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航机师罢工,松山机场。(图/记者林敬旻摄)

▲华航机师罢工引发罢工需要提前预告的讨论,国外多设有2至10日不等的预告期,台湾因对劳工罢工已有诸多限制,若再加上预告期,将更加限制劳工的罢工权。(图/记者林敬旻摄)

台湾首次机师罢工行动,在2019年的农历新年间展开,从2月8日开始至2月12日,华航共取消67航班,影响旅客破万。突如其来的罢工,让许多人的新年旅游计划因此跑汤,有些民众直接对地勤人员咆哮,更引起了罢工需不需要提前预告的讨论。

关于罢工,我国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呢?罢工权是根据《劳资争议处理法》的定义,为「劳工所为暂时拒绝提供劳务之行为」。罢工是争议行为的一种,目的是劳工为了维持、改善工资或其他劳动条件,或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让企业达成工会提出的诉求,以暂时拒绝提供劳务的方式,阻碍事业正常运作及与之对抗的行为。

但在我国,并不是所有「劳资争议」都可以用罢工去争取。根据《劳资争议处理法》第53条规定,针对劳资争议,劳工只对与劳动条件相关事项,才能主张罢工,且必须先经过调解,于调解不成立后,工会才能进行投票,决定是否要采取罢工这样的争议行为。另外,若雇主有违反《工会法》第35条或《团体协约法》第6条1项规定,工会也可以采取争议行为。

罢工前需要预告吗

根据劳动部于2017年所举办的「民用航空运输事业罢工预告制度之可行性座谈会」纪录中,台北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书面意见附表中详列各国罢工约束条件简表,该表中只有德国与香港未设有预告期,其他像法国、加拿大、日本、美国、韩国皆设有2至10日不等的预告期。

实际查询日本与美国的法律,日本依据该国《劳动关系调整法》第9条及第37条规定,与公共有关事业(运输业务;邮政:邮件投递或电信;供水、电力或燃气供应的企业;医疗或公共卫生事业的事业)必须在发动争议行为的前10天通知相关当局。

美国虽然没有设预告期间门槛,但对于运输业想要诉诸罢工,门槛又更高。依据《Railway Labor Act》规定,工会只能针对重大纠纷进行罢工,且工会必须穷尽调解和谈判程序,否则法院可以依法禁止罢工。另外,在进入国家调解委员程序时,《Railway Labor Act》除了针对调解结果订有期限外,还另外规定有「冷静期」,在调解委员会成立后60日内(30天调解结果出炉+30天冷静期),不得采取争议行动。

强制仲裁是最后的杀手锏

回到我国,针对罢工并没有预告期的限制。预告期这个议题在2016年因为华航空服员罢工,监察院就有纠正交通部和民用航空局,并要求劳动部改进,所以劳动部才会在2017年举办上述座谈会以搜集意见。但劳动部从过去到现在都是采取相当谨慎的立场,而学者则认为,目前台湾对于劳工罢工已有诸多限制,若再加上预告期,将会更加限制劳工的罢工权而支持预告期入法者,主要是站在民众的立场,认为应该要建立制度以降低不便。

是否要针对预告期修法尚未有定论,且劳资双方也无法达成协议,若双方一直迟迟无法达成协议,那最后主管机关可能会使用最后的杀手锏―「强制仲裁」。依据《劳资争议法》第25条第4项,调整事项之劳资争议经调解不成立者,认有影响公众生活及利益情节重大,或应目的事业主管机关之请求,得依职权交付仲裁,并通知双方当事人。(本文转载自法操FOLLAW

好文推荐

给说法/【华航机师罢工】劳工必须认识的劳动三权跟三法

给说法/【年假看电影】《刺激1995》:受刑人该享基本人权

给说法/【长荣奥客事件】空服员也要帮乘客擦屁股?

法操,司法监督网路媒体。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