出身,那实际上是精神强大的表现,我们希望一个人不管有没有钱,不管自己事业有多成功,先学会接纳自己的过去,接纳自己的出身,接纳自己的父母,建立正向的连接,这才使你未来的路走得更加从容。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