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苦孩子出生,所以我支持从小吃苦不算苦的观点。我出生于高寒山区(那种条件大家懂的)。记得小时候,我上学的学校离家也有三四公里,路是泥巴路,春夏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都要回家吃午饭,吃了午饭又返回学校上课。下午放学了又回家,回家还要去砍一背草喂牛。但春夏真的没有觉得有什么苦的,同学些在一起一路跑回家,一起去砍草还觉得是一种乐趣。放在现在娃娃的身上,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承受得了。最难过的就是冬天,那真的才是苦。没有一双好的靴子,没有一条好路给你走,没有一套保暖衣服裤子穿。能得一双水鞋走完那漫长的冬天就是最大的幸福。大家都知道,水鞋是不保暖的,如果水鞋漏水了那更惨。所以我们那代农村人上学的时候,到了冬天都会有脚冻疮,厉害的脚后跟破了后就会出血流浓,上学的路上就是血水伴著雨水,疼的龇牙咧嘴的,意志薄弱点的孩子某个冬天就辍学了。进入最冷的冬季,早晨额头上头发结冰对于我来讲那就是家常便饭,甚至下午放学了回到家也会结冰,可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还会觉得好玩。那时候,没有人会报道我们,也没有人会可怜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感觉是自生自灭的过程。但现在想起来,那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磨练人的过程,什么筋骨什么体肤都经历了,今后还怕什么呢!当然,这只能是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那样的事不要再去发生在我们下一代身上。至于让他们去吃什么样的苦,不同的时代应该表现不一样。吃点苦好,吃过苦的娃娃抗压能力强,工作能力强,更容易成为国家之有用人才。


看了这个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他更多带给我们的是感动和心痛。感动是因为他所住的地方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依然能坚持上学,说实话现在很多城里的孩子条件优越的多但是整天逃学旷课不学无术的也很多;心痛是因为他的家里非常穷,改变人生命运的方法只有读书这一种,像这样生活在底层的人上升的空间真是很有限。

现在我们回到「吃苦」这个话题上。楼主说的一部分观点值得赞同: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什么罪也没受过,那么这个孩子将来长大以后十有八九会受不了生活现实打击;如果一个孩子从小适当吃一点苦,那么这个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就会一点一点磨练出来,将来长大以后也就可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苦难和挫折对人的内心成长也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正是因为人们经受了苦难和挫折,内心感到痛苦,因此产生了一种成长进步要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从小经历适当的苦难和挫折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坚强,将来长大之后面对生活也更能游刃有余。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挫折或是一点苦也没受过,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要么会内心压抑到怀疑人生,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生活当中一切美好,要么就像温室中的花朵一般长大,再经不起外界任何的风吹雨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